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弘揚“三線精神”書寫時代華章

六盤水,一座因三線建設而生城市,沒有三線建設,就沒有今日的“中國涼都”。

對成立於1949年的新中國而言,在1978年建市的六盤水,是一座年輕許多的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六盤水市境內的盤縣、郎岱縣、水城縣相繼解放。緊接著就順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徵糧、減租、退押”的五大任務,並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得以建立。

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設“大三線”的戰略決策,“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支援建設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當天,國務院批准,六盤水地區改設為六盤水市(省轄市),下轄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

從此,六盤水市像一顆璀璨的新星,從磅礴的烏蒙群山中冉冉升起。昔日從“三線建設”“備戰備荒”的需要出發,在荒山野嶺中建設的六盤水礦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唱著春天的故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崛起為以煤炭、鋼鐵、電力、建材為重要支柱的現代化能源原材料工業新城。

40年來,歷屆六盤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頭頂藍天、腳踏荒山、篳路藍縷啟山林,艱苦創業、苦幹實幹、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任接著一任幹,幹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譜寫了中國西部開發史上一部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史詩,譜寫了一部改天換地、慷慨激昂的人間話劇,開創了六盤水改革發展的“黃金時代”。

40年來,六盤水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堅定不移抓發展、穩增長。始終恪守發展第一要務,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每一個階段的發展,GDP由建市之初的4.01億元,先後跨越500億元、1000億元大關,2017年達到1461.71億元,增長364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建市之初的0.39億元,先後跨越50億元、100億元大關,2017年達到138.62億元,增長354倍;工業增加值從建市之初的不足1.22億元,先後跨越100億元、500億元大關,2017年達到617.86億元,增長505倍。今天的六盤水,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40年來,六盤水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定不移補短板、奔小康。始終致力於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著力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持續推進“八七”扶貧攻堅、全方位扶貧、精準扶貧等工作,全市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9.4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985年的58.27%下降至7.34%。今天的六盤水,脫貧攻堅成果普惠於民,各族人民正意氣風發地奔向全面小康。

40年來,六盤水始終堅持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堅定不移激活力、增動力。勇立改革開放的時代潮頭,堅定不移敞開“南大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讓改革開放之風催生六盤水創新創業之潮。從建設長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到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從“三變”改革的探索,到創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76項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任務有力推進、走在前列,極大釋放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活力。先後創建了1個國家農業產業園區,5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2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區,構築了六盤水海關、妥樂國際產能合作論壇等開放平臺。今天的六盤水,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對外開放合作深化拓展,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擁抱世界。

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彈指一揮40載,崢嶸歲月憶華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六盤水將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恪守“四個服從”,堅定自覺推動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在六盤水落地落實,努力開創新時代六盤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