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船配業全球服務能力

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船配業全球服務能力

資料圖/directtrafficsolutions.com

  在業界近日召開的一次全球服務專題論壇上,船舶動力相關企業負責人圍繞當前我國船舶配套業全球服務能力較弱、服務體系不健全的話題展開熱議。他們普遍認為,完善船舶動力服務體系、提升全球服務能力、推動船舶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事實上,船舶動力產業面臨的問題,我國其他船配產業也同樣面臨。要想有效補齊全球服務短板,我國船配企業還需積極調整路徑,改變傳統服務理念,不斷完善“自主設計、製造、服務”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加強價值鏈兩端高附加值的研發及服務體系能力建設,重視技術創新,加快動力變革,從而不斷提升全球服務能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船舶工業已實現了造船規模全球領先、產品種類全覆蓋的目標,打造了相對健全的配套供應鏈體系,服務業持續成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但是,我國現階段的船配服務業仍存在不少問題與挑戰,主要體現在產業發展及能力建設不均衡,前端技術服務能力與後端技術服務不匹配;服務觀念和模式落後,“重生產、輕服務,重產品、輕標準”的觀念依然存在;核心能力缺失,研發設計能力、方案解決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較薄弱;業務開展不暢,產業上下游合作不順暢,與客戶缺乏持續有效溝通等。加上數字化、智能化大潮已至,船舶服務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客戶對服務的專業性、時效性、全面性、個性化、穩定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船海產業服務呈現企業資源由離散向集成、產業佈局由集中向離散的變革趨勢,全球典型先進服務型製造企業ABB、曼、瓦錫蘭等傳統配套企業依託相對完備的產品設計、供應鏈、服務體系優勢打造了集成服務能力,韓國現代重工、日本川崎重工等造船集團則基於全產業鏈的平臺優勢形成了綜合性服務能力。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國船配企業唯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創新售後服務形式,才能真正做好新時期的全球服務工作。


  首先,我國船配企業應加快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要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與地方政策,緊跟行業趨勢,堅持創新引領、動力變革、開放合作,切實增強船海產品的全生命週期服務能力,並從產品保期開始,提供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支持,包括零備件、技術諮詢、維護保養、現場服務等。其次,應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圍繞支撐服務業務發展需求,建立健全與之適應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與對外合作共贏機制;優化內部考核機制,兼顧經濟效益與其他效益,分級分類考核,健全企業與員工激勵機制;加強與客戶端合作,創新服務業商業模式。再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加強配套研發設計與前瞻性技術研發能力,突破自主技術,開發自主產品,形成自主專利;積極引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遠程運維等信息化技術,打造“製造+服務”綜合能力。最後,應積極構建資源網絡。通過自主培育、併購整合與多元合作,建立全球服務資源點,打造全球服務網絡,包括服務網點、服務人才、備件供應商。
  當前,在航運市場運力總體過剩、競爭持續激烈、運價長期處於中低位波動的背景下,船東降本增效與開源節流的主動性與迫切性愈發強烈,對服務的要求也不斷升級,我國船配企業全球服務之路還很漫長。為此,我國船配企業必須做好打贏全球服務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積極應對挑戰,一改傳統服務的狀態,提升技能化、精細化、定製化服務水平,實現從傳統備件銷售商到高附加值船舶技術保障服務商的轉變,不斷提升全球服務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