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双11”到来,不少商家提前开始紧张有序的备货,想搭车“双11”借势流量“分羹”。陕西南郑区的良顺藤编厂也不例外,工人们加班加点编制藤编手工艺品。因为纯手工制品产量小,工艺复杂,因此他们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了准备。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藤编非遗传承人陈良顺、陈凌凯父子交流藤编工艺技艺和外销经验。

昨天,11月11日,良顺藤编公司董事长陈良顺和儿子陈凌凯结伴一同参加2019年阿里巴巴全球购物狂欢节,在西部分会场重庆现场,他俩父子先后登场,向与会商家直播藤编工艺的绝妙之处,传授藤编技艺,接受收记者采访提问。陈良顺父子还通过直播连线,各界嘉宾分享了传统民艺非遗,通过电商平台将藤编、扇编等产品远销到欧洲等国外市场的经验。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定了一个小目标

开个淘宝店挣上十万元

  汉中藤编技艺在南郑黄官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年48岁的陈良顺是这项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从7岁起学做藤编,到建立自己的工厂打造体系化的产品,从自己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跑渠道,到坐在家中就能接到来自全球的订单,陈良顺与儿子陈凌凯深切感受着线上平台对手艺人的赋能。生意越做越大,现在他们父子拥有六家店铺,这些店铺不在小小的黄冠镇、不在汉中、也不在陕西,而是“长”在1688、天猫、淘宝等平台。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在黄冠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藤编,但早年间即使做得不错的人家,也不过就是家庭小作坊。1995年,陈良顺的家庭作坊初具规模,但那时的主要销路就是附近的村镇、集市。

  一切改变,从儿子陈凌凯带回的实习课题说起。2016年,读大三的陈凌凯敏锐地觉察到要想让家中的生意再上一个台阶,必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的力量。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开一家淘宝店,跟父亲沟通以后,父亲很支持小陈的想法,于是让自家的藤编“上网”成了小陈给自己找的实习课题。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洋气”十足的藤编

  很快,陈凌凯就在淘宝开设了良顺藤编的店铺,学校给实习课题定的要求是完成10万元的盈利,陈凌凯和团队悉心经营了一年,顺利达成了目标,而陈良顺则看到了与自己早年间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互联网让藤编这项古老技艺焕发了更大的生机。

村里老太太人手一把的扇子

成了奢侈品

  实习报告交给学校,尝到了甜头的小陈却没有停止对阿里系各个平台的探索。他开始发现1688是对B端买家采购的平台,天猫和淘宝是带来C端流量的入口,于是他又相继上行了1688、天猫平台。

  “以前一直想着怎么把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但天猫店一开,海外的订单好像自然而然就来了。有位新加坡的华侨,买了好几次藤椅,不仅自用还买来送人。”更令陈凌凯没想到的是,西班牙某奢侈品牌看中他们的藤编扇子,先后订购了10000把作为VIP客户礼物。村里老太太人手一把的扇子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2017年,陈良顺的藤编厂营业额超4200万。

  2017年,良顺藤编通过网络销售了40000把扇子。也是在这一年,陕西南部的小山村里有了年营业额超4200万的手工制品厂。

线上平台赋能手艺人

让非遗“叫好也叫座”

  小陈说,下一步他也想尝试手艺直播,让大家看看一把手工编织的藤扇背后需要一双巧手怎样的“上下翻飞”,毕竟高手在民间。

  相比带货直播,“手艺直播”频道将首次推出“商家自播”的形式,像陈良顺这样的手艺人,都能够通过“手艺直播”,走上舞台中心。

  酒香还怕巷子深,越是在下沉市场,中小商户想要被市场认同的需求就越迫切。在这些商户所生活的四线城市,互联网既是他们看世界的窗口,也是他们能被世界看到的舞台。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陈凌凯独立注册了电商公司,目前已经有20人服务于店铺的运营、管理、销售、打包、发货、售后等各个环节。在不断感受到平台赋能的巨大力量,带来财富增长的同时,陈凌凯萌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帮助那些尚且“叫好不叫座”的非遗产品触网。

  “结合往年的销售来看,今年全年销售额应该能实现5000万。”陈凌凯满怀信心地说,他期待在线上平台上探索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不仅要和父亲一起传承保护好汉中藤编,还要让更多的非遗“叫好也叫座”。

拓展阅读

一年卖出4200万!汉中这对父子真牛

陈良顺,南郑区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面对藤编技艺失传的现状,他用“汉中藤编技艺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回乡创业,主动承担起继承改良传统藤编技艺的重任。在材料紧缺的情况下,他回绝客户用普通藤条以次充好的建议,坚持从其他农户高价收购优质青藤制作藤椅,并按时完成订单,赢得良好口碑。他带动全镇400多农户从事藤椅编织,其中82户残疾人家庭、112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2014年,他被授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评为第三届“南郑好人”,同年被评为2018年汉中市第二期诚实守信类“最美系列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