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政厅、省慈善联合总会赴四川考察对口帮扶工作

共谋帮扶路 再续浙川情

——浙江省民政厅、省慈善联合总会赴四川考察对口帮扶工作

浙江省民政厅、省慈善联合总会赴四川考察对口帮扶工作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安迪)为推动对口帮扶工作更加精准更见成效,促进浙川两地共同发展,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江宇带队赴四川省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四川省慈善总会会长苟兴元,阿坝州委常委、副州长潘国伟,广元市委常委、副市长徐鸣,广元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冯安富,广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桂华及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民政部门、慈善机构负责人陪同考察。

在川期间,江宇一行先后参加阿坝州和广元市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交流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及脱贫攻坚情况。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分别向阿坝州、广元市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和20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当地产业扶持项目及孤寡老人、留守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江宇一行还实地考察了黑水县花椒产业发展、广元市昭化区“互助式养老”、剑阁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广元市未保中心困境儿童关爱等慈善项目,调研发展现状,增进相互了解,为下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四川对口帮扶地区,从花椒种植,到牦牛、犏牛养殖,再到猕猴桃产业发展,转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帮助贫困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持续“造血”,实现由“脱贫”向“致富”飞跃。

黑水县地处阿坝州腹心地带,平均海拔3544米,独特的高原地貌和高温差冷暖气候,为发展种(养)植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该县色尔古镇大力发展牦牛、犏牛养殖项目,而瓦钵乡则重点扶持花椒种植项目,因地制宜,打好致富组合拳。瓦钵乡曲瓦村的花椒种植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盘活村民闲散土地,整片流转400亩土地用于种植花椒,覆盖全村48户贫困户,287户农户。江宇一行在考察中强调,要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谋划好实施方案,把农户的生产技能和思想意识带动起来,催生自我发展能力,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在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飞凤村,猕猴桃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果”。该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新增流转105亩土地种植猕猴桃,每亩预计增收7000元,采摘期最长可达30年,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和长效脱贫。江宇一行在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运作方式,用好农业部门的优惠政策,探索“农旅结合”模式,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

孤寡老人和困境留守儿童,是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近年来,广元市创新工作举措,搭建服务平台,在困境儿童相对集中的村(社区)建立幸福家园,在老年人相对较多的村(社区)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让困境儿童在假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关爱,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

在广元市昭化区张家乡金紫村,江宇一行考察居家互助养老,翻阅项目台帐,与十余名老人和助老志愿者亲切交谈,了解日常生活照料及志愿者服务等情况。江宇指出,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针对不同家庭探索不同模式,培育和吸引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引导企业、福彩公益金、慈善机构等多方资助,为老人提供多方位、专业化服务。

在广元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江宇一行考察“圆梦起航”项目,参观学业辅导区、生活服务区、暖心沟通区等场所,了解项目运作情况。该项目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广元市慈善总会、广元市未保中心合作开展,在广元市利州、朝天、昭化3个区困境儿童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整合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现有场地建立10余个幸福家园,针对7-14岁家庭照顾缺失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困境未成年人开展周末及寒暑假期间的生活照料、课业辅导和成长发展等延伸替代服务,形成政府、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

在阿坝、广元两地的座谈交流及实地考察中,江宇提出要落实好帮扶项目,按照协议要求用好资金,管好资金,及时沟通项目实施的进度、成效等相关情况,确保帮扶资金真正发挥效益。继续发挥好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在对川帮扶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更多资源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打造精准慈善项目对接平台,让广大慈善组织在项目库里认领对接。进一步健全浙川两地交流互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机制,互通有无,携手推动东西部扶贫协助再上新台阶。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决策部署,两地慈善领域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今年的互动往来更为频繁。继4月份邀请四川省等对口地区民政部门、慈善机构来杭州参加之江公益沙龙,5月份陈加元会长和王剑侯厅长一行赴四川签署《浙川慈善(联合)总会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协议》后,江宇副厅长再次带队到四川阿坝州、广元市“走亲戚”,签订项目协议,捐赠帮扶资金,考察帮扶项目,充分体现了浙川人民的深情厚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