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双十一前夕,11月8日,阿里巴巴出资233亿元人民币战略增持菜鸟网络,所持有的菜鸟股权比例从约51%增至约63%。


在此轮融资前,菜鸟以1300亿元估值已经荣登全球独角兽排行榜物流领域榜首,当今后阿里巴巴持续兑现增资1000亿元承诺——这只菜鸟似乎将要“大鹏展翅”。

大约十年前,马云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快递行业,来适应电商的发展需求。

现在,中国快递业规模已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在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之和,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通达系承运的淘宝天猫包裹。

早在2013年菜鸟物流成立之初,马云就曾明确表示:“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阿里是永远不会做快递的”,尽管这一说法是为了打消物流公司的顾虑,但阿里一直坚持的大平台战略,掩盖不了其“统一”的野心。

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撬动物流行业

刘强东曾在央视一个访谈节目中,毫不客气的指责菜鸟物流的“霸道”做法:菜鸟网络本质上是在几个快递公司之上,搭建数据系统。

在刘强东的眼中,几家快递公司命根子已经被抓在手里面了,只有一家顺丰是拒绝这么做的,所以他相信将来只有一个顺丰能够在独立的快递公司当中长时间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有很好的利润。

在当时的刘强东眼中,菜鸟物流当时不过是草台班子,毕竟物流是烧钱的。

然而真的是如此吗?财报显示,菜鸟物流服务2019年第二财季实现收入47.59亿元,去年同期为32.06亿元,同比增长48%。

2019年,菜鸟物流在2019年进一步升级了解决方案。菜鸟为社区配送提供解决方案,补充合作伙伴的末端配送网络。截至2019年9月30日,菜鸟驿站每日处理的包裹量同比增长100%。

菜鸟裹裹Q2财季包裹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在截至2019年8月的12个月内,菜鸟裹裹的年度用户超1亿。

实际上,这种变化的产生不过2年。根据此前报道,2017年Q1、Q2,菜鸟分别带给阿里的亏损达3.75亿、2.45亿元,总亏损6.2亿元。按照当时阿里持股比例47%,阿里的总亏损在13亿多。

亏损那么多,马云为何“赔本赚吆喝”?因为事情远没有几个数字那么简单。

大方向上看,菜鸟与京东苏宁物流都有“仓配一体”的共性。实际上,菜鸟和京东苏宁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菜鸟做的主要是“仓”,也许还能加上一点“配(菜鸟驿站)”,但中间的干线运输和绝大部分配送端的工作,还是依靠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来完成。

说白了,菜鸟的思路有点像淘宝,重在形成平台,做平台业务。今天的电商赛道,自营和平台的这场口水战从未停止,物流也一样。

菜鸟的观点是:自营和平台没有孰优孰劣,只有适不适合。

对于阿里这种双十一单日包裹量突破10亿单的大体量平台来说,菜鸟可以借助于各个快递公司的力量实现商品的配送,何乐而不为?平台模式下,菜鸟理所当然的享用了快递公司所积累下来的干线运输资源、车队资源。

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对于行业而言,菜鸟网络的价值在于统一仓配环节和大数据规划分配,优化物流行业费用结构和配送时效;对于阿里自身而言,菜鸟则即承担了购物(物流)体验提升的职能,更是在“资金流”和“商品流”之外,弥补原来“物流”数据的缺失,全面掌控电商全链路数据。

用平台式的运行模式成功的借助快递企业在运输干线上的累积优势,自己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物流数据,通过这种方式,菜鸟用更少的资本撬动几乎整个物流行业。

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重轻结合的模式是否可行?

马云曾谈及,阿里现在要采用重资产战略,打造基础设施,因此必须加大投资。

有人说,马云“否定了曾经的自己”。这是在向重资产的京东学习,人家都搞了10年了。

对比一下京东物流和菜鸟的员工人数,或许有助于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东共有超过179000名正式员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6000人,同比增加9.8%。在一季度零售行业相对淡季的背景下,环比净增加超过1000人。按照刘强东公开透露的想法,京东未来员工总数要超过100万。

而早在菜鸟成立之时,马云就为其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未来菜鸟的员工数量不能超过5000人。

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目前中国日均产生1亿件快递包裹,对应的快递员数量大约是200万。按马云自己的预计,七八年后,中国将日均产生10亿件快递。照这个比例,至少得有上千万快递员才能满足如此海量的剁手党们的需求,但这显然与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社会背景对不上。

所以,在马云看来,简单地堆人力一定不会是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的未来一定是轻重结合、开放协同的平台模式。

另一方面,菜鸟真金白银地投建了大量节点仓库,同时与快递物流界的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全国智能分仓、配送网络。

这个思路是不是可行?

近几年“双11”包裹签收速度的提升,也许可以成为脚注。2013 年双 11 包裹签收过 1 亿用了 9 天,2014 年用了 6 天,到 2015 年提速到了 4 天,2016年只用 3.5 天。

考虑到这几年的“双11”包裹一直是呈指数级增长这个背景,马云说“快递是中国过去十年最大的奇迹”这个说法也不为过。

而京东给自己物流业务的官方定义是:自建物流体系。其战略思路是,将商品采购入仓,仓储建设、运营,末端配送等全物流链路完全掌控,每一个动作都自己完成,所以需要的员工可达百万之众。刘强东认为,这能保证优质的物流体验。

一言以蔽之,菜鸟的打法是,搭建一张开放协同的物流网络;京东物流的打法是,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物流公司。至于哪条路更好?几年后也许会有分晓。

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物流巨头们要翻过的山

在阿里人眼中,菜鸟含着金钥匙出生。

外界给了它太多的定义——没什么比脚踏实地,思考问题更重要。行业存在已久的瓶颈,正暴露在巨头们的面前。

譬如,物流企业在加盟管理上偏弱偏松。在物流行业的加盟过程中,为了快速扩张,容易出现对于个体商户的审核不够充分的情况。物流是一个新陈代谢很快的行业,行业员工流失率比较高。菜鸟驿站应当如何应对?

快递格局经过多年的厮杀,行业已由第三方快递、电商自建物流、及菜鸟平台三股势力把持。

这种格局下,快递企业与菜鸟物流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菜鸟物流提出了“分层服务伙伴计划”,意图规范快递行业服务标准,给快递企业带来了压力。菜鸟物流想要吸引更多的快递企业入驻平台,就要减少他们对所需承担的风险成本的担忧,平衡规范与成本。

员工不能超过5000人!菜鸟物流估值1300亿,马云究竟想干啥?

这是个老问题了。随着社会对行业的要求越抬越高,如何减少污染、如何提高效能也正逐渐成为新的议题。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是,90后、00后正在进入市场,并成为电商的主力。你的快递,如何让他们满意?在与C端互动的过程中,是否能优化体验?是否能够驱动更多的创新性商业模式?

诸如这样的问题共同构建出了一个“危”与“机”并存的行业生态。

无论如何,快递是个“用脚投票”的行业,它是“双十一”之后另一个壮观的横切面。谁揽收了最多的订单?谁出了问题?谁在进入小区之后冲垮了我们日常的生活?

如同潮汐一般可以预见,这些问题将会一个个爆发,引导菜鸟们一步步变成老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