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多看几遍:中国股市的钱都被谁赚走了?令人深思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多看几遍:中国股市的钱都被谁赚走了?令人深思

  据统计,从2017年高点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15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分析师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当你手中你的股票下跌时,请记住这10条经验:

1.股票估值

股票估值分为当前估值和未来估值,根据当前的业绩进行估值就叫做当前估值,根据未来的成长性来做估值叫做未来估值。如果一只股票根据2014年的业绩来估值,股价表现为合理,或者股价低估,同时该公司未来依然保持良好发展的情况下,这种股票的安全性就高;如果当前价值低估,但未来业绩将可能走坏,这种股票也不值得持有。另一种是成长性估值,在满足未来业绩成长确定性较高的前提下,根据未来的业绩测算下来,当前股价严重低估,这种股票依然值得持有,虽然它当前业绩高估。对于那种未来成长性确定性不高的股票,需要小心。

2.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合理市盈率

如国际券商行业市盈率为15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给予国内券商股20倍的市盈率也是合理的。

3.还有一种是根据国内外同行进行对比,就可晓得是低估还是高估

如同行的国内A公司净利润1亿,总市值100亿,而国外一同行公司净利30亿,总市值900亿,那么这个比较就知道国内公司当前股价高估了,另外还需结合国内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再做估值,如果根据未来的成长空间来估值,同样得出国内这家公司股价高估,那样这样的公司就不值得长期持有了。如果国内的这家公司未来成长性较高,且相对未来看当前价格低估,也值得持有。

4.对于成长股估值,当前市盈率几百倍,几千倍都不重要,关键是未来能否填补估值。

5.根据国际成长股的标准,一只高成长股的合理估值是30倍市盈率,如腾讯,百度当前市盈率都是30倍左右。

6.分析估值时,需要注意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如果公司发展遇到天花板了,需要小心。

7.一般来说,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低于高成长股的估值。比如汽车行业的估值也就10多倍,而新兴产业的合理估值可以给到30倍以上,甚至一些稀缺品种,给予的估值可以更高一些,如那种行业寡头公司,垄断性的公司。

8.有的行业适合用市盈率估值,有的行业适合用净资产之类的来估值,还有的适合用注册用户数来做估值,如互联网。

9.要想充分的了解一只股票,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了解,要分析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把握住问题的关键。任何一只股票既有不好的消息,也有好的消息,这需要你去区别,你应该重视那些消息,而忽视那些消息。并且公司发展的外在环境不断的变化,需要你随时关注公司的变化。

10.最后,最想说的是,如果你对一只股票做到充分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那么建议你不要为当前股价的暴跌而烦恼,未来市场终将给它一个合理的价格。


在股票市场生存,小利加复利才是制胜法宝。

暴利我所欲也,但暴利的情人是暴亏,所以要节欲。不求暴利,只要拥有光滑向上的资金曲线就能高频率地享受复利。做投资,绝对利润当然是最终目标,但过程也很重要,资金曲线波幅太大,说明资金在未来将承受很大的风险,况且也不容易登上复利快车。

您要想体面生存,要成为股市寿星,请先听一听老江湖们的忠告:操守正直的信仰,稳定卓绝的技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共同点就是经磨难无数,百练成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十数年专注于专业训练,持续学习实践,并获得了可重复的成功,少数人会持续关注这么长时间以至成为卓越者。仅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经得起重压才是成功的秘诀,这也是为什么寿星会那么稀少。巴菲特偏爱选择40岁以上的经理人,这也是对我们交往的寿星们大都有10多年经验的一个解释。他们大都认为,杰出是追求专业投资过程中或许偶然的结果。

能否成就梦想,并不是看您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看您能否笑着渡过难关。这是赢家的共识,跟您承认与否没半点关系。

有人总结为什么股票投资者大多数是要被打败出局的,很是入味:

做趋势的人多数死在震荡里;

做盘整的人多数死在趋势里;

做短线的人多数死在暴拉里;

没方法的人多数死在乱做里;

有方法的人多数死在执行里;

靠主观的人多数死在感觉里;

靠消息的人多数死在新闻里。

如此看来,真是死法多多,活着就是奇迹!经历这些劫数都没能被整死的,才是金刚不坏之身,是少之又少的真正王者。

盘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是结构性的。我们认为,成功的操盘手应该有高"盘商",意思就是,有理解和洞察投机市场的能力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我们经常说的盘感,基本上是"盘商"的一部分,盘感只是对行情研判的层面,盘商还包括了执行层面。

优秀操盘手的某些特质可以经过锻炼得以强化,但是无法在成年以后开始形成,这是因为这类特质一部分来源于脑组织的先天结构,另一部分则来源于蒙昧未开时就已形成的基本习惯。

神仙本是凡人造,只是凡人心不牢。自身有了基本的条件,您只是具备了成功的条件,钱钟书说,要成就功业,最聪明的人偏偏得下最笨的功夫。没有人可以代您修炼代您行事,您得有"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的决心和信心,才可能得偿夙愿。要做到这一切,"专注"是个必然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是得先在一个点上专注深入,然后才能触类旁通,要做到专注就得心无杂念多闻多思,同时还得能够简单生活淡泊名利,这些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专注是股票投资成功的关键,投资者专注于某种有效的策略,只有真正深刻理解并在实践中长期反复运用,才能真正驾驭这种策略,从而获得满意的回报。如果您常常在几种策略之间朝秦暮楚,原因往往是对任何一个策略都是只懂皮毛,长期处于这个状态的话,市场的响亮耳光会让您清醒的。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