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这位“拉绳老师”真厉害!继承父志从教三十多年

与别的老师一样,在简单的“起立”、“老师好”、“坐下”的问候仪式后,朱幼芳开始了新一堂课的教学旅程。

也和与别的老师不一样,朱幼芳的教具里,多了一条打满疙瘩的“拉力绳”。

黄石这位“拉绳老师”真厉害!继承父志从教三十多年

正是这股“拉力绳”,不仅支撑了她上课的平衡,也给了她前行的动力。

今年53岁的朱幼芳,是大冶市陈贵镇上罗学校的一名普通农村女教师。2014年的暑假,在多次摔碗、摔跤后,朱幼芳明显的感觉出了身体的不适。在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丈夫黄鹤鸣的陪同下,朱幼芳来到武汉中南医院进行治疗。不幸的是,她和父亲患了同样的疾病—骨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

“不”,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就此倒下”。调整好心情后,朱幼芳用一副新面孔去面对她的“孩子们”。

黄石这位“拉绳老师”真厉害!继承父志从教三十多年

患病的父亲给了她前行的力量

当生命被冻住,我们该怎么办?每当朱幼芳想到这个问题,脑海里不断涌现的是父亲的身影。

朱幼芳出身于教师之家,父亲朱必潮在农村教了30多年书。上世纪90年代,朱必潮老人患上了一种怪病。她曾亲眼目睹,父亲从身体不平衡,到行走摇晃,再到说话困难、瘫痪在床,直至最后因器官衰竭逝世,不过短短的九年时间。2006年父亲去世时,只有63岁。

“父亲平时话不多,可是对学生、对工作,他永远像个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直到现在,朱幼芳满脑子都是父亲当年拄拐上课的画面。每当回想起这一幕,她心里总是升腾着一股力量。”

黄石这位“拉绳老师”真厉害!继承父志从教三十多年

职业生涯里她充满了幸福

“既然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疾病,那么,也要继承父亲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朱幼芳说。

2014年11月,朱幼芳在讲台上站眷越来越困难,有时还摔倒在讲台上。“怎样才能不跌倒?”冥思苦想后,丈夫黄鹤鸣将家里窗户上的一根钢筋锯下来后,钉在二年级教室的黑板左上方,末端挂上一根白色塑料绳,这是他专门为妻子上课安装的“拉力绳”。

从此,这根绳子便成了这间教室的一部分,也成了朱幼芳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上完课后,等学生走得差不多了,黄鹤鸣就把插进墙里的钢筋和绳子取下来,因为妻子特意叮嘱他,小孩子顽皮,伤着了可不好。

发病初期,上罗学校领导劝朱幼芳休息,她说:“我身体不好,教不了初中,就让我教小学吧!”

小脑的病变,使她的右腿已经几乎失去知觉,平衡能力渐渐衰退,她不能长时间保持站立。即使有绳子的帮助,多数时候她仍然无法站着上完一整节课。坐下——站起,站起——坐下……这样的交替,一节课反复十多次。

即便如此,在学生练习期间,朱幼芳还是尽可能地拖着蹒跚的步伐来到每个孩子面前,看一看、问一问,了解孩子做题的情况,表现好与不好的孩子,她都会轻轻地摸摸他们的脑袋。

朱幼芳的课每天是连堂的,一般是两三节连排。贴心的同事给她放一杯温水在讲台上。因为害怕喝水后呛咳不止,加上厕所在楼下百米开外,口干舌燥时她也只是抿一抿,润润唇。

朱幼芳每周有16节课,每晚备课,她都比其他老师多花一两个小时。她擅长设计一些小环节,讲课时多用道具代替说教。她身材瘦弱,面容憔悴、苍白,但讲课时的声音却透着力量。因为舌头开始萎缩,她刻意反复练习说话,尽管语速缓慢,但音量够大,“说慢点,正好七八岁的孩子们容易接受”。

教育主管部门又一次提出请她休息,并且工资待遇不变。她说:“我还守得住三尺讲台,至少我得把这一学期教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2015年9月,病情越来越严重的朱幼芳,离开了心爱的讲台,成立了上罗学校“爱心妈妈办公室”,负责呵护学校的留守儿童。面对上级领导的善意安排和照顾,朱幼芳心怀感激,在教育的另一个领域继续挥酒生命的光亮,也延续她生命的价值,辅导孩子们写作业,和孩子们谈心……她用尽生命中所有的能量滋养农村孩子未来,成为学校教育新的阵地,是家长可以信赖的所在。

“从我记事起,家里逢年过节总会迎来一批不是亲戚的亲戚”。朱幼芳的儿子,21岁的黄样样自豪的说。黄样样眼里这些不是亲戚的亲戚,都是朱幼芳曾经教过的学生。

这些学生里,有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文具用品的罗丽芳,朱老师知道后,常常给她买学习用品;有交不起学费差点辍学的黄晓然,朱幼芳3年来每月资助他100元的生活费,让他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周城从小是孤儿,跟爷爷奶奶生活,经常照顾不好自己,朱幼芳将儿子的衣服拿给他,还给他买运动衣和牛奶。和朱幼芳共事10多年的吴美容赞叹道,“她对学生真心实意地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2012年,在陈贵镇举办的关爱留守、贫困儿童“阳光计划”行动时,朱老师还被评为“爱心妈妈”。

正是因为社会上有朱幼芳这样的人

才使得我们这个大家庭越来越温暖凡人善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