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要杀张廷璐和李绂?

通灵顽石942


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打算认真回答一下,改变一些错误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雍正在位期间,从来没有杀过张廷璐与李绂,或者说二人一生并没有死于非命,而是寿终正寝。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待我为你一一分析。


一、影视剧中的两人

在影视剧中,确实存在两人遭到雍正的处决,甚至张廷璐被惨杀。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张廷璐仗着自己有个权臣哥哥张廷玉,从而得以做科举考试主考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有作弊行为,雍正严肃查处,最后发现张廷璐有很大嫌疑于是将其处死。

而李绂呢?电视剧中的剧情是他因为上疏指责田文镜,从而遭到雍正的不满,将其治罪,幸亏弘历求情,才得以放出来。

这些剧情偶尔一看,感觉很不错,仔细推敲,你会发现漏洞百出,虽然有一定历史影子,可是相差甚远。那么真实历史上的二者是什么样呢?我继续为你分析。


二、真实历史上的两人

1、张廷璐的一生

张廷璐确实是张廷玉的弟弟,但是更牛的是他的父亲张英还是雍正的老师,不过这家人对大清王朝的建立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张廷璐于康熙五十七年中进士,后来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他工作认真,再加上家庭成分比较好,升官速度十分迅猛。

雍正元年,他奉命督办河南学政,但是与当地官员关系不够融洽,导致封邱县令与他处处为敌,公然在要考试之前逼迫学生去修河,搞得学生一气氛就搞罢考,在张廷璐三番五次的开导下,学生才最终参加考试。

但是清朝的官场就是这么腐败,见不得别人好,张廷璐让那些学生好好考试,当地官员反而更加不高兴,将学生罢考一事上疏雍正,添油加醋说是张廷璐的失职。

雍正听后先将张廷璐革职,后来再派人彻查此事,经过调查搞清楚事情真相后,雍正继续恢复张廷璐官职。在后来的官场生涯中,张廷璐还是顺风顺水,不过从来没有做过电视剧里所说的主考官,只做过几次同考官,当时的主考官正是他的哥哥张廷玉。

恢复官职后,张廷璐一直仕途顺利,没有什么大的风波,雍正七年升职为江苏学政,一做就是9年,到乾隆三年才调回朝,升任礼部侍郎,一直干到退休回家。

乾隆十年,于家乡桐城去世,享年71岁,也算是寿终正寝,根本不是被雍正所杀。

2、李绂生平

李绂的一生比起张廷璐,就要曲折很多,他于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康熙六十年担任会试副考官,出榜的时候有些异常,康熙就命令对这次考试重新审查,结果有的考生感觉不服气聚众闹事,虽然最后李绂还是搞定一切,但是因此成为别人把柄被上疏。康熙以隐匿不奏的罪名将其免官,贬至永定河做河工。

此榜或有乱臣贼子,否亦当有读书积学之士不得中式,怨气所致。

这与电视剧里边的桥段就是截然不同的,不过后来的事情还是有点相似,比如李绂与田文镜之间的恩怨情仇。

雍正三年,李绂成为直隶总督,看着田文镜实施雍正新颁发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自己自命清高不明白问题本质,只听到名声载道,就去职责田文镜“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田文镜也很无奈,但是因此对李绂有所不满。

后来雍正四年,田文镜就对李绂开始报复,反告李绂结党私营,雍正五年(1727年),又说李绂庇护私党,议罪21款,结果李绂被革职交刑部审讯。

在刑部查处李绂家产时,发现家中实在寒酸,根本不像一个徇私枉法、中饱私囊之人,就连他老婆戴的戒指,都是一个铜制品,雍正为此而感动,将他免罪。

后来李绂继续在朝中任职,到乾隆十五年去世,享年75岁,比张廷璐活得还久。


结语

以上就是张廷璐与李绂的一生主要事迹,虽然有过起起落落,但是并没有祸及生命,两人都比雍正活得久,何谈被雍正所杀呢?



嗔痴历史观


李绂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里面,他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在一场场的考试中走向成功的,在康熙年间他慢慢的升职一步步的往上爬,到最后在朝堂之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他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比较正直,可以说在那些见利忘义的大臣里面他独树一帜,在他担任考试的主考官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了,所以就被他当场废除了考试的资格,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太正直的时候往往会得罪很多的人,他也不例外在那次过程中他就已经得罪了许多的人,甚至最后还被贬到了一个地方去做河工。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人只是那些阻碍了他们利益的人讨厌,而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他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人的,在雍正眼里也是这个样子他非常的看好李绂这个人,所以后来他就恢复了他的官爵,在他看来这样一个富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失去的留着以后肯定会有大用,雍正登基的时候党派林立而且李绂这个人本来就是他三弟那边的人,所以后来雍正假装自己已经杀了他做一个准备。

在那个时候的李绂确实也是存在一点点结党嫌疑的,他的很多朋友都被罚了然而对他却只是随便的处置了一下爱,所以只有算起来他是老三的同党是,其实当时在雍正的眼睛里他也是不想太为难自己的兄弟的,他只是想让老三对他服并且对他俯首称臣,这个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小鱼挑灯读历史


可以忍受臣子嚣张跋扈,

可以忍受臣子贪污受贿。

可以忍受一个臣子大权在握。

但有三条红线,皇帝绝不会忍受:

一是谋逆叛乱。二科举舞弊。三结党营私。

雍正年间的张廷璐和李紱正好是踩了这两根红线。



1.我们先说张廷璐参与的科场舞弊案。

雍正帝在继位之初,伴随着得位不正这样的流言蜚语,顶着莫大的压力。在雍正初年。便举行了一场浩大的恩科考试。

而本次考试的主考官,便是当时实权人物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本来雍正让张廷璐做主考官的目的,就想借助张家的清廉。但谁也没有想到,雍正初年便发生了震惊天下的科考舞弊案。

雍正爷亲手封装起来的三道考题竟然,在伯伦楼被公然叫卖。雍正一怒之下要求彻查此事。于是便引发了震惊天下的科场舞弊案。



作为主考官的张庭路,肯定逃脱不了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收了别人的银子来泄露考题,他还没这个胆子。他能做的无非是在试卷上做好印记,以便将来在取进士的时候,以权谋私。

那考题到底是谁泄露的呢?最终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当时的皇子——弘时(就是和后来的乾隆争皇帝位的那个)。但张廷路不敢指认弘时,因为这毕竟是皇帝的亲儿子。就把所有的责任揽到了自己头上,最后被雍正腰斩而死。

所以张廷璐该杀,死的一点都不冤。不过就是给人背了黑锅。



2.我们接着再说一说李紱结党营私的事。

雍正爷在当了皇帝后拿出了一个改革措施叫雍正新政。这其中有一条叫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在封建社会家里有当官的,家里是读书人的话是不用当差,也不用上交税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平民将自己的土地挂靠到这些人家里,以求避税,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土地兼并的盛行)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雍正爷在登基后便颁布了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

这个新政当时在河南作为试点,由河南总督田文镜全力实施。但这个新政得罪了士绅阶层,官僚阶层以及读书人阶层。



大家便群起而攻击田文静说他是酷吏,不遵循圣人之道。李紱作为当时的清流领袖。也便参加了这场攻击田文镜的运动中,与很多读书人,很多官员一起写奏章,弹劾田文镜。

但在雍正爷眼里:这就是结党营私,反对田文静,就是反对新政,反对新政,就是反对雍正。为他一怒之下要把李紱,以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当然最后在宝亲王红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的求情之下,李紱也没死,这就是后话了。



3.总结:张廷璐和李紱都是属于不长眼的,就算他们本身做了很多对的事儿,但关键时候站错了队。最后被杀头的杀头,罢官的罢官。也算是咎由自取。

备注:本次回答基本上基于雍正王朝这本书,有正史有野史,大家可当个故事去看,别当真正的历史去看。


少校柳下惠


在我们看过的很多古代宫廷电视剧中,那些争权夺位的事情看得太多了而且可以说如果是在古代并且生在帝王家这也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在古代的宫廷里面因为争权所以就会出现很多派别,有的妃嫔本来在开始的时候是对立派的到最后为了共同利益都可以结成团伙,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大臣和妃嫔里面有其实在众多的皇子里面也是屡见不鲜的。

据记载在康熙年间就有三个皇子的党派。所以后面在雍正登基的时候那些以前爱你对自己不利的,想除去自己的人都被他除去了。


雍正为何要假意杀李绂?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一、李绂的出身

李绂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里面,他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在一场场的考试中走向成功的,在康熙年间他慢慢的升职一步步的往上爬,到最后在朝堂之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他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比较正直,可以说在那些见利忘义的大臣里面他独树一帜,在他担任考试的主考官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了,所以就被他当场废除了考试的资格,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太正直的时候往往会得罪很多的人,他也不例外在那次过程中他就已经得罪了许多的人,甚至最后还被贬到了一个地方去做河工。



二、刚正不阿 深得皇上喜欢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人只是那些阻碍了他们利益的人讨厌,而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他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人的,在雍正眼里也是这个样子他非常的看好李绂这个人,所以后来他就恢复了他的官爵,在他看来这样一个富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失去的留着以后肯定会有大用,雍正登基的时候党派林立而且李绂这个人本来就是他三弟那边的人,所以后来雍正假装自己要杀了他,让三爷党看。



三、处理党派

在那个时候的李绂确实也是存在一点点结党嫌疑的,他的很多朋友都被罚了然而对他却只是随便的处置了一下,所以只有算起来他是老三的同党是,其实当时在雍正的眼睛里他也是不想太为难自己的兄弟的,他只是想让老三对他服并且对他俯首称臣,这个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以他对他身边的李绂也没有怎么去惩罚他只是随便的说了一下。


所以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是需要一些心机的,只有强权才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但是小编觉得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能太过于残暴不然到最后即使自己的政权得到了,那么还是失去了许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的支持,那么这样的政权也不会走的太远。


历史早知道


为了维护皇权威严,有时候心里明知道他们是忠臣,是良臣,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说实话内心真不是想杀,最后雍正还不是没有杀李绂杀!可能也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给自己立立威!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境,想法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如果你处于雍正这个位置说不定你比雍正更“残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