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現採的水果、現磨的咖啡、現烤的麵包,都是能帶給人滿滿幸福感的物品,因為它們消弭了產品從生產製造過程與消費者間的距離與時間。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師認為這就是工業旅遊的核心內容,讓消費者親自看到自己喜愛的產品是怎麼來的。愛鞋的各位可曾想過,某天我們去運動用品店想買的球鞋,也能現點現做!

未來的製造工廠是什麼樣?很多人都能暢想未來是全自動機器取代工廠,24小時高效率生產。這種智能工廠聽上去很完美,但實踐起來就不容易了,阿迪達斯日前宣佈關閉歐美兩地的智能工廠,將生產中心轉回中國及越南的傳統工廠。

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智能化生產

乘著全球化的浪潮,鞋業品牌將訂單交由東南亞國家代工生產的歷史已不可考,差別只在於從過去的臺灣、中國,逐漸轉移至越南、印尼,緬甸、柬埔寨等勞力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然而只要人力密集的生產模式沒有改變,勞動力成本與物流成本的上漲勢不可免,產地的轉移將沒有終了的一天。於是,產線的全自動化便成為各大品牌一勞永逸的終極目標。adidas “SPEEDFACTORY” 的概念,不只是用近乎全自動的方式把鞋子做出來,甚至顛覆了業界一直以來的遊戲規則,把生產機臺設備搬到最貼近消費者的店頭,並同時提供客製化的選項服務,讓消費者能親眼看見自己專屬鞋款的整個誕生過程。廠店一體,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阿迪達斯前幾年開始選擇全自動機器生產的智能工廠,2016年與合作伙伴在德國安斯巴赫建設了第一座Speedfactory工廠,2017年在美國亞特蘭大建了第二座Speedfactory工廠,去年開始生產。

廠店一體

在2015年,位於adidas德國總部周邊的Ansbach小鎮,成為了SPEEDFACTORY大規模實驗計劃的實驗基地 ,在結合adidas品牌多年開發經驗的同時,以及政府對於這項全新科技技術革命的青睞,Futurecraft M.F.G. 應運而生。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對此, adidas 官方表示,首批概念鞋將以 500 雙的數量在 2016 前半年問世,這種前所未有的生產模式目前正於德國巴伐利亞總部附近的安斯巴赫 Ansbach 如火如荼的進行測試,除了已知將用於生產使用最少廢料與黏著劑的高端跑鞋,這種 “產地直銷” 的方式也免除了物流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量,為環境保護方面所帶來的正向意義不可小覷。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2017年,阿迪美國Speedfactory也落地生根!

如何生產

下面,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師就帶大家去體驗一下這個神奇的Speedfactory的高科技。

這裡有KINECT WALL 體感牆,利用傳感器追蹤掃描身體的運動軌跡,多塊屏幕呈現你的實時數據。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FOOT SCANNERS 足部掃描儀,可以多重激光掃描精準測量雙足,為每個創作者提供足部3D模型。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THE RUN TEST跑步測試:自定義式速度驅動跑步機,實時記錄你的體能數據,並同步生成跑步視頻,更好地分析你的身體運動數據。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FACE SCAN BOOTHS面部掃描儀,用多臺相機同時捕捉正面及側面,個人信息、GPS定位、面部數據多項合一。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這雙INTERACTIVE SHOE互動體驗鞋,只需拿起內置芯片的跑鞋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實時探索AM4系列跑鞋的特點。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只需要短短几秒,互動裝置生成的數據將通過微信小程序發送到每個創作者的手機上。作為 adidas2018“夏練國度”的重頭戲,SPEEDFACTORY吸引了眾多創作者前來體驗,活動期間共進行了8700次面部掃描,8500次足部掃描 7600次跑步測試。

工廠關閉

Speedfactory工廠主打智能製造,號稱使用全自動化機器人取代人工,鞋類生產速度更快而且更靈活,可以滿足各種小規模的定製化生產。

工業4.0困境:阿迪關閉德美定製工廠轉向亞洲

然而事與願違,Speedfactory工廠的美好設想並沒有達成,工廠沒建兩年就要被放棄了,阿迪達斯宣佈將其鞋類產品生產重新轉移到中國及越南兩家工廠,也會利用Speedfactory工廠的一些技術。

目前阿迪達斯90%的鞋子代工都是在亞洲工廠生產的,以中國及越南工廠為主。阿迪達斯發言人裡奇·埃弗魯斯(Rich Efrus)也表示將Speedfactory工廠用於亞洲工廠生產更有意義。

阿迪達斯沒有公佈關閉Speedfactory工廠的原因,但外界猜測跟Speedfactory工廠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有關,這兩座工廠只能生產部分鞋面、鞋底的產品,無法生產採用橡膠材質的鞋底。

而路透社(Reuters)則表示,事實證明,工廠的運營成本高,而且“很難將這項技術推廣到不同的產品上”。 阿迪達斯表示:“未來,通過使用在speedfactory工廠測試過的生產工藝,不僅生產跑鞋,其他類別鞋產品也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來。”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隨著自動化和工業4.0的推進,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行業將引進勞動力消耗少的定製化工廠。但目前仍有許多技術瓶頸需要解決。工業4.0的大勢不會改變,只是道路肯定要歷經曲折。所以德國的智能工廠才會如此的值得學習。這些智能工廠高度智能化,也為工業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從而催生了一大批現代化的工業旅遊項目,也推動了傳統企業的工業旅遊。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工業旅遊和智能工廠定能相互促進,推動定製型工業的加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