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僅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企業就超過 300

家,遠超過世界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眾多企業都搶抓窗口期,爭相進入工業互聯網新賽道,形成了現在熱度不減的工業互聯網熱潮。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自從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把工業互聯網作為製造強國的重要抓手,將工業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兩年國內就掀起了工業互聯網熱潮,成為很多人眼裡的“風口”、眾多企業爭奪的新賽道……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工業企業需要工業互聯網嗎

我國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大不代表強。中國製造業500強的利潤率已從2010年 5% 的高位,跌到了近年來的 2% 左右。

從需求側看,我國工業製造企業競爭激烈,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按照工業互聯網先行者GE的預測,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 的效率提升,就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 240 億美元的成本空間;

另據安信證券計算,工業互聯網在工業領域提升1%的效率相當於給我國帶來 2980 億元的經濟增值。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由於我國過去製造業的粗放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提升的突破口,是在自動化、信息化和正在發生的智能化上追趕領先水平。

而工業互聯網有可能讓這三種升級在部分領域疊加發生,帶來巨大的增益。

而且,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力成本的上漲,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中國工業的競爭力,工業互聯網等更多新技術手段就成了被寄予厚望的突破口。

據相關機構對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的效果進行調查統計顯示,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超 30%運營成本約降 20%

中國工業企業發展參差不齊,多數小而散,大部分信息化支撐能力較弱,工業互聯網可以幫助它們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此外,隨著消費個性化的需求,製造業的定製化和服務化已是大勢所趨,比如,領先的製造企業,如GE、西門子、海爾等都是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發展的成功例證。

而融合了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的工業互聯網可以加速製造過程的智能化,並可滿足製造業的定製化服務化趨勢。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從供給側看,實現工業互聯網也具有可行性。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走向成熟,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

具備相關技術和能力的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和新的應用場景。我國是工業大國,工業的產值佔到GDP總量約四成多,工業絕對是最值得挖掘的大市場。

正是出於對工業互聯網這一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好,政策和資本都在加碼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眾多企業都搶抓窗口期,爭相進入工業互聯網新賽道,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了投資熱點,由此也形成了現在熱度不減的工業互聯網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僅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企業就超過 300 家,遠超過世界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短板和問題在哪裡

但從目前來看,其中任何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都很難解決工業企業的所有痛點和問題,短板仍很明顯。

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提供的白皮書,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從架構上具體劃分為四個層次,即邊緣層、IaaS層、工業PaaS層和工業SaaS層。

其中,中間層的工業PaaS是平臺的核心,最上層的工業APP層是關鍵。

大勢所趨,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

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圖

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面臨的短板和突出問題恰恰體現在中間層和最上層應用上。

具體表現為包括:

工業PaaS平臺賦能不夠,開發工具不足,工業APP太少,還不能完全滿足工業級應用需要。

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工業軟件佔世界工業軟件市場份額的 1.7%,同時中國 90% 以上的工業軟件靠進口。

而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是行業知識的數字化,應用的是生產大數據,並直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如優化節能降耗、提供設備狀態檢修等等,如果對工業理解不深,觸及不到工業實質,再先進的互聯網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價值。

目前正是因為工業行業應用缺乏,尤其是直擊痛點的應用,所以,工業企業不願因買單,平臺難落地。

正如一位工業互聯網從業者者所說:

工業互聯網也是最難的互聯網,很複雜,不能一蹴而就。

總體來說,我國工業互聯網還處於初級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