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前几天婆婆生日,我们齐聚一起为她庆祝,本来气氛挺好的,可不一会就变成了女人间的暗战了。

婆婆两个儿子,我老公是老大,小叔子也早已成家。婆婆现在跟他们住一起,帮忙照看两个小侄女。

婆婆人很勤快,做事又利索,年轻时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相比之下公公就有点好吃懒做了。婆婆好强,什么都不愿落人后面,看见别人家有的总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刨出来一份,只能更辛苦地劳作了,为此也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婆婆厨艺了得,在饭店吃到一个口味不错的菜,她看看材料,琢磨做法,第二天能在家里折腾出同样的菜来,有时候口感更好。也因为如此,两个儿子对饭菜挑剔得很。

婆婆手巧,她会织毛衣、帽子,还会勾拖鞋、手套等。家里四个孙辈都穿过她织的毛衣,漂亮还保暖,毛线拖鞋更是每冬一双。只是近几年,视力不行才放下了。

婆婆爱美,喜欢将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她喜欢年轻人的新鲜玩意儿,喜欢玩手机、追电视剧、看电影等。她还喜欢跟我们出去旅游。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但是婆婆有点小心眼,喜欢跟人攀比,喜欢看人下菜,还很武断,容不得别人冒犯。

也正因为如此,每年婆婆生日来临的时候,我都如临大敌,不知道该送什么礼物。跟老公商量,他每次都是那句话:挑实用点的,表达心意就好了。衣服实用,可婆婆眼光很高,你买的不一定和她意。有一年我花高价买了件风衣,婆婆觉得显老气,一次没穿,送给了她妹妹。今年我想着婆婆没有玉器,看了一个手镯,非常漂亮,价钱还能接受,就定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真心不假。吃饭时弟媳妇说:妈,您帮我们带孩子辛苦了,我知道您怕冷,给您买了件羽绒服,您待会试试合身不?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婆婆刚说:有心了。那边小侄女就接上话了:奶奶,我给您唱个歌,祝您健康长寿,福如东海。接着就唱起歌来。

婆婆乐呵呵地听完歌,就打趣我家大宝:妹妹都给我唱歌了,你是当哥哥的,给奶奶准备了什么节目呀。

大宝一愣,迅速地看向我,看我没帮腔的意思,说了句:奶奶,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我兴冲冲地拿出准备好的首饰盒,递了过去。婆婆收下了,没有特别的表情,只说了句“挺好的”,连试戴都没有,看样子不是很合心意。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接下来的吃饭环节就变成了孩子表现的环节了。大宝不必说也会敬酒,可是小宝怎么说都不去,看着两个侄女那惹人怜爱的甜美笑容,我知道自己准得被扣上“孩子没礼貌,都是大人没教好的”的罪名了。

一顿饭吃的全无滋味。末了婆婆还不忘叮嘱我:XX(老公小名)上班辛苦,你要做点可口的饭菜,不要随便,你看他都瘦了。

唱生日歌的时候,婆婆突然问我怎么不教小宝唱,一个两岁的娃您老有必要计较吗?我心里涌起一股伤感,只希望早点结束散场。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这两年婆婆变得越老越挑剔,越老越任性,稍微不如意就喜欢上纲上线。比如说一起逛街,我给小宝选个暗色的衣服,耐脏,婆婆会说这个不好看,什么眼光,穿出去都嫌寒碜,选亮色的,衬孩子的肤色。如若持反对意见,婆婆能一直拿这件事说道。反正她说的你不能反对,要不然就是不尊重她老人家。

弟媳私下也跟我抱怨过,说老人家越来越难相处了。孩子感冒咳嗽了,婆婆非得按照她的老方法,又是洗热水澡,又是煮中药,说小孩子有抵抗力,这些没副作用,过几天就好,去医院瞎浪费钱。结果却是越来越严重,去医院都成肺炎了,要住院输液。医生说家里给耽搁了,让娃受罪,这时婆婆才肯服气,还得说我还不是为你们着想。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婆媳关系本来就很微妙,同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老是挑着别人短处捏,时间久了,谁都会有委屈的。

我觉得《俗女养成记》的陈嘉玲的奶奶就是个很通透的女人。大女儿回娘家,明显是显摆来了,嫌弃猪油不健康,嫌弃水果不新鲜,嫌调料过期等等,做母亲的一下子就知晓了女儿的心思。陈嘉玲的妈妈也很配合,让拿盒子装就立马去做,还不忘领会婆婆的弦外之意。

扯完家常比孩子,英文比不过,成绩也不好,下棋又输了,一起打球还能扭伤脚,陈嘉玲的落后直接导致母亲跟大姑之间的竞争输了。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但是陈嘉玲的奶奶很会做人,她会在女儿走后跟儿媳说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会跟儿媳一起跳猪油之舞,家人的关系和好如初。

女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就像宫斗剧里演的,经常会女人看不起女人。家庭关系里,斗来斗去的都是女人。婆媳斗、姑嫂斗、妯娌斗,女人乱成一锅粥,男人却啥事没有,坐在边上看戏。

可是争来争去的问题不是关于男人就是关于孩子的。比如我婆婆经常性觉得我懒,家里收拾的不干净;觉得我虐待她儿子了,没给他做可口的饭菜。可是生活是我们自己在过,过得去就好了。你为啥非得让我按照你的要求来呢。

婆婆生日聚会上的尴尬

不要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也不要把婆婆当成亲妈;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一个有分寸的儿媳;这样就都快乐了!

我们都掌握好彼此的分寸,不越界、不指责,维护好“家和万事兴”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