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國家談判”有望常態化 日前“談下”乙肝新藥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塗端玉)在業界人士看來,藥企、醫保、醫生、患者等多方屢屢嚐到甜頭之後,醫藥行業“國家談判”有望常態化。日前,一款去年才上市的乙肝新藥與國家醫保局價格談判成功,其將於明年進入國家醫保報銷目錄,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據瞭解,國家醫保局目前正在展開針對128個藥品的醫保準入價格談判,而這款2018年4月12日獲得國家新藥註冊批准、得以國內上市的新藥,其功效主要用於慢性乙肝治療。“我國乙肝患者眾多,乙肝又屬於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相關新藥得以快速談判入醫保或能大幅提升乙肝患者用藥的‘可及性’,也能降低病患經濟負擔。”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據瞭解,過去三年我國已進行三輪醫保藥品談判。在業界看來,未來國家談判或成為常態。2017年4月,人社部公佈44個擬談判藥品名單,36個藥品談判成功,成功率達81.8%。與2016年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平均降幅達44%,最高達70%; 2018年6月,國家醫保局會同人社部、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等啟動目錄外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工作。經過國家醫保局與企業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與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支付標準平均降幅5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