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發佈了最新的癌症統計數據,因為登記的數據滯後3年,所以這次的數據是2015年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分鐘有7.5人被確診為癌症。

面對突如其來的癌症,每個人的反應是不同的,他們又是如何走過剩下的人生?《遺願清單》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里曼主演,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兩位患癌老人,面對即將結束的生命,兩人共同去做,過去想做卻未曾做的事,他們稱為“遺願清單”。《遺願清單》看似是在完成自己的遺願,實際上,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完成與自我的和解。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遺願清單》中,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愛德華和摩根·弗里曼飾演的卡特,兩人的骨灰,最後放在咖啡罐裡,埋在雪山上。影片播出後,影迷中掀起“棺材熱”,他們都要將自己的骨灰,埋在《遺願清單》中提到的咖啡罐中。

兩個哲理的問題

卡特與愛德華,在看金字塔時,討論起了古埃及關於死亡的話題。神會在天堂的門口,問靈魂兩個問題,只有回答正確,才能進入天堂。

  1.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過快樂?
  2. 你的一生,有沒有給別人帶去快樂?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愛德華的自我和解

愛德華回答自己快樂與否的時候,是抬頭挺胸,自信十足地。他的生命,感到快樂的時刻很多。

白手起家的愛德華,擁有億萬身家,時刻享受生活《遺願清單》的開頭,愛德華坐在法庭中,喝著咖啡,所有的人都在等待他的律師辯護,愛德華卻慢悠悠地讓律師喝一口咖啡再繼續。住院期間,房間裡也擺放著咖啡機。

即使知道生命最後剩下的時間,可能只有半年或一年,完成遺願清單的過程中,愛德華仍然盡情地享受這一切,就像是一個老頑童:紋身;賽車;放棄捕獵獅子時,放空槍過癮;與美女約會;毫無畏懼地跳傘,遲遲不拉繩子,享受飛翔的感覺……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但是面對第二個問題,愛德華卻低下了頭,講起了與女兒的隔閡。

愛德華與妻子離婚後,唯一的女兒跟著妻子,漸漸地,父女之間變得陌生。女兒愛上的男人,愛德華不認同,女兒的婚禮,索性就不邀請愛德華參加。女兒遭受第一次家暴,找愛德華訴苦,愛德華要找女婿算賬,被女兒阻止。第二次便不再告訴愛德華,但愛德華知道後,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女兒的這段婚姻,他讓女婿在女兒面前,永遠消失。

因為這件事,女兒對愛德華恨之入骨,宣稱愛德華已經死了。從此,驕傲的愛德華,與女兒不再聯繫。女兒對他的恨,讓愛德華覺得他是進不了天堂的。

卡特聽了愛德華的訴說之後,勸說愛德華的助手,私下幫助愛德華的女兒。在回家的途中,路過愛德華女兒家門口。驕傲,令愛德華暴怒,他不允許別人對他的生活,指手畫腳。

愛德華的內心,是渴望親情的。

整個住院期間,除了主治醫生和助理以外,沒人來看望過愛德華。卡特與家人在歡聲笑語中聚餐,享受天倫之樂時,愛德華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大房子裡,看著窗外的繁華,默默地流淚。

卡特再次病發,手術前,給了愛德華一封信,對自己的做法表示歉意,也懇求愛德華,去尋找屬於他自己的快樂。

卡特的信,讓愛德華終於放下驕傲,主動去找女兒。愛德華看到外孫女,完成了遺願清單上的一項——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親吻外孫女的那一刻,愛德華完成了與女兒的和解,也完成了與自我的和解。

卡特的自我和解

這一生,對卡特來說,快樂嗎?

摩根·弗里曼在《遺願清單》裡飾演的卡特,做了一輩子的汽車修理工。原本打算做一名歷史教授,因為妻子意外懷孕,只好去找工作,從16歲開始養家餬口,一晃,45年過去。卡特一直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而忙碌。平時在孩子的成長中體會快樂,當孩子們長大成人,離家之後,卡特覺得原本深愛的妻子,變得索然無味,甚至於討厭。

卡特對自己的工作並不滿意,當兒子來醫院看望他時,說起孫子長大後,想和爺爺一樣成為汽車修理工,卡特一口拒絕。一個喜歡自己工作的人,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來從事這項工作,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但卡特明確拒絕,他討厭他的工作。就如他在面對妻子時說的話,他為了孩子們,做了一輩子的修理工!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那種憤怒。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這一生,卡特不快樂。他想當歷史教授,修車時,在答題;浴室洗澡時,在答題;醫院病床上,也在答題,那是他對自己夢想的唯一一點堅持。

他給別人帶去快樂了嗎?至少對於他的妻子,沒有。《遺願清單》的一開始,卡特在醫院接受治療時,妻子陪伴左右,妻子還想再陪一會,卡特並不願意,對妻子的態度也很冷淡。就連和愛德華去完成遺願清單,都是對妻子的一種逃離。卡特與妻子之間,隔了一堵心牆。

旅途中,看似無意的愛德華,總在不經意中提醒卡特,妻子在等待卡特的迴歸,愛德華用美女促使卡特幡然醒悟。面對美女的誘惑,卡特堅定地拒絕,那時他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深愛著妻子。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明白內心的想法,卡特迫不及待地想見妻子。站在家門口,自己有鑰匙的卡特,選擇等待妻子來開門。一家團聚,在妻子的禱告中,卡特微笑著看著妻子,那一刻,卡特與妻子和解,也與自己和解。就像妻子說的,離開時的卡特,像個陌生人,回來時,深愛的丈夫,又回來了。

完成遺願清單的旅途中,愛德華和卡特都很快樂,他們倆都完成了“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給別人帶去了快樂。愛德華放下驕傲,與女兒重新建立親情;卡特內心重新燃起了愛,最終,他們都完成了與自我的和解。

這一生,你快樂嗎?你給別人帶來過快樂嗎?快樂與否,最本質的問題,在於你與自己和解了嗎?卡特與愛德華,在生命的最終階段,兩人相互成全,學會了與自我和解,也終於在死後,去了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羅點點在海綿演講中提到生前預囑,說過這樣一段話:

所有表達出來的願望,不管是什麼,在最後的時刻,不惜一切代價地堅持,還是適時地放手和離去,都值得讚賞,值得理解,和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幫助他。

完成生命中羅列出來的最後願望,就如《遺願清單》裡一樣,在某一程度上,是完成與自我的和解,讓生命沒有遺憾,讓靈魂走進天堂。

這一生,你快樂嗎?給別人帶去過快樂嗎?

面對死亡,與內心的自我和解,此生無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