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精準陪伴,讓留守老人不孤單

德化以村為依託,依照人口、位置等實際情況開展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成立專職服務隊,打造愛心廚房、愛心超市等一系列助老平臺。

東南網11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魏桂蓮 通訊員 李宏圖 連江水)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是時下一些農村留守老人晚年生活的寫照。和城市一樣,近年來鄉村的老齡化速度也在加快,同時又面臨勞動人口向城市流動的“空巢化”問題,養老問題對農村而言更加迫切。

如何才能更好地關愛這些農村老人,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針對這一問題,德化縣以村為依託,開展摸底排查工作,首先把幫扶資金精確“對準”因家庭貧困而選擇居家養老的老人;其次依照人口、位置等實際情況開展養老服務工作,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志願者作用,搭建服務平臺,創辦愛心廚房等,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定期接力式親情服務。

愛心檔案構築“心靈暖巢”

“老人家,你現在和誰生活在一起呀?生活有什麼困難?”近日,在龍潯鎮高陽村,鎮、村工作人員來到陳文瓊老人家中,就她目前的生活狀況進行登記。村幹部告訴記者,老人最近才回到村裡,他們要抓緊登記老人的信息並建檔。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留守老人的服務、關愛和保護工作,我們啟動留守老人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農村留守老人的數量規模、分佈區域、結構狀況,及時掌握他們的家庭組成、收入組成等基本信息,並建立信息庫。”德化縣民政局局長鄭寶林介紹,通過排查建立留守老人信息庫,能夠更好地為他們撐起關愛之傘。

“只有底數清,才能對症下藥。”鄭寶林說,他們採取入戶調查、挨家走訪、定人定責、分片包乾、逐一登記、聯合核查等方式,建立農村留守老人檔案,做到“一戶一檔”。

摸底建檔後,德化確定重點和一般養老服務對象,因人施策,讓貧困老人、殘疾人和特困人員這三類重點服務對象享受無償互助服務;對於一般服務群體,按照服務內容、標準,享受有償互助服務。

個性服務匯聚“愛心暖流”

“服務隊嗎?鄰居賴春勇老人摔倒了,你們趕緊來看看。”10月9日,上湧西溪村服務隊隊員賴靜宛接到求助電話。幾分鐘後,小賴就騎著電動車風風火火趕到,緊隨其後的還有從縣醫院退休回來的醫生。

他們馬上就對躺在地上的老人進行救治。隨後,賴靜宛把醫生交代的注意事項一一記錄下來,又給老人做好飯菜。

“賴靜宛是賴春勇老人的簽約幫扶服務隊員。在上湧,工作人員依據檔案信息,確定幫扶對象,針對老人的需求,制訂個性化幫扶方案,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上湧鎮鎮長林其良說,上湧鎮在原有養老院、幸福院、居家養老中心、微型養老院等基礎上,開展針對性助老服務,重點提供助潔、助餐、助浴、助醫、助行和簡單的代辦代購代繳等服務。各村挨戶溝通,研究確定個性化服務內容,一對一簽訂服務協議,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形成親情化服務模式、服務氛圍。

在上湧中洋村老人會,幾位老人一邊聊天,一邊忙著縫鞋底、編竹筐。70多歲的賴老伯告訴記者,他有編竹筐的手藝,以前編了也賣不出去,所以就放下了。沒想到現在村裡組織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做手工,由村幹部幫助賣出去。“現在我一個月也能掙100多元錢了。”老人自豪地說。

“每日開展日常服務、定期開展集中服務、及時開展互助服務、創新開展‘造血式’服務……所有這些服務都是圍繞老人的需求開展。”林其良說,有的村引導有手工愛好的老人縫製鞋墊、編制竹簍,村幹部幫助銷售,不僅讓老人“老有所樂”,更讓他們“老有所獲”。

各種各樣的個性服務在德化各鄉鎮逐步展開,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

助老平臺搭建“快樂家園”

11月7日中午,赤水鎮猛虎村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會會長陳英強正在招呼老人們吃午餐。餐桌上除了家常菜,還有大盆的白灼土豬肉、白鴨草藥湯等,200多位老人有說有笑,很是開心。

今年70歲的陳英強怎麼都沒想到,7年前他在赤水鎮猛虎村發起的愛心廚房,現在被全縣所有村莊效仿,更是給全縣的上萬名留守老人帶來免費午餐的福利。

“關愛留守老人,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心工程,構建了一個個助老平臺,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鄭寶林說,“大力扶持各村開辦愛心廚房、愛心超市等。目前已建立愛心廚房82家,在建的20多家,愛心服務隊18支,輪流進各村開展理髮、維修、陪護活動,幫助解決留守老人的生活難題。”

德化縣還以老黨員、志願者為主力打造老人互助平臺,組織老人義務互助組99個,成員數千人,小組成員以就近原則聯繫幾戶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生產、談心交流、醫療護理、休閒娛樂等活動,確保留守老人事有人幫、病有人管、苦有人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