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電力還沒普及,12獸首究竟如何準時吐水的?

說起圓明園,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始建於1707年,佔地面積520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2100畝,是大清王朝歷經150多年陸續建造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現如今,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大水法的殘垣斷壁就是圓明園的象徵。

乾隆年間,電力還沒普及,12獸首究竟如何準時吐水的?

而水法即為噴泉,是傳入中國初期的中文譯名,所以大水法也就是大型噴泉。而圓明園最為壯觀的場景為十二獸首同時噴射泉水的景象,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這些銅像是西方人設計,在中國製造,融東西方文化於一身俗稱“水力鍾”。很多人好奇,乾隆時期電力還沒有普及,12獸首究竟如何準時吐水的?

乾隆年間,電力還沒普及,12獸首究竟如何準時吐水的?

在大水法和海晏堂中間地帶,有一處高達十數米的夯土臺子,它是當年所有大小水法用水所需水塔的一部分,據圓明園管理處副研究員宗天亮介紹,這是個實心的土臺子,結結實實地頂著它上面的“錫海”,也就是盛水之塔。沒有電力和電動機的年代,人們運用從上到下的壓差,把水壓向遠近各處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出水口。

乾隆年間,電力還沒普及,12獸首究竟如何準時吐水的?

大水法的大噴泉水源就來自這裡,同樣海晏堂前石魚嘴裡吐出的水、每個時辰獸頭裡吐出的水,都是從這個水塔上壓出來的。而水塔裡的水也是活水,活水來自各個水池,通過齒輪機械的提水裝置,把水汲到水塔裡,齒輪不停地運轉,活水就會源源不斷。而這個龐大的機械裝置就被籠罩在海晏堂後面的高大西式建築裡。外觀石刻雕花,內裡是一顆運轉不停的“心臟 ”。

乾隆年間,電力還沒普及,12獸首究竟如何準時吐水的?

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種水法建成後,這些汲水的機械設備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就改為人工提水了。發佈這個興師動眾而後又棄之不用的命令的都是乾隆帝本人。與他的祖輩康熙帝更大的不同是,乾隆認為欣賞這些洋人的機械簡直是玩物喪志,但他從來不認為欣賞人工提水形成的噴泉是勞民傷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