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女火化卻燒死十萬日本人?日本天皇:趕緊學習中國!

日本大多數文化,都起源於中國,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尤其是唐代對日本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日本的古式建築,基本是唐朝木質結構的樣式。

而木質結構,最大的威脅便是大火,一旦遭遇大火肆掠,一座城市都可能化為灰燼。日本在明歷年間,就遇到過一次。

一少女火化卻燒死十萬日本人?日本天皇:趕緊學習中國!

這場燒了兩天兩夜的大火,與一名江戶(今東京)的少女有關。

少女得了重病,去世後請和尚做法事,做完法事後舉行火化,然而大風吹來,少女的一隻衣袖點燃了附近建築,引發了一場慘劇。

大火迅速在江戶蔓延,由於江戶的人口密度高,建築防火能力差,兩天兩夜一共燒死了三分之一的江戶人口,達到了十萬之巨。

一少女火化卻燒死十萬日本人?日本天皇:趕緊學習中國!

同樣是木質結構的建築,為何日本遭此大難,難道中國古代還有啥黑科技不成?

非也!

中國古代,大城市的佔地面積和人口,決定了上層者必須深入考慮,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讓普通群眾,明白火災的危害。

例如每年的寒食節,禁菸火,未嘗沒有防火的意識在裡面。後來日本重建江戶時,衍生了冷食文化。

一少女火化卻燒死十萬日本人?日本天皇:趕緊學習中國!

除了特有節日,作防火宣傳外,還有特定建築,防止火勢,這就是防火牆。古代的防火牆名為馬頭牆,如今的江南小鎮,最為常見。

馬頭牆高出建築,萬一遇到隔壁大火,能有效的阻隔火源。如果當時的日本有類似的牆體,就算大火的威勢不減,至少也能保證人口不會損失那麼多。一場大火燒死十萬人,也唯獨此一份了!

一少女火化卻燒死十萬日本人?日本天皇:趕緊學習中國!

想必大家經常在古裝劇中聽過這樣一句話,‘三更半夜,小心火燭’,中國古代的城市裡,一直都有這樣的防火機構,跟今天的消防有點相像。

唐朝時,一些大戶人家,甚至還會在家裡置備可裝三四百斤的水袋,裡邊插進一根空了心的竹子。

宋朝時,用膀胱製作成水囊,哪裡起火就往哪裡丟。

一少女火化卻燒死十萬日本人?日本天皇:趕緊學習中國!

中國古代防火的最高水平,在宋朝。一套完善的措施,前期儲備,中期有人負責瞭望巡邏,後期有救火隊,以及責任法。

日本經此大火後,開始重建江戶,日本天皇下令,趕緊去中國繼續拜師學藝。所以後來的日本,再沒有發聲一場大火燒死十萬人的慘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