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大日本者神國也,天祖肇開其基,日神統緒綿延(大日本トハ神國也。天祖ハジメテ基ヲヒラキ、日神ナガク統ヲ傳給フ)。”

——《神皇正統記》

這句話的意思是,日本是神建立的國度,日本天皇是太陽神,也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

2019年4月1日,日本明仁天皇簽署並頒佈了改元政令,新的年號“令和”將取代之前的“平成”。2019年5月1日,德仁天皇繼承國璽和三神器,成為第126代天皇,日本就此正式進入“令和”時代。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日本德仁天皇繼位儀式

與中國歷史上“皇帝輪流做”的方式不同,從上古時代一直到現在,日本天皇都是同一個家族的人。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顯得非常的不可思議。

那麼,日本天皇究竟有什麼特殊的魔力,能夠保持萬世一系呢?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先將我們的目光聚焦到二戰結束之後的日本。

如何對日本去軍事化?日本天皇才是關鍵

我們都知道,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隨後軍部的勢力日益增大,以維護天皇的旗號進行戰爭動員,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因此,日本因戰敗被佔領後,在美國有極高的呼聲,要把當時在任的裕仁天皇當作戰犯來公開審判定罪。更是有很多人提出,應該徹底廢除日本的天皇制度,以此來掐滅日本的軍國主義。

日本的軍國主義跟天皇制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1889明治政府年頒佈了《大日本帝國憲法》,第一條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第四條:“天皇為國家元首並總攬統治權,並依本憲法條規執行。”,第六條:“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佈及執行。”,第七條:“天皇召集帝國議會,命其開會、閉會、停會及解散眾議院。”,第十一條:“天皇統率陸海軍。”,第十三條:“天皇宣戰媾和及締結各項條約”。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大日本帝國憲法》是亞洲的第一部憲法

你看,《大日本帝國憲法》中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都歸天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統帥權,天皇甚至還可以解散國會,這樣的制度為軍國主義的產生和擴散創造了政治條件。因此,日本天皇在戰後成為了眾矢之的。

然而,以盟軍駐日最高長官麥克阿瑟為代表的一批人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源頭在於日本的憲法賦予了天皇過大的權力,而非日本天皇本身。所以,要實現日本的去軍事化,必須重新修訂日本的憲法。這時候,天皇反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天皇是唯一能團結起整個日本的人。

對此,麥克阿瑟有一個更理想的方案,不僅能讓日本皇室受到懲罰,還能通過皇室長期對日本施加影響。這個方案我們現在都知道,就是讓裕仁天皇繼續當天皇,前提是,他必須公開宣佈,自己不是神,而是跟老百姓一樣的普通人。

有一張著名的照片,是麥克阿瑟跟裕仁天皇一起拍的。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照片裡倆人一對比,裕仁天皇顯得是又矮又瘦。而且麥克阿瑟站右邊,天皇站左邊。要知道在日本文化裡面,一般都是男人站在右邊,女人站左邊,所以左邊的位置對天皇來說是大大的不尊敬。那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時這個照片對日本社會的衝擊。

因為,在日本二戰戰敗以前,天皇在日本社會里的地位是神一樣的人物,備受老百姓的敬畏。

那麼,日本天皇是如何成神的呢?

  • 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也就意味著天皇的神格有神道教信仰的加持

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日本是神建立的國度,日本天皇是太陽神,也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所謂的天照大神,是從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之祖伊邪那岐眼中誕生的太陽女神。她被奉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為神道教的主神。

神道教,是一種源於日本的民間的多神教信仰,其核心觀念是“萬物有靈”。海里面有海神,山上有山神,打雷是因為雷神,下雨是因為雨神。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死後也被奉為神靈。日本甚至有八百萬神的說法,一隻狐狸、一把刀之類的,也能被當成神供起來。

你如果去過日本旅遊,可能會在各地都看到過大大小小的神社。不同的神社裡供奉的都是當地的守護神,這就是神道教最具體鮮活的體現。這其實跟我們中國很多地方供奉山神、土地公什麼的類似,都是民間的原始信仰。不過,神道教有一個鮮明的特色,那就是它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日本皇室的傳承密切相關。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日本天照大神

在神道教的神話中,天照大神治理著天界,她派自己的孫子去治理日本,這就是日本天皇的家族起源。天照大神在臨別之前賜給孫子三件寶貝,八咫鏡、草薙劍和八尺瓊勾玉,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三件神器”。這三件神器後來世代相傳,成為日本皇室的信物。在神道教的信仰中,日本皇室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三件神器則是這種神聖血統的象徵。所以,神道教和日本皇室的神聖性是相互綁定的。

但是,神話畢竟是神話,三件神器也不會真的是神的信物,多半是日本社會早期某個氏族部落領袖打造出來的權力象徵,給它們披上了一層神話的外衣。儘管如此,神道教作為一種信仰,確實為日本天皇的神聖地位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 天皇能夠萬世一系,獲得了佛陀的庇佑

在公元6世紀中期(中國的南北朝末),佛教從中國再經過朝鮮傳入日本。由於本土的神道教是一套開放的多神信仰,所以佛教剛傳入日本的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對於日本人來說佛陀無非是一尊新的神。

佛陀在那時候被稱為“蕃神”,意思就是外國的神。如果只是這樣發展,日本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一個深受佛教影響的國家。奈良時代後,佛教卻對日本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有幾任天皇都主動退位,選擇出家為僧。

怎麼回事呢?

日本的奈良時代(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天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推出政策限制地方豪強的土地兼併,對豪強的土地徵收賦稅,甚至直接沒收豪強的土地,分給無地的農民。這時,地方豪強就想到一條對策。當時日本有一項規定,寺院的土地可以不用沒收,而且可以不用向國家交稅。於是一些豪強就把自己的土地捐給寺院,供養僧人,其實暗中仍然從這些土地上獲取收益。為了證明自己信仰的虔誠,這些地方豪強還經常捐錢建造佛寺,舉辦法事。

於是,佛教也就成為日本貴族的普遍信仰,天皇為了安撫豪強,鞏固統治,最後也不得不跟著信仰佛教了。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被大火燒燬後重建的金閣寺

同時,天皇信仰佛教,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和佛教一起從中國傳來的,還有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日本為了引進古代中國的先進文明,曾經十九次派遣使者赴唐,以及向中國派出大批留學生。比如著名的阿倍仲麻呂,他有個漢名叫“晁衡”,被安排到唐朝最高學府——國子監太學,還通過科舉考試當了官,和李白成了好朋友。

其實當時擔負起文化交流使命的除了留學生,還有不少僧人。比如自幼學習儒學經典的高僧空海,他為日本帶回了佛學經典以及關於中國語言文字的大量資料,把在中國學到的寺院建築、佛像雕塑和佛教繪畫等帶到日本,並在建造日本寺院時進行了再創造。一些學者認為,日文的平假名字母表就是空海根據漢字的草書發明出來的。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有“日本玄奘”之稱的空海法師

同時,也有中國的鑑真大和尚多次赴日,向日本傳播佛法與農業、醫藥等技術。

為了抬高佛教在日本的地位,後來,日本的僧人還弄出一套叫作“本地垂跡”的理論。“垂跡”是一個佛教名詞,意思是佛向世人展現出化身。這套理論認為,神道教裡的那些神靈,都是佛在日本展現出的化身。佛的化身是千變萬化的,所以神道教的神靈也就千姿百態了。這套理論把神道教納入了佛教的軌道,還使佛教壓過神道教一頭佛教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天皇為了鞏固統治,也不得不利用佛教。日本歷史上有一位名叫慈圓的高僧,甚至說神道教的天照大神是佛教的大日如來在日本的化身,日本天皇和大日如來是一體的。

就這樣,天皇除了是神道教天照大神後裔,又獲得了佛教的加持。

  • 對天皇的“忠”為中心的儒學思想

三件神器被視為正統的象徵,是因為它們代表了三種品德:劍代表智慧,玉代表慈悲,鏡子代表正直。

——《神皇正統記》

這段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話,暗含了中國儒學一個重要的思想——德治,就是統治應該以道德為基礎,天下歸屬於有德之人。朱熹認為,君王合法性的根源在於道德,君王擁有道德,才有資格進行統治。

在儒家的道德倫理中,“忠”和“孝”是兩種最重要的價值。儒家經典《孝經》裡開篇就說“夫孝,德之本也。”意思是說,“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就是這個意思,而對君王的“忠”,其實是對孝的延伸。一個人對父母孝順,對君王自然就忠心。但是,在日本,對於天皇的“忠”才是第一位的,“孝”是從屬於“忠”的。對於天皇的忠,卻是要不惜失去生命去完成的。相對於“孝”,“忠”的層次更高。

所以,日本的儒學雖然強調儒家的德治,但它的根本出發點仍然是強調效忠天皇,維護天皇的權力。

神道教、佛教和程朱理學,這三種思想維護了天皇的神聖地位。

那問題就來了,日本天皇身上的宗教思想光環,中國皇帝身上經常也有。為什麼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中國卻經常是“皇帝輪流做”呢?

這跟日本古代的政治結構有關。在日本歷史中,天皇的地位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個擺設。

這有點像歐洲的宗教領袖——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都需要教皇來認定,並主持加冕。教皇一般也不參與諸侯們的爭霸戰爭,所以諸侯們誰也不會動推翻教皇的心思。日本天皇是神道教的領袖,號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扮演著民間精神圖騰的角色。日本列島上的各種勢力為了獲取政治合法性,都需要借用天皇這個圖騰,因此也就沒必要推翻天皇了。

中國唐朝的時候,皇室中大兄皇子(後成為天智天皇)聯合了貴族中臣鐮足發動政變,刺殺了掌握朝政的權臣蘇我入鹿,皇室就此奪取政權。中大兄皇子等擁立了孝德天皇,進行了“大化改新”,主要內容就是參考唐朝的制度,建立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大化改新前的政變

大化改新後,日本實行土地國有制的班田制。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日本在723年頒佈《三世一身法》,規定:新挖溝池開墾的土地准許三代(子、孫、曾孫)所有,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土地准許終身所有。由於墾田效果不甚明顯,743年又頒佈《墾田永世私財法》,索性將“三世一身”的私有權擴大為“永世”的私有權。這徹底撕破了班田制下土地國有的原則,與其說它是墾田動員令,不如說它是破壞土地國有制、發展土地私有制的動員令。《墾田永世私財法》頒佈後,社會各界紛紛墾田,變國有土地為私有土地。有權有勢的貴族、官吏、豪強和寺院、神社等便憑藉財力、技術和權勢,廣佔山林原野,向手下奴婢、附近班田農民及逃亡來的農民等發放鐵製工具,大批開墾,擴大私有地,建立莊園。

日本朝廷上有不少公卿貴族,也就是“公家”,在地方上都擁有自己的莊園土地,實力逐漸膨脹,甚至可以架空天皇。這就像中國的東晉時期出現的“門閥政治”,皇帝要看門閥的臉色。天皇當然不甘心受公家擺佈,他決定找一個同盟,一起對付公家。當時公家的手下有一些看家護院的侍衛,這就是所謂的武士階層。武士的身份一般又是世代相傳的,父親是武士,兒子還是武士,這些世代當武士的家族也就成為所謂的“武家”。

平安時代的日本,公家生活奢侈,腐敗墮落。武家卻長期習武,生機勃勃。1156年7月1日,鳥羽法皇病故,後白河天皇和崇德上皇之間的矛盾因皇位繼承問題終於激化。後白河天皇覺得武家可以利用,於是就拉攏武家,一起對付崇德上皇和藤原忠實、藤原賴長父子等公家。於是,他拉攏了當時的兩大武士集團:一支叫源氏武士集團,也就是《源氏物語》的那個源氏;另一支叫平氏武士集團,利用這兩大集團,沉重打擊了以藤原氏為首的公家勢力。

從此,武士階層開始崛起,武士的領袖甚至設立了自己的權力機構,這就是所謂的“幕府”。幕府本來指的是將領們討論軍情的營帳,後來成為正式的政府機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幕府叫作“鎌倉幕府”,建立者是源賴朝,也就是源氏武士集團的領袖。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源氏建立的鎌倉幕府

鎌倉時代武士成為了無可爭辯的統治階級,不過,公家並不願意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後醍醐天皇消滅了鎌倉幕府後, 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古,推行建武新政。由於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僅僅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故引來武士不滿。

倒幕大將足利尊氏,逼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為徵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這就是武家建立的北朝。而公家擁護原來的後醍醐天皇逃到了奈良,建立了南朝。

所以,日本的南北朝其實是公家和武家鬥爭下的結果。

日本南北朝時期持續了56年就宣告結束,最後結局是北朝消滅了南朝,南朝天皇被迫將三件神器交給了北朝天皇。這也標誌著武家最終贏得了對公家的勝利。當時武家的領袖名叫足利義滿,也就是《聰明的一休》裡面那個喜歡搞怪的足利將軍。

你看,日本所謂的改朝換代,更換的不是天皇,而是幕府將軍。不過幕府將軍和中國皇帝不同,他們並不能派遣官僚,對全國各地進行直接統治。那是因為,在幕府統治下,日本只是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日本地形圖

我們都知道,日本主要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受多山的地理因素影響,各島適合農耕的地區大多分散隔絕,因此,全國各地存在大大小小的武士家族,扮演著地頭蛇的角色。這些家族一般被稱為“大名”,大名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經常相互廝殺。最後的勝利者將接受天皇的冊封,就任“徵夷大將軍”職位,開設幕府,進行統治。所以,天皇這時又成了各地大名們利用下的招牌,地位反而更穩固了。誰要是對天皇不敬,那各地大名就會群起而攻之。在15世紀末,日本就是這樣進入了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後期,打敗了各路諸侯的織田信長,成為日本實力最強的大名。當時天皇主動提出,要封他做“徵夷大將軍”,可織田信長居然拒絕了。一些日本歷史學家推測,織田信長不肯做天皇的臣子,他恐怕已經動了取代天皇的心思。可是,不久以後,織田信長就在京都的本能寺遭遇了兵變,最後自殺了。兵變的發動者是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明智光秀為什麼要殺死織田信長呢?歷史學家又推測,天皇感到了來自織田信長的威脅,就暗中聯繫明智光秀,讓他取代織田信長的地位。後來的歷史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明智光秀幹掉織田信長以後,馬上獲得了天皇的認可,官拜徵夷大將軍。可惜才過了十二天,織田信長的另一位家臣豐臣秀吉就打敗了明智光秀。

皇帝輪流做?不行!為何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圖 |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短暫地統一了日本,在他死後,日本又一度陷入內戰,最後德川家康勝出,建立了江戶幕府。德川家康雖然成了日本最有權力的人,但他還是不敢把天皇怎麼樣,畢竟天皇的神聖地位已經深入人心,而且當時日本國內還有一些大名,只是表面上臣服於德川家康,暗地裡其實各懷鬼胎。260多年後,這些大名發起倒幕運動,成為推翻江戶幕府的主力。江戶時代結束以後,日本進入了明治維新的時代,建立起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體制。

結語

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背後有著很現實的原因:

  • 日本歷史上的各派政治勢力都需要借用天皇這面招牌來取得正統性。
  • 日本歷史上從來沒人能取得壓倒性優勢實現統一,取天皇而代之。

於是,在漫長的歷史中,日本的天皇家族就作為國家的宗教領袖和精神象徵得到了延續。同時,在近代史中興起的民族主義浪潮中,這樣的精神象徵,在一方面是將國家團結在一起的民族共同體,共同記憶。另一方面,又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秩序下,可以輕而易舉地調動整個民族進行政治和經濟的對外擴張的社會動員工具。

日本天皇的精神象徵是一把利劍,是否危害世界就看劍掌握在誰的手中。而這個執劍人,是國家的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佔領軍意識到,如果將裕仁天皇當作戰犯來公開審判定罪,或者廢除天皇制度,很難想象極端的日本人會做出什麼事來。唯有保留天皇這個精神象徵,日本才不會發生內亂。因此,新的憲法中規定了“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這樣的條款。

在今天的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很有存在感。每逢重要節日,天皇都要出來露個臉,與民同樂,天皇依然是日本的精神象徵。

1、《神皇正統記》——北畠親房 ,1975年 巖波書店

2、《日本武士興亡史》—— 婁貴書 ,2013-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