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市場上產品10%不合格,每年造成損失超2000億元!我國製造業的差距在哪兒?

我國發動機行業經歷了從仿製、到聯合開發、再到自主開發的歷程,創新能力持續提高。在內河航運、航海運輸領域,我國陸續開發出的自主品牌系列船用柴油發動機,性能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重型卡車等運輸領域,我國生產的多系列柴油發動機,技術水平已經同世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湧現出了像濰柴、玉柴這樣的領軍企業,自主品牌約佔全球重卡柴油機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而在家用轎車等乘用車領域,我國生產的發動機由於油耗較高、可靠性不足等原因,目前佔據的主要是低端市場,正處在奮勇直追的跟跑階段。從整體來看,我國在發動機新材料研發、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頸,我們該如何突破瓶頸,縮短與製造強國之間的差距呢?

11月14日22:00,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為您深度解讀《動力升級,製造業如何打造強大的“心臟”?》

嘉賓簡介

「獨家」市場上產品10%不合格,每年造成損失超2000億元!我國製造業的差距在哪兒?

金東寒,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他是傑出的動力機械工程專家,我國特種發動機動力系統技術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他是國際內燃機學會主席,是這一國際學術組織成立近70年來,擔任該職務的第一位中國人。

從中船重工711研究所所長、總工程師到擔任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再到2019年5月履新天津大學校長,他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在711研究所將近30年的歲月裡,他始終砥礪前行,致力於特種發動機及其動力系統研究與應用開發,主持研製的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種發動機及其動力系統,開創了我國新型特種艦船從無到有的歷史,使我國特種艦船技術水平、綜合性能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他為中國艦船裝上了性能優越的“中國心”。

「獨家」市場上產品10%不合格,每年造成損失超2000億元!我國製造業的差距在哪兒?

我們現在是發動機的製造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差距一是高端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在大部分細分市場上,我們開發的發動機還不能滿足高端客戶的需要,所以我們佔據的都是低端的市場。在高端市場我們自主開發的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反映在效率可靠性上,這說明我們還不掌握正向設計的能力,我們沒有辦法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然後正向設計開發出滿足需要的發動機。

第二個差距,核心零部件製造能力不足。所謂核心零部件通常是技術難度大、投入大、回報週期長、風險大的這樣一些零部件。通常是被國際少數幾家公司所掌握,處於壟斷地位。現在即使國內有些公司能夠做一些核心零部件,它也做得不如人家更便宜、效率更高。

2018年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上展出的價值最高的一臺設備,重量超過200噸,2000多萬元人民幣,這個設備非常貴。船用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的零部件一般都是用數控龍門鏜銑床來加工,它一天的折舊費就要高達一萬塊錢。現在我們的員工工資只是國外員工的十分之一,我們這樣算出來的話,成本還是非常高的,為什麼?因為在國外他們做了大量的工藝研究,加工這個機身只花12到15個小時,而我們加工這個機身用同樣的設備要超過50個小時,甚至七、八十個小時,這樣一算的話,我們的成本可能是別人的兩倍。

「獨家」市場上產品10%不合格,每年造成損失超2000億元!我國製造業的差距在哪兒?

這三個產品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高端產品,高壓共軌、模塊化的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以及增壓器。共軌系統的噴嘴精度是0.5微米,什麼概念?就是一根頭髮絲的1%,30年前我們說精度達到一根頭髮絲,那都是很精密了,現在是一根頭髮絲的1%,這個要求非常高。現在我們的柴油機用的一些還是合資品牌的,只是在中國製造的而已。最早的時候我知道這個共軌系統佔發動機總成本的要超過20%,現在由於我們的話語權不斷地在提高,現在已經降到了10%。那麼增壓器也差不多,只不過增壓器的價值更少一點。

那麼怎麼樣來衡量說是哪個產品或者核心零部件是高附加值的?根據定義它是說在原有的價值上附加了一個價值,這個就是高附加值。其實我覺得沒那麼複雜,我找到了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衡量哪些產品算是高附加值,就是用單位重量的價值。我們這裡面列出來的東西主要的原材料都是鋼鐵,航空發動機每公斤超過15000元,空中客車每公斤超過12000元,寶馬740根據配置不一樣每公斤在700到1000元,引進的中速柴油機每公斤是250元,濰柴的重卡發動機大概就每公斤100到200元之間。雅馬哈摩托車每公斤是70元,永久自行車只有40元。所以100元錢以下的基本上就跟高附加值搭不上邊,單價越高,附加值越高。

第三個差距,在產品質量穩定性方面我們還有差距。近30年來,中國產品的質量進步應該說是很大的,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質量不穩定。根據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抽檢的結果來看,我們的製造業的產品大概在市場上有10%不合格,所以每年造成的損失要超過2000億元。所以我就稱之謂有一個叫“99分”的現象,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產品不大能看出來質量不好,但是總是那麼差一口氣,得不了100分,所以我們只能靠價格去跟別人競爭。我們國家企業的理念基本上首先關心成本,比如說今天做一個東西我賣100元錢,我就在想著我明天怎麼做能夠賣90元錢也能掙錢。它就是怎麼樣做降低成本,至於質量呢?差不多就行。所以我們的排序是首先關注成本,然後關注交付,最後才關心質量。那麼那些世界上的百年老店最關注的就是質量,就是怎麼想著把質量做好,其次關心的是交付,按時交付,最後才關心成本。

我還發現一個現象,我看了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它們生產的產品品種很多,但是這些產品之間沒有什麼相互的協同聯繫,就是拼湊個規模。包括一些國有企業,特別一些集團化的企業給子公司下指令,你今年要增長多少,明年要增長多少,那麼很多人都關注規模而不是關注效益。同時我也看到另外一些企業,這些企業非常專注就做它自己的那個產品,別人說現在做房地產賺錢,賺錢多,它不為所動,幾十年做下來,它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厲害,佔據國際市場20% 甚至30%。這種企業被人們稱作隱形冠軍。據調查統計,全球有2300家隱形冠軍企業,德國有1300家,美國有將近700家,日本有超過200多家,中國只有78家。所以我非常地欣賞這種隱形冠軍企業,我主張要做就要做得專注,就要做得極致,我覺得我們太缺少這樣的企業了。

「獨家」市場上產品10%不合格,每年造成損失超2000億元!我國製造業的差距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