人少,规则才起作用?“国情”不应是规则失灵的挡箭牌

把超车道当作行车道,把应急车道当作拥堵时自己车辆的应急通道,当真是路少车多的“国情”问题吗?

我们有必要区分哪些是国情,哪些无关国情而是规则。是规则就得遵守,遵守了规则,秩序自然就跟着来了。

人少,规则才起作用?“国情”不应是规则失灵的挡箭牌

把超车道当作行车道,把应急车道当作拥堵时自己车辆的应急通道,当真是路少车多的“国情”问题吗? (IC photo/图)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欧自驾游活动。开始几天,我们穿梭在奥地利境内的高速公路上,常年驻守在欧洲的领队请我注意左边的超车道。我注意到,出现在超车道上的汽车都是去完成超车动作的——从行车道转向超车道,超车完毕,立刻回到行车道上——没有一辆车占在超车道上行驶。

看到这,我由衷惊叹:“这真好!这样行车多有序!行车道行车,超车道超车,应急车道应急,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如果我们的高速也能这样多好!”

说这话时,我自然联想到我们的高速公路行车现状:超车道被当作正常的行车道,超车只成了一个辅助功能;我也自然回忆起这么一个镜头:去年的某一天,我们被堵在杭州绕城高速上,只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就有13辆车从应急车道上驶过。

“我们的国情不同。”领队回应道。

我疑惑:“你说的国情是人多?车多?”

“是啊,车多啊。那么多的车在高速上开,当然就不分超车道、行车道了。”

啊?这逻辑成立吗?在人少的地方,规则才会起作用?因为我们人多车多,规则就起不到约束的作用了?难道不是因为人多才更需要规则吗?

而且,又是“国情”论!我听过不少的“国情”论,电瓶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有人就说,这是国情啊,我们有多少人在骑电瓶车啊,所以要和机动车争道了;服务区、旅游景区女同胞抢占男厕所,男士在外面跳脚,有人言,这是国情啊,现在,我们外出旅游观光的人多了,女厕少,不够用,借用一下男厕也没什么啦;大妈跳广场舞,音箱开得震天响,非常扰民,也有人说,这是国情啊……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看到人家遵守规则、秩序井然的时候,就呼唤规则:看人家欧美国家,多有秩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然而,当规则不发挥作用的时候,就马上甩锅给国情:我们的国情不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嘛。

我想,我们确实有我们具体的国情,诸如人口数量多,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小;诸如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背景、以天地君亲师为信仰;诸如我们习惯午睡,我们喜欢喝热的水……

但是,把超车道当作行车道,把应急车道当作拥堵时自己车辆的应急通道,当真是路少车多的“国情”问题吗?

我自认是一个较真的人,特意查了一下我们的高速公路之国情: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从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来看,中国每1000人拥有汽车173辆,位列第17位。

从这个数据来看,说车多路少,高速公路上驾车人无法遵守规则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然而,我发现,人们似乎习惯拿“国情”说事,有些事情往“国情”身上一推,就变得理所当然起来。既然是理所当然,那么就没有改变的需要。于是,超车道继续理所当然地变成行车道,大妈们继续理所当然地扰民,女同胞们继续理所当然地占用男厕,打麻将的继续理所当然地在麻将桌上加点小彩头……

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区分哪些是国情,哪些无关国情而是规则。是规则就得遵守,遵守了规则,秩序自然就跟着来了。比如,我们这次在自驾的十多天内,路上的车子并不少,一辆紧跟一辆,很密集的,但是,大家都谨遵规则,都在规则的框架内行驶,所以我们的车子一路畅通,路上没碰到什么幺蛾子。

如果我们高速公路上的驾车者,也像这样在规则的框架范围内行驶,不急着抢道,不随意变道,事故和拥堵是否会少发生一点呢?

什么时候,面对一些陋习,面对一些大家习以为常但又不符规则的现象,我们不用国情去做挡箭牌,而是努力地去改变它们,我们这才算是有了真进步。

(作者为浙江嘉兴退休返聘教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卜玉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