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充电”系列报道之二,本地、省外公司争抢,物业公司也要分羹,小区智能充电成了“唐僧肉”

在绿色能源时代,大量居民改用电动车,其中尤以电瓶车居多。随着充电需求加大,各类所谓智能充电公司陆续登陆九江,欲在浔城“攻城略地”。每进驻一个小区,即意味着吞下一块收益持续、稳定的蛋糕。然而盯着这块蛋糕的不仅有各类科技公司,还有服务小区的物业公司,通过收取电费“差价”从中分羹。不过,所有收益均是从消费者这只“羊”身上薅下。

“恼人的充电”系列报道之二,本地、省外公司争抢,物业公司也要分羹,小区智能充电成了“唐僧肉”

小区内付费充电的车棚

小区充电市场烽火旺

充电市场何时火暴起来的?有的人说是这两年,有的说是5年前。不论何时,人们公认当下充电市场是热火朝天。

据调查,目前充电市场流行两种充电方式:投币式和扫码。而投入充电桩建设的基本为私人或私企。在王家凹安置小区,物业服务经理透露,小区内的充电桩为私人投资运营,物业不参与,随后再建的一处充电点也采取私人运营模式。

同时,充电桩建设还有私营企业参与。据了解,目前九江市场中有10多家智能充电公司参与竞争,以前则有30余家公司,而最早进入九江市场的一家赣州智能充电公司则被大浪拍在了沙滩上。

“芝麻来电”九江地区负责人叶先生说,九江的充电市场很火暴,目前市场已经过一轮洗牌,正进入下一轮洗牌中。市场中的公司既有九江本地的,也有本省其他地区的,还有省外的。能吸引这么多公司进来,原因不外是城市居民小区增加,有足够容量的市场。

攻占小区保收益

目前,各类充电公司主要瞄准的是居民生活小区,采取在小区安装充电桩,收费充电来获取利益。幸福里小区现有的充电桩就是由充电公司安装的,除此之外,小区内再无其他同类公司。据了解,该小区充电模式为扫码,计价为4小时/元。负责安装充电桩的公司一名负责人透露,他们主要目标是进驻小区,因为主要市场在这一块,而且他们也不想去挖同行的墙角,一般进入后要保证只有他们一家运营。目前,他们在九江市场已经拥有几十个小区的市场。

事实上,很多智能充电公司都把目标放在进驻小区上,为此甚至在小区还在建设时就与开发商洽谈设置充电桩。壹品湾小区地下车库安装的充电桩就是建设时就规划好的,因能提升小区品质,也得到了开发商的支持。

那么,除了市场因素外,各类公司把精力放在占领小区还有什么考虑呢?据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讲,目前城区内的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都是封闭式的,占领一个就能垄断一个,而且在许多中小型小区,这种垄断性更强,不像一些大型小区,物业公司会允许几家公司入驻,造成竞争,当然这对业主有利,但充电公司之间的倾轧其实是不利于市场的。

物业公司也分羹

智能充电获益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据调查,目前主要是通过计价收费。不过,这个价格在不同小区也有差异,多数小区采取的是4小时/元。然而,因支付方式的不同,形成的收益也有高低。

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前九江市场主要是投币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充多少电收多少钱,而多出的钱业主也无法收回,最终归物业公司或充电公司,这种方式其实很受物业公司欢迎,但目前市场上并不受欢迎。还有一种为扫码支付,可以随充电时间即时计费,做到充多少电收多少钱,是目前的主流方式。

“芝麻来电”九江地区负责人叶先生认为,充电收费是现下的主要获利模式,但因小区垄断性的存在,很多时候充电公司进驻小区还要向物业公司缴纳入场费,有的物业公司还要从电费中分成。叶先生说,他们在开拓九江市场时,就遇到一个小区物业公司,要按1.3元/千瓦·时的价格向他们收费,而小区的电价一般是按家用电收取的,其中的差价就被物业公司收走了。而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小区都存在。

小区自装充电桩省钱省电

这一点也被一些小区认识到,特别是一些自治小区干脆采取自主建设的方式解决居民电瓶车充电问题,既满足需求,又为小区建设提供了建设资金。

八里湖街道畔湖社区民强·99号苑小区是业主和业委会自治管理的。据小区业委会主任杨兵介绍,小区虽不大,但也住着近200户家庭,据统计共有电动车近80辆,在今年6月之前,充电一直是小区业主的一大难题,当时小区只有一个停车棚和一部私人安装的电动车充电装置,只能为20多辆电动车充电,而且那个充电装置也十分老旧了,所以以前大部分电动车都是停在小区单元楼下,靠业主私拉电线充电的,这样的行为既不文明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整治私拉电线的现象,畔湖社区及小区业委会通过多方途径联系,最终业委会选定购买充电装置,为小区居民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

6月,该小区业委会购买了三套充电桩,放置在小区新建的两个停车棚内,每套装置价格在1500~2000元之间,一套装置有18个充电桩,三套可为54辆电动车充电,基本满足了小区业主的需求。业委会杨主任介绍,这种充电桩收费约1元钱充4小时电,业主可通过扫二维码充值,30元、50元不等,而且电动车充满即断电,不会造成浪费,业主对设备十分满意,所以使用率比较高。充电桩扣除所需电费外,产生的收益分为两部分,其中10%收益作为充电公司的主机后台维护费,其余收益则全部用作小区公共建设的费用。

不过,在小区充电市场火热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市场则显得有些冷清,很多小区也没有配套,对于这部分车主的需求又该如何解决呢?

吕安琳 浔阳晚报记者 张新红/文 欧阳海员/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