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如果张飞不死,蜀汉有获胜的可能吗?

沈小米童鞋


东汉末年,曹操取得荆州后,想一鼓作气而定天下,于是出兵攻打江东孙权,当时曹操势大,江东难以抵抗,而刘备那时虽然实力弱,但终究算是一方势力,于是孙刘联合抗曹,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以曹操惨败而结束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让曹操无力在短时间内对孙权、刘备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由此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刘备取得荆州后,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志向而向川蜀进军。荆州是兵家重地不能有失,故而刘备就留下最为信任倚重的关羽坐镇荆州。

关羽坐镇荆州也曾水淹曹军、名震华夏,但是后来荆州还是被江东孙权所得,不仅如此,关羽本人亦遭擒被杀。关羽死后,刘备悲痛欲绝,为了给关羽报仇,于是就决定率大军征讨东吴孙权给关羽报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深义重,给关羽报仇,张飞是不甘落后的,所以张飞亦整兵出征要为关羽报仇。

然而正当大军准备前去之时,张飞因为对部属施暴,结果张飞就被其部属所杀。后来刘备进军征讨东吴,虽然刘备气势汹汹而来,又兵强马壮,然而因为刘备轻敌、报仇心切、布兵不当、战略失误等原因,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遭到惨败。在此战中,蜀汉损失惨重,可谓是元气大伤。


那刘备征讨东吴发动夷陵之战,如果张飞不死,蜀汉有获胜的可能吗?

其实,张飞虽然勇猛,是一位名将,有时也有谋略粗中有细,但是像夷陵之战这样的大战,也并非一个张飞所能左右战争结果的。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的因素很多,并非只是因为失去了一个勇猛战将的原因,原因有轻敌、布兵不当、战略失误、报仇心切、急于求战等因素。

刘备和关羽情深义重,故而不顾朝中大臣反对而一定要征讨江东,此时他并没有带诸葛亮一起出征,而主要的他是蜀汉军队的主要指挥人物。因为报仇心切和轻敌的原因,以至于身边人的建议刘备并未放在心上,从而也有了之后的惨败。


张飞是一个猛将这无可置疑,但两军混战,只依靠一个勇猛的将领是不行的。再则张飞虽然有时有些谋略粗中有细,但是他多数却是性格暴躁,一个人在暴躁的情况下又如何给刘备提到什么建议的,就算有建议,刘备常认为张飞勇大于谋,如此也难采用张飞的建议。

而主要的是张飞性格暴躁,又想到关羽之仇,他心里就更加难以平静,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飞给关羽报仇之心并不会比刘备要少,如此可能不仅不能给刘备带来好的建议,反而会让刘备更加的急于求战而落败。


所以,刘备征讨江东发动夷陵之战,就算张飞不死还在,蜀汉想要取胜还是不易的,如此还是不易改变夷陵之战蜀汉刘备惨败的结果。当然这毕竟是如果之类的假设,而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之事终究是假设的。


中孚鉴


夷陵之战时,如果张飞不死,蜀汉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夷陵之战蜀汉失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第一、蜀军一味强行推进,中了陆逊的诱敌深入之计

从战争开始一直到放弃夷陵,陆逊其实都是有计划的撤退。他的目的是将蜀汉军队引到预先设置的决战地点。而蜀军一路攻城拔寨越来越蔑视吴军,已经成为骄兵。而骄兵必败。况且沿途城寨刘备都要派兵驻守,这就大大减少了吴军主力的压力。


  • 第二、联营七百里兵力分散

刘备军团连营七百余里,虽然总的军事力量强悍,但是局部力量脆弱。陆逊的兵马都集中在几处位置,更有利于调集军队袭击刘备军。

《三国志》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 第三、扎营在茂密的林地被火烧连营

刘备军团在茂密的丛林间连营,虽然更有利于士卒的修养,但是却最怕火攻。陆逊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战机。于是有了火烧连营。

《三国志》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破其四十余营。


由此可见夷陵之战,蜀国军队缺少的不是战斗力,而是谋略。若不能阻止火烧连营,个人战斗力再强也没有用。

张飞是万人敌的猛将,偶有谋略但性格直爽,为人莽撞。得知关羽的死讯,刘备或许还能保持理智,但是张飞却妥妥的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三国志》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


张飞喜欢鞭打士卒,也喜欢处死犯错的人。由此可见,张飞是非常暴虐鲁莽的。从他得知关羽死后的激进表现可以看出,张飞若不死,夷陵之战蜀汉军队只会打得更激进。

《三国演义》却说张飞在阆中,闻知关公被东吴所害,旦夕号泣,血湿衣襟。诸将以酒解劝,酒醉怒气愈加。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张飞一不能使得蜀军放弃激进的打法,稳步推进;二不能使蜀军不在连营七百里,集中兵力。三不能使蜀军改变扎营地点,免于火攻。蜀汉的战争策略不改变,依旧会被火烧连营,而在之后的乱军中靠张飞的勇力是无法扭转的。因此,蜀汉的失败依旧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如果张飞参加了夷陵之战并不会改变蜀汉失败的结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


三维策论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如果张飞不死,蜀汉有获胜的的可能吗?我来回答这个提问,我的答案是不能,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就算张飞不死,加入讨伐大军中,最多让东吴多死几个大将,多死些军卒而且。

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倾全国力量讨伐东吴,是刘备人生几致命错误之一,而这个错误不但把蜀汉元气耗尽,也为蜀国灭亡于东吴之前埋下祸根。刘备出身一个织席贩鞋小手工业者,他虽然曾经就学于郑玄卢植,但本人的眼界和胸怀不能和曹操孙权相比。

刘备只所以能开创蜀汉,主要功劳是丞相诸葛亮的,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前,如同流浪汉,没有自己安身立命之处,连新野也是刘表看刘备可怜借给他的。所以没有诸葛亮的扶左,别说开创蜀汉,可能连生存都是问题,最好的结局是带俩难兄难弟跑广西云南和少数民族玩。

为什么说刘备伐吴,就算有了张飞加入也不能成功。这因为吴国的实力大于蜀汉,无论地盘,人口,经济,军事东吴都比蜀汉强大,以弱伐前就算诸葛亮赵云加入,最多是个不败的结果。因为诸葛亮阻止反对刘备出兵,所以一意孤行不让诸葛亮参于伐吴行动。

当时魏,吴,蜀,刘备最弱,没有关羽大意失荆州时,还可以联吴抗曹,丢了荆州更应施行联吴抗曹的战略。可是刘备置国家人民利益不顾,为所谓的结义之情尽起大军七十万攻伐东吴,当时蜀汉总人口不过二百多万,说刘备败家子都是轻的。所以刘备兵败后,待在白帝城无脸回成都,如不是要托孤诸葛亮,可能也不意思见诸葛亮吧。

所以说刘备伐吴是一场必败的军事行动,有张飞没张飞结果是一个样,如果没有夷陵之战的失败,蜀国保存下来一定实力,后面诸葛亮北伐时就不会斤斤计较损失,可能魏延的偷袭长安的计策诸葛亮会同意。





王小白的情感世界


真没有获胜的可能,当时刘备一路纵深二百多公里,取消了水路进攻之后,陆逊就已料定刘备必输,张飞历来只是跟着老大刘备混,但是在战略对阵这一块,还真是个粗人,多数是有勇无谋,不给刘备惹祸就不错了,刘备伐吴,缺的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军师,并不是缺能征善战的武将,虽然带了一个参谋马良吧,但是刘备肯定也没有拿马良当回事,而且能担的起随行军师的人物,基本上都留在了后方阵营,关键一点,能担此大任者,已看清伐吴的利害关系,皆已苦苦劝说刘备不要伐吴。



好多人会说起张飞曾借助地势打败过张郃,就会以为如果张飞和刘备一起,肯定会对行军扎营的地势深入研究,但是陆逊作战是相当厉害的,刘备的兵力本身就不如东吴,再者行军二百多公里,如此远距离的作战,即使是现在坐车也很疲劳,再加上山中七月酷暑难耐,对于刘备来说,处处不利因素,即使张飞率军参战,也会失败。


不过,张飞的武力值毕竟在那摆着,东吴难有敌手,如果张飞没有被害死,而是和刘备一起伐吴,至少刘备不会输的那么彻底,不过有一个人,我们忽略了,当初刘备坚持起兵伐吴的时候,包括诸葛亮、赵云在内的人都劝不住刘备,末了诸葛亮长叹曰“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兰陵郡小小生


没可能获胜的。刘备伐吴的时候,曹魏是作壁上观的,曹魏的方针是让吴蜀两败俱伤。如果没有陆逊的话,那就是一面倒的结局,这不符合曹魏的方针,那曹魏肯定会插手。而当时因为曹操赤壁战败,一直是在休养生息,发动不了灭国之战。为了不让蜀国吞并吴国实力大增,肯定会扶持吴国,或者出兵牵制蜀国。天下三分是最稳定的,除非有一个国家实力远远超过两个国家。国与国之间没有真正的仇恨,只有利益。所以我觉得多不多张飞,吴国也不会灭亡。


清风若过


张飞是蜀汉政权的基石,张飞死了基脚松了刘备只能发动战争,要么扩张夯实基脚,要么通过战争将益州精英消耗殆尽稳固统治。刘备是对的


若有造化_


没用,法正或者庞统在可能有用。这俩一死,关羽再丢荆州,基本上蜀汉就已经气数已尽


醉猫大侠2019


败的更快点,从《三国演义》的角度看张飞,对他从来不抱希望,从《三国志》看另当别论,真的张飞不是一介莽夫


逆流人物


没可能,一个人终究左右不了大的战局,张飞若是军师之类的决策者还有点翻盘的可能,可惜他只是一员猛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