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儿子的藩王王号和封地都一致吗?

样花儿


公元1368年,吴王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为了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办法,其实也是新瓶装旧酒,就是效仿西周或西晋大封宗室。西周诸侯、西晋诸王除了有自己的封国,还有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朱元璋就是这么做的,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宣布要封自己的儿子就藩于全国各地。朱元璋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诸王就藩于各地,一旦朝中有事,诸王可进京救驾。即使诸王有人谋反,推翻当朝皇帝称帝,也是朱家子孙。

朱元璋在决定封藩时,他有10个儿子。皇太子朱标是肯定要留在南京的,以便将来继承皇位。皇次子是朱樉,封秦王,不用说,封地在关中。因为年龄小,朱樉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才去西安就藩。朱元璋对定都南京一直不太满意,他认为西安比较合适成为新国都。关中有四塞之固,西有黄河,南有秦岭,易守难攻,朱元璋把皇次子封于西安也暗含此意。

皇三子朱的封国是晋,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明初,北元残余势力退守大漠,对明朝的北方构成巨大威胁。朱元璋很喜欢朱,但因性格骄纵差点被老爹治罪。之后,朱洗心革面,成为一代名王。由朱镇守太原,进可图北元,退可守山西。

皇四子朱棣,就是明成祖,最早的庙号是太宗,嘉靖帝时改成祖。朱元璋将老四封在元朝故都大都,也就是明初的北平,用意也非常明显。燕国地势非常重要,地近燕山山脉,北是北元,东是辽东、努尔干都司,是防御北元的战略重镇。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削藩太过激进,逼反了朱棣,发动战争南下打跑了建文帝,取代朱标成为明朝皇帝。

皇五子朱橚,最早封吴王,但朱元璋很快就后悔了。吴王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的爵位,如果再封吴王,很容易让人误解自己要传位于朱橚。有司认为应该将朱橚的封地改在杭州,被朱元璋拒绝,说钱塘是朝廷财赋重地。最后,改封朱橚为周王。周国在哪呢?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朝的故都。周国的经济实力不如吴、越,但毕竟是古都,地位非常高。

皇六子朱桢是楚王。朱元璋之所以封朱桢为楚王,还有一个缘故。朱桢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这一年吴军(明军前身)攻克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今湖北武汉)。朱桢刚刚出生,朱元璋就得到捷报,高兴地说:“此子与楚如此有缘,就封为楚王吧。”武昌所在的湖北省东部在春秋战国时是楚国的核心统治区之一。

皇七子朱榑封为齐王,封地在今山东省青州市附近。这里是春秋战国时齐国的主要统治区域,齐都临淄在青州府城西北不远。朱榑不是个省油的灯,太会折腾。曾跟四哥朱棣北征,有能力但骄纵不法。建文削藩时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后照样折腾,甚至还私养刺客,弄来江湖术士装神弄鬼。明成祖忍无可忍,再将朱榑废为庶人。

皇八子朱梓情况非常特殊。朱梓被封为潭王,封地在湖南长沙,因长沙在唐宋时称潭州,故名。朱梓能诗能文。但是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梓受胡惟庸案的牵连,带着王妃自焚而死。坊间一直传言朱梓的母亲达定妃(阇妃)是陈友谅小妾,陈友谅亡后,朱元璋占而有之,而达定妃已有身孕。难以让人理解的是,朱梓生于1369年,陈友谅亡于1363年,哪个女人能怀孕6年?再说,朱梓的七哥朱榑也是达定妃所生,朱榑怎么就没有传言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皇九子朱杞封为赵王,但朱杞只活了两岁就夭折了。

皇十子是鲁王朱檀。朱檀的封国可不一般。兖州有孔子的家乡曲阜,朱元璋封皇十子在兖州,用意不言而喻。朱檀倒是能文能诗,但喜欢吃丹药,还把眼弄伤了,朱元璋非常生气。朱檀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去世,朱元璋未能解恨,谥号是一个“荒”字,属于恶谥。

朱元璋有文才的儿子不少,最出色的应该是皇十一子朱椿。朱椿封为蜀王,封地在四川成都。不过,朱椿最早被父亲派往中都凤阳居住,时间是1385年,5年后才去成都就藩。朱椿性格文雅,对上对下都能彬彬有礼,又博学多才,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为蜀秀才。朱椿与世无争,朱棣即位后对十一弟也非常放心,后平安而终。

皇十二子是朱柏,封为湘王。不过朱柏的封地不在湖南,而在湖北的荆州。朱柏能文能武,遭到建文帝猜忌,自焚而死。

皇十三子是朱桂,他最早封为豫王,后来又改封为代王,封地在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距北元非常近。朱桂是个财迷,搜刮百姓有一套。因为朱桂的王妃是朱棣徐皇后(徐达之女)的妹妹,所以朱棣对十二弟能忍就忍,有罪也不问。

皇十四子是朱楧,初封汉王,后改封为肃王。肃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朱楧封地在平凉府(甘肃省平凉市),相对其他王爷的封国来说,平凉相对落后一些。

皇十五子是朱植,初封卫王,后改为辽王。朱植的封国在广宁,也就是辽宁省西部,地近北元,为军事重镇。

皇十六子是庆王朱栴,封国在庆阳,也就是现在甘肃省东部“大尾巴”部分的庆阳,当时属于陕西省。

皇十七子朱权名气太大了,封为宁王,驻守大宁(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附近),麾下有强悍的朵颜三都卫,实力强于燕王朱棣。朱棣谋反时,就打起朱权的主意,最终挟迫朱权同反。不过,朱棣在事成后食言,认为大宁距离北平太近,不能让朱权拥有重兵,封地改在江西南昌。正德帝时那个谋反的搞笑王爷朱宸濠,就是朱权后代。

皇十八子是岷王朱楩,封地在岷州(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后改封云南。建文帝时改封为福建漳州,然后又改封武冈州(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堪称是皇子中的流浪王爷。朱楩很高寿,景泰元年(1450年)才去世,活了72岁(虚岁)。

皇十九子是谷王朱橞,谷地就是明朝北方的军事重镇宣府(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因古代称为上谷,所以称谷王。朱橞在燕兵进入南京时曾开门迎接,深得朱棣好评,拿到了长期饭票。朱橞后来出事该杀时,朱棣还是留了他一命。

皇二十子是朱松,封为韩王,封地在辽东开原,也就是现在辽宁省铁岭市代管的开原市。

皇二十一子是渖王朱模,封地在潞州,就是现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

皇二十二子是安王朱楹,封地在甘肃平凉。

皇二十三子是唐王朱桱,封地河南省南阳市。南明有个著名的隆武帝朱聿键,就是朱桱的八世孙。

皇二十四子是郢王朱栋,封地在湖北省孝感市代管的安陆市。

皇二十五子是伊王朱彝(木+彝),封地在洛阳,这是响当当的大镇,足见朱元璋对幼子的喜爱。朱彝是有名的荒唐王爷,在洛阳期间,丑事做了一箩筐。

皇二十六子是朱楠,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活了一个月夭折,此时的朱元璋已66岁了。


地图帝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和18个女儿,子嗣众多,再加上子凭母贵,生母不一样王号和封地当然不一样,这么多儿子,都一样了全国也不够分的啊。



朱元璋儿子分别是: 长子朱标,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次子朱樉,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三子朱棡,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四子朱棣,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五子朱橚,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六子朱桢,楚昭王(胡充妃出);七子朱榑,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八子朱梓,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九子朱杞,赵王(幼殇);十子朱檀,鲁荒王(郭宁妃出);十一子朱椿,蜀献王(郭惠妃出);十二子朱柏,湘献王(胡顺妃出) ;十三子朱桂,代简王(郭惠妃出) ;十四子朱柍,肃庄王(郜氏出) ;十五子朱植,辽简王(韩妃出) ;十六子朱栴,庆靖王(余妃出) ;十七子朱权,宁献王(杨妃出) ;十八子朱楩,岷庄王(周妃出) ;十九子朱橞,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二十子朱松,韩宪王(周妃出) ;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赵贵妃出) ;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李贤妃出) ;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刘惠妃出) ;二十五子朱㰘,伊历王(葛丽妃出) ;二十六子朱楠(幼殇)。



除太子和生下来就挂了的第二十六子外,封了24个王。


许多谦


最大玄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实施了一系列动作,既有阳谋也有阴招,对蒙元穷追猛打,实施最严厉的反腐,借机杀了很多可能威胁明朝的开国老臣。有时一个事件扩大化,杀了很多人。后人对朱元璋的反腐说法不一,严厉反腐促进了明朝初期的官场,但有人认为,高压下必有反弹,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死后,明朝贪腐又卷土重来。这与封建体制和传统有关,并不是朱元璋所能解决掉的难题。

朱元璋本来立朱标为太子,可惜朱标命不长就死去了,于是朱元璋就立孙子朱允炆为“接班人”。不过朱元璋虽然选定了孙子为接班人,但他死后,朱允炆手下并没有多少能臣良将了,这都是因为朱元璋把能臣快杀光了,有能力的没几个了。但朱允炆当皇帝后,感觉到这些虎视眈眈的叔叔们,就想削掉他们的权力,但朱允炆太着急了。

朱棣最先发起反击,攻入南京后朱允炆不知下落。朱棣正是借助他的藩王地位实现了当皇帝梦想。所以设置藩王是朱元璋尾大不断的一个隐患。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一口气设立的25个藩王,把自己最疼爱皇子都设在重要位置当国王。当时为防止北部蒙元残余势力,朱元璋封了宁王、燕王、晋王、代王、秦王来驻守边防。这些五个藩王实力都很强大,不仅有自己的防卫大军,还有支配其他明军的权力。而那些庶生的藩王,无论封地还是军队就少得可怜了,大都驻在内地,不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

朱元璋东南西北中封了一圈,有这些儿子们给他守边,他自感国家无忧。但朱元璋却从此给孙子朱允炆留下极大隐患。

1.兵权。

驻守边陲的藩王,不仅自己招募的部队,还统领着大量戍边的明军,朱元璋给的这种权力,使他们很自然掌握了部分兵权。朱允炆也意识到这一点,就想把这些叔叔大爷们的权力去掉,但给权力容易,收权力可就难了。

2.能力。

虽然这些藩王驻在边防,为天子守国门可不是躺着就能守的,他们需要不断的练兵打仗,这就间接锻炼了他们统兵打仗的能力。特别是朱棣,面对的是明朝的死敌蒙元,军事能力提升更快,这比朱允炆要强之百倍。

3.继承。

朱元璋封的这些藩王都有继承权,也就是说老子死了儿子们可以顶上。这种继承权再加上一定的自主权,即使朱棣不反,将来也会有其他藩王作乱的事。所以朱棣上台后,就很好的控制了这些藩王权力。

左为藩王封号姓名,右为封地所在。

秦王朱樉——陕西西安府。

宁王朱权——大宁卫,燕王靖难后改江西南昌。

燕王朱棣——北平,后来上位当了皇帝。

晋王朱棡—— 山西太原府。

周王朱橚—— 初封为吴王,藩地浙江钱塘府,后改为周王,改封于河南开封府。

楚王朱桢—— 湖广武昌府。

齐王朱榑——青州。

潭王朱梓——建藩国于湖南长沙。

鲁王朱檀——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

蜀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

湘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朱桂——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肃王朱楧——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

辽王朱植——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朱栴——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

岷王朱楩——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

谷王朱橞——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

韩王朱松——建藩国于开源,后改藩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

沈王朱模——开源潞州府。

安王朱楹——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

唐王朱桱——河南南阳府。

郢王朱栋——湖广安陆府。

伊王朱彝——河南洛阳府。



最大玄机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最大的朱标当太子,最小的朱楠夭折,朱元璋封24个儿子为藩王。前期封的藩王藩号和封地基本一直,后期封的,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藩号和封地就不一致了。来看看他们的封号和封地具体情况:

老二朱樉,秦王。封地在陕西西安,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三朱棡,晋王。封地在山西太原,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四朱棣,燕王。封地在北平,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五朱橚,吴王。封地原在苏州,藩号和封地一致。后来朱元璋将其改为周王,封地改为开封,但藩号和封地不太一致,封为梁王可能更合适。



老六朱桢,楚王。封地在湖北武昌,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七朱榑,齐王。封地在山东青州,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八朱梓,潭王。封地在湖南长沙,长沙原为潭州府,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九朱杞,赵王。早夭,没有就藩,如果就藩,封地邯郸比较合适。

老十朱檀,鲁王。封地在山东兖州,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十一朱椿,蜀王。封地在四川成都,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十二朱柏,湘王。封地在湖北荆州,这个有点不对劲,湘在湖南,封在湖南更合适。

老十三朱桂,代王。封地在山西大同,古代州之地,名号和封地一致。

老十四朱楧,肃王。原来封在甘肃平凉,后来改封到甘肃肃州(张掖),再后来迁到兰州,藩号和封地一致。



老十五朱植,辽王。原本封在辽东广宁,封地和藩号是一致的。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植回到南京,被建文帝改封到湖北荆州,造成藩号和封地不一致。

老十六朱栴,庆王。封地在宁夏银川,银川有个兴庆区,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渊源,如果有,藩号和封地一致,算是正宗的庆王。

老十七朱权,宁王。封地在内蒙古宁城,藩号和封地一致,正宗的宁王。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权支持朱棣靖难,被明成祖朱棣改封到江西南城,造成藩号和封地不一致。

老十八朱楩,岷王。原封地是岷州(甘肃定西),藩号和封地一致,是正宗的岷王。但后来改封为云南昆明,再后来改为湖南武冈,造成藩号和封地不一致。



老十九朱橞,谷王。封地在河北宣化附近的上谷,藩号和封地一致。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橞负责替建文帝守卫南京金川门,他在关键时刻打开南京城门,放朱棣大军进南京,后被朱棣改封到长沙,造成名号和封地不一致。

老二十朱松,韩王。封地原在辽东,靖难之役发生时,朱松还在南京,没就藩,朱松的子孙后来就藩甘肃平凉,名不副实。

老二十一朱模,沈王。原封地在沈阳,后改为山西长治,封号没改回来,造成两者不一致。

老二十二朱楹,安王。封地甘肃平凉,真不知道平凉和安有什么关系。

老二十三朱桱,唐王。封地河南南阳,南阳有个唐河,唐王封在南阳也说的过去。

老二十四朱栋,郢王,封地湖北安陆,藩号和封地一致,正宗的郢王。

老二十五朱㰘,伊王。封地河南洛阳,藩号和封地一致,正宗的伊王。

古代王号以秦王最为尊贵,晋王次之,齐王居三,楚王第四。朱元璋将老二封为秦王、老三封为晋王很合适。 将六子朱桢封为楚王,是因为楚王朱桢出生于1364年,这一年朱元璋占领武昌,彻底战胜了陈友谅这个强敌,皇图霸业初现,这个时候朱桢出生,当时朱元璋就已想好了,定鼎中原后,要封这个儿子为楚王。



老四朱棣成为燕王,燕王在之前并不是尊贵的封号,但因为封地在元朝大都(北京),所以重要,老四朱棣插了个队;老五朱橚原本是吴王,吴王是朱元璋称帝前的封号,很特殊,老五朱橚又插了个队。

所以,朱元璋就将老七朱榑封为齐王,本该是老六朱桢封齐王、老七朱榑封楚王,搞得老六、老七两人调了个位置。

部分藩王封地调整,藩号没有相应调整,造成藩号和封地名称不一致。此外,从老二十韩王朱松之后的6位藩王,都是朱棣成为皇帝后外出就藩的,封地可能有微调,造成部分封地和名号不一致。


坐看东南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功绩史无前例,毕竟他是一介布衣出身,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朱元璋自身能力毋庸置疑,但也离不开众多谋臣悍将的辅佐。

洪武三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开国群臣,一口气封了26个爵位,与此同时,他还将除太子之外的其他9个儿子封为藩王,只待他们成年之后就藩。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了10位藩王,众所周知,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和刚生下来就夭折的第二十六子,其他24位皇子都封了王,事实上,洪武年间,朱元璋一共封了25位藩王,多出来的这一位就是洪武三年所封的第十位,此人就是靖江王朱守谦。



朱守谦在所封藩王中辈分最小,他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长子,论辈分,其他藩王都是朱守谦的叔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分封藩王都存在私心,即使将来有人拥兵自重,也比兵权旁落的结局乐观,他愿意让朱守谦“割据”一方,可见这个侄孙对他来说非同寻常。


朱守谦对于朱元璋来说意义不凡,一方面因为他是长兄朱兴隆的孙子,朱元璋这个人比较重感情,这和他的出身有关系,在他年幼时,家中生活异常艰苦,都是父母和长兄在支撑,正所谓长兄如父,朱兴隆因疫病去世之后,朱元璋对这个哥哥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 洪都保卫战 另一方面,朱兴隆去世之后,朱元璋和马皇后都视长兄之子朱文正为己出,朱文正虽无经世之才,但朱元璋却委以重任。

朱文正一生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洪都保卫战”,他坐镇孤城,成功牵制了陈友谅60万大军三个月之久,为朱元璋争取了宝贵时间,也为“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对参战将领进行封赏,但朱文正却不在封赏之列,朱文正气急败坏,终于暴露出自己的狭隘心胸,他竟然开始私通张士诚,事情败露之后,朱元璋要杀他,但马皇后劝阻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

”朱文正最终被免官软禁于桐城,不久去世。 念及旧情,洪武三年,朱元璋还是决定将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封为“靖江王”,并且追封长兄朱兴隆为“南昌王”,朱文正为“南昌王”二世,因此“南昌王”成为“靖江王”的始祖,朱守谦成年后,到封地广西就藩。


朱守谦就藩之后肆意妄为,朱元璋一气之下将他贬为庶人,然后罚他到凤阳干了7年苦力,朱元璋恢复他的爵位又把他派到云南,朱守谦依然我行我素,朱元璋又把他召回京师,一直把他禁锢至死,朱元璋封他儿子朱赞仪为世子,并且留在身边教导,永乐元年,朱赞仪就藩广西,世袭罔替。

“靖江王”在明朝藩王中最特殊,他是唯一一个旁支宗室藩王,而且延续时间最长,明初受封,一直延续到顺治七年。

靖江王朱守谦的待遇也比较特殊,最初和其他藩王一样,后来虽有减少,但还是要高于“郡王”,他一直都被允许占有庄田,这是和郡王的本质区别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