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閒人”

古代的“閒人”

“閒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的人,只要看到這樣的人,總會讓人嗤之以鼻,厭惡至極。然而,在古代,關於“閒人”,卻多得數不勝數。不過,古代的“閒人”並非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懶散,他們的“閒”卻“閒”得有意趣,“閒”得有詩意,“閒”得有意境,但,又“閒”得讓人心疼。

“閒人”中最有名最“閒”的一個。眾所周知,李白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從小就聰明好學,並希望長大之後能有所作為,能為祖國出一份綿薄之力,為百姓做一些貢獻,也因此有“鐵杵磨成針”的千古佳話。然而,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的人,怎麼會是一個“閒人”呢?

“閒人”,豈不更好?於是,他放浪形骸,開始了自己的“閒人”之旅。在旅程中,他結識了敬亭山,從此便與敬亭山相思相守:“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雖寥寥數字,卻寫出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大千世界,人走了,鳥也無蹤了,天上的白雲悠閒自得地飄來飄去,此時此刻,還有誰能與我同舟共濟呢?沒了,沒了,只有這座敬亭山啊!”從這首詩可看出,李白是個“閒人”,只是,他的“閒”因世所迫,從而使他的“閒”讓人感到心疼。

“閒人”,然而,王維的“閒”和李白的“閒”有著很大的不同,王維的“閒”是恬淡的,舒適的,頗有超塵脫俗之感:“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我遠離了塵世,遠離了喧囂,寓居山中,少了紛擾,此時此刻,眼前只有香濃的桂花悠閒地飄落,明月高照,鳥兒啁啾,溪水叮咚,多麼詩意,多麼美啊!真可謂“詩意棲居”!

“閒”更是一絕,其意境也更高:“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詩人運用了動作描寫,尤其是“閒敲棋子落燈花”句中的“閒敲”一詞,更是將詩人的神態,心理刻畫得細緻入微,即使不用詩人親口所說,讀者已能讀出詩人內心所想,這樣的“閒”怎不讓人拍案叫絕!

“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翁卷之閒讓人想見詩人如閒雲野鶴班的疏放風神,與景色的清空悠遠正相契合,有逸興,有野趣。“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之閒雖有散漫之感,但又充滿了自然風趣,充滿了活潑童真。“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之閒總能讓人聯想到與國家共命運,與百姓同呼吸之感……

閒人有千萬,但古人之閒,閒出了意境,閒出了情趣,閒出了真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