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有喜事—九十年代北方鄉村婚禮 全村老少都來吃酒席


這場婚禮舉辦是在長白山區邊緣的一個小山村中,村莊的名字叫金窩村。村長的兒子在這裡迎娶一位當地的民辦小學教師做妻子。金窩村當地的林木並不茂盛,耕地也並不平坦,人們的生活水平應該是比較低的。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當時的村委會主任就應該是現在的村長,負責全村的各項生產業務,是全村的最高領導。作為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村長能夠領取一點國家給的工資,聽說不是太多。

當時的農村都實行了土地承包制度,生產和出售農產品是家家戶戶的主要經濟來源,村長家也不例外,賣糧食是他家的主要收入。

聽說村長的兒子在當地的林場工作,林場大概屬於集體企業性質。當時實行的是封山育林政策,不許砍伐樹木,實際上林場已經不以伐木為主要業務了,護林保護成了主業,此外,或許還承擔一些山珍的人工養殖工作。

在我看來,村長的家境貌似並不富裕,住房是五間瓦房,這要比其他村民的房子多一些。除此以外,家裡的陳設和家電與普通農戶家的沒有太多不同。

在北方,娶兒媳婦就是把新媳婦娶到自家來,婚房就是把家裡原有的住房拿出一兩間房改建而成,也有富裕的家庭在老人家附近蓋新房的。

在農村,兒子結婚是一件大事情,添人進口更是大喜事,圍繞著婚事都要忙活半年。雙方父母見面、訂婚、送彩禮和確定婚期等等,這期間或許還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彩禮是中國式結婚的傳統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又是一種陋習。圍繞著彩禮錢數的多少 ,雙方家庭會產生很多矛盾,甚至也會釀成悲劇。在當地彩禮通常是一兩萬元錢不等,這要根據雙方的各種條件而定。

在婚禮的當天早上,新郎乘坐兩臺麵包車,率領迎親隊伍前往新娘家接親。新娘會帶上嫁妝和送親的人們跟新郎一同前往婆家。新娘的嫁妝通常都是鋪蓋等床上用品,在當時被褥都是由新娘的母親親手縫製而成的。

婚禮儀式則在院子裡露天舉行,雙方父母坐定後,新人在本村司儀的引導下拜天地。儀式內容不多,時間不長,隨意而喜慶。接下來酒席開始,新人會給親人和長輩敬酒和點菸,家族中的長輩也會藉機給新娘點菸錢。

參加婚禮隨份子錢也是中國的特色,在當地通常一般的關係會隨20元或40元,關係密切一點的朋友會給50元或100元。鄉下的習俗是一個家庭出一份禮金後,全家老少都會去吃酒席的,飯後還要把剩菜打包帶走。

由於村子裡有幾百人,主人家無法同時接待,只好採用“流水席”的辦法隨來隨吃,這家的婚宴就辦了兩天。在婚宴的食材中,蔬菜主要是本村自產的,肉類是外購的。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婚宴上的菜餚就不好過多評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