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河道变迁示意图:西汉古河道位于I处,唐代河道位于II处,北宋时期移至III处

唐代,兰州附近的沿河驿道已经形成。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云:

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也有《金城北楼》诗: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杆以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一)吐蕃和兰州

唐代安史之乱(755年12月至763年2月),唐朝政府抽调西北精锐部队入关勤王保驾,导致兰州河西走廊地区权力真空,附近的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建中二年沙州陷于吐蕃。吐蕃野蛮未开化,军事力量强大,民政管理能力却十分低能落后。西域地区河西走廊的百姓水深火热,被当做奴隶一样呵斥打骂压榨奴役。百余年后当地人民仍然心念故国,望眼欲穿。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莫高窟壁画:孤臣赤子张议潮收复河西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洲土豪张议潮率众组成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报捷长安。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张议潮率众收复西州。次年先后收复兰州在内的十一州,派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唐宣宗遂赐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至此西域重新回归大唐的怀抱。

天佑二年,张议朝之孙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后来率众归降了回鹘(维吾尔族)。兰州附近地区长期混乱,处于回鹘等异族统治之下。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吐蕃角厮罗政权

五代及宋代的吐蕃政权分裂,靠近宋朝的是青海角厮罗吐蕃政权。明道元年(1032),宋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温逋奇为归化将军。后角厮罗平息温逋奇政变,掌握政权。

1035年角厮罗挫败西夏侵略企图,在诸羌部落声望大涨,纷纷归附。在宋朝和西夏之间左右逢源。兰州及河西走廊地区又落入吐蕃角厮罗的掌控之中。

(二)党项与兰州

早在994年宋朝军队夷平夏州的古城堡之前,李继迁的军队就已经分别向西方和南方朝灵州和兰州方向发展了。后来被兰州附近的吐蕃六谷部落诈降中伏身死。

其子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西夏

《宋史•吐蕃传》载“(元昊)欲南侵,恐厮啰制其后”。单纯对河湟的军事手段难以奏效,李元昊决定先斩断唃厮啰与北宋的陆路联系。

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李元昊挥师兰州,一战便击溃兰州附近吐蕃诸羌部落军队。随后,他沿阿干河南下,“南侵至马衔山,筑路瓦蹑凡川会,留兵镇守,以绝吐蕃与中国相通路”。占据了交通要道瓦川和会川后,党项军队成功的将宋与唃厮啰分隔。西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

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党项人在西北崛起,南征北战,西掠回鹘,南下角厮罗,逐渐控制占领了兰州及河西走廊周边地区。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西夏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三)宋朝与兰州

①李宪率军翻越马衔山,突袭兰州

宋神宗时期王韶在熙宁元年上书《平戎策》三篇。《平戎策》的大概意思是,要制服西夏,就要先收复河湟地区,从而迂回包围西夏,首先是以恩信招纳沿边诸族,收复洮河兰鄯等地。

随后王韶奉旨开拓河湟地区,宋军开始大规模收复失地。兰州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收复的。收复兰州的人名叫李宪。李宪(约1035年—约1086年),宋朝宦官,字子范。他是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人,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升供奉官。李宪在军事指挥上有一定才能,在西北战事中屡次获胜。而且他管理财政也很有思路,节省冗费六成。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神宗听从种谔建议,趁西夏内乱之际,调集熙河、麟延、环庆、泾原等五路大军20万攻夏,目标兴庆府。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两州军队为一路,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击西夏背面。

这是一次筹划已久的行动。在元丰四年六月,李宪到熙河经制司任职时,宋神宗就已有大举征讨西夏的计划。最初是一个顺黄河而下,突袭西夏兴庆府的方略。这年七月,宋神宗诏令李宪“相度置船筏于洮河上游,相机率兵东下……”可惜,这个计划很难实现。最后,李宪采取翻越马衔山夺取兰州的策略。这样既可以避免劳师袭远,又能避免顺水而下通过黄河峡谷险滩时,激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元丰四年八月,李宪统帅5万人马越过马衔山,向西夏军发动突然袭击,第一战轻松获胜。原来,宋军翻越马衔山山谷后,遇到西夏人防守的一个堡寨,名叫龛谷寨(今兰州小康营)。按理说,这个要地西夏人应该派遣精锐部队戍守。谁知,西夏军竟然连防守的人都没有。这对宋军来说可是一大惊喜。轻松夺取龛谷寨后,宋军的收获不小,意外发现了西夏军屯积的大批军用物资,还有弓箭等器械。后来,宋军攻占兰州后这批弓箭成为击破西夏军反攻的重要武器。

下一步,宋军的目标就是今天榆中三角城一带的西使新城。当时人们把今天定西一带称为西使城,榆中三角城一带则称之为西使新城。

这一仗打得就不轻松了。当时,宋夏军队达到7万之多,算是一场大会战。这一战史书中含糊其辞地记载,宋军破夏人2万余骑,夺马500匹。显然,这是一个击溃战,或者说,西夏军利用骑兵的优势,同宋军脱离接触,轻松退走。宋军缴获的500匹马,对两万西夏军来说,并不是很大的损失。

宋军简单休整后,继续推进,进驻汝遮谷(今苑川河谷)。这里有西夏人的几个大型庄园,宋军在这里缴获了一大批窖藏粮食,这给宋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后勤支持。从一个侧面也看出,西夏人已经没有守卫兰州的决心了。有了这个前进基地,夺取兰州已经不成问题了,元丰四年九月二日(1081年),宋军攻占兰州。从安史之乱后历经300多年,中央政府再次恢复了对兰州的管辖。宋军攻占兰州,对周围的吐蕃、羌人部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当时,就有三支少数民族部落前来归降。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宋朝占据陇右

②扩建兰州城池修筑浮桥,击退西夏人反扑

宋军收复兰州,此时的兰州是很简陋的古城。反正李宪给朝廷的汇报中把兰州的情况说得很惨。兰州古城当时叫唐城,自安史之乱后,兰州古城就没有再修过。兰州的唐城在哪里呢?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子城县为五泉县,并在皋兰山北麓开始筑城。当时新筑城址约在今五泉山公园以北的鼓楼巷、三爱堂之间。这座城东西长600余步(一步为5市尺),南北宽300余步。因系唐代所筑,故名“唐城”,俗称“唐堡”。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淋,兰州古城到北宋时期已经残破不堪。李宪留部将李浩率军驻守兰州。后来朝廷批准,在兰州城内设置帅府,李浩任知兰州事。次年,兰州并入熙河路改为熙河兰会路。

兰州不仅控制黄河上游,而且是西夏人连接河湟谷地的十字路口,也是进攻西夏辅郡凉州的跳板。夺取兰州等于卡住了西夏人的咽喉。于是元丰六年初,不甘心的西夏人出动10万人围攻兰州,先攻破兰州西关堡(今西固城),后进逼兰州城下。此时,形势异常凶险,西夏军人多势众,且攻势凶猛。不过,李宪也在兰州留下了精锐,兰州守军中,有一名将军王文郁(李宪部将)率敢死队从城头上吊下去,趁着夜色袭击西夏军,夜色中西夏军分不清有多少敌军袭营,惊慌失措自相冲撞,引发大溃败,兰州城才转危为安。

元丰六年(1083年)三月,李浩整修隋唐时修建的唐城。为了能充分利用黄河天堑,人们把兰州城向北面进行了扩展,直接推进到黄河岸边。展筑的兰州北城旧址约在今中山铁桥南端偏西一带,因“河畔有石如龟”,又呈红色,且伏城垣下,故而宋代的兰州城又被称为“石龟城”。同时,在黄河北岸筑

金城关,护卫黄河渡口,与西夏隔河对峙。在城内建文庙、城隍庙、东华观。兰州城东西20里分别修建了东关堡和西关堡,还修筑了定远堡,皋兰堡、阿干堡,作为守护兰州的屏障。在东关堡和兰州城之间还修筑了巩心堡(大约在今拱星墩一带),这样,兰州城和东关堡就连成了一线。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兰州古城墙

为了方便交通,后来宋军在黄河上架设了浮桥。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兰州军事推官钟传,趁着宋夏在灵平会战,兰州驻军用6天时间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修筑金城关。这在当时的工程技术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由此,也能看出宋人在当时具备强大的科技经济实力,也给兰州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一幕。

③宋史里的兰州

《宋史》卷八十七,有记载兰州,下,金城郡,军事。兰州作为一个州,在宋代仅仅是一个下等州。宋代的州有府、州、军、监之分。重于州者曰府,轻于州者曰军,署理官营工矿业者为监。州按其户口多寡,资源丰瘠,形式险易诸元素,又分为望、雄、紧、上、中、下。与兰州同属秦凤路的还有秦州、泾州、熙州、陇州、成州、凤州、岷州、渭州、原州、阶州、河州、西宁州、乐州、洮州、会州、巩州、廓州、西安州等十九州。兰州在十九州中,如果按今天的GDP排名,属于倒数第一名的下州。

据史料记载,张掖路是宋代兰州城的东西主通道。兰州城在宋代已移至今西关十字以东以北地带。北宋时“兰州古城,东西约六百余步,南北约三百余步”、“城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周六里三分,三面土筑,面砖,下临黄河,建四门,上各建层楼戍铺”。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宋代兰州古城

兰州当时有多少人口呢?户三百九十五,口九百八十一。下属的县只有一个,

兰泉。砦只有一个,叫龛谷(小康营)。这个龛谷东至定远砦一百里,西至阿干堡七十里,南至通谷堡一百二十里,北至定远城三十里。也就是说当时的兰州城,在籍人口比较少,仅有981人,大部分还是驻军。按照百步法,确定兰州守城人数为6456人,整个兰州共计约有8000名驻军。通谷堡在顾祖禹《读书方舆纪要》中有记载:通谷,府西六十里。其谷东西出入,中容千百人往来。不逾数十步,上有大窍,可见天日。宋熙宁中,置堡于谷口,曰通谷堡。又赞嘉谷,在府南六十七里。中有灵湫池。这个府指的是临洮府,即今甘肃定西临洮县城。定远城就是今天榆中的定远镇,兰州人吃烤全羊的3A级景区玉泉山庄,就在定远镇。

元丰六年,改巩哥关为东关堡。东关,东至质孤堡

三十六里,西至兰州一十八里,南至屈金支山三十里,北至黄河不及里。地图丈量,从黄河铁桥处到东岗,约为十八里,宋代的东关,应该就在今天的东岗附近。屈金支山,就是今天的马衔山和兴隆山。

兰州有金城关,是在绍圣四年,即公元1098年筑的。南距兰州约二里,也就是在黄河铁桥北面白塔山附近。除了金城关外,宋代还将原来的把拶桥更名京玉关,就是今天盐锅峡的小茨沟村的黄河古渡,小茨沟渡。这里是河湟交汇处,是过去通往乐都西宁和武威河西的交通要道。据说旁边的山上还有京玉关字样的摩崖石刻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永登连城宋代震武军摩崖石刻

(四)宋新社追评:

①从唐代安史之乱走到宋代的兰州历经磨难,被吐蕃、回鹘、党项等异族统治许多年,到了宋朝收复的时候除了城外的吐蕃回鹘等部落外,城内只有在籍981人口还有驻军。可以说,可怜兰州百余年,望眼欲穿光复日。宋代的兰州还是个小镇,主要是军事功能为主,还隶属于陇右、熙州等管辖。当地人口鱼龙混杂,吐蕃回鹘比汉民还多,对回鹘、吐蕃的粗放残暴野蛮统治厌恶,对党项和宋朝的宽容统治都能接受。部分出土的文物也反映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兰州在唐宋的中转功能还比较弱,而且宋朝统治不到百年兰州就被金朝占据。

②可以欣赏一下金代词人邓千江(甘肃临洮人)的作品。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   

云雷天堑,金汤

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看看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鍪夕解,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全词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有气概。

兰州城头频换大王旗,使得当地的百姓对统治者不是很有忠诚和向心力。宋代的兰州在中原地区汉民看来还是蛮夷之地,未开化民族占据多年,而且处于战争前线,十分危险,一般主要是商人、僧人、道士和军队路过,其他人是不敢也不屑于停留驻足的。

宋朝收复兰州意义重大,唐朝失去三百余年后又回归中原王朝。对西域的辐射影响再次加深,钳制西夏和角厮罗,打通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再次贯通。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是却给兰州留下了宋代的一些印记。兰州的出路在哪里呢?(编者按)

宋新社社评:宋代故事之兰州

黄河之都 金城兰州

你对兰州印象是什么? (多选)
0人
0%
兰州拉面
0人
0%
兰州大学
0人
0%
兰州百年铁桥——中山桥
0人
0%
兰州金城关
0人
0%
兰州白塔山
0人
0%
兰州地铁
0人
0%
兰州张掖路夜市和大众巷小吃街
0人
0%
兰州五泉山公园
0人
0%
兰州榆中县青城古镇
<button>投票/<button>

宋新社,一个专门写宋代历史旧闻的报社。热爱宋史的90后公子权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以一隅房屋作报社(租的,可贵了),为您解读宋代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为历史人物的行为作出注脚,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