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每个孩子的求学梦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化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本报以“幸福在身边·民生新亮点”为主题,全面深入地报道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新办法,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以及涌现的新典型、新亮点,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如今,绿色校园建设卓有成效。学生在教室里面就能共享网络教学;高雅艺术进课堂活动也顺利开展,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界河镇中心小学校长裴忠俊谈起近几年学校的变化, 感慨万分。界河镇中心小学是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持续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奏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强音,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走在我省领先行列。

今年是我市教育迅速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和体育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内涵发展, 质量提升, 办有温度的教育” 为目标, 下大气力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 努力办好“均衡而有特色、 公平而有质量” 的教育。

点亮每个孩子的求学梦

滕东中学学生在操场上跑操

点亮每个孩子的求学梦

学生们在美丽的校园里品味书香

点亮每个孩子的求学梦

西岗镇中心小学校园风景如画

精准发力,化解中小学大班额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 大班额”现象成为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结合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化解“大班额”作为改善民生事业的首要任务,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教育软硬件设施水平,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靠前指挥,一线实干,把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主体责任。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解决学校用地指标、规划布局、 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 师资队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均衡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政策、经费和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在资金筹措、布局规划、土地征用、项目审批、校舍建设、教师编制等方面特事特办,为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46处解决大班额项目建设, 我市先后征收土地1060亩,拆迁腾空土地300余亩,争取建设贷款5.3亿、专项债券1.3亿元。 截至目前,29处项目完工投入使用,13处项目主体在建, 今年秋季开学后城区有9处项目投入使用。 近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竣工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增加学位4.4万个。目前,我市已全部消除了超大班额,大班额占比实现了近几年最大降幅。

环境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美丽的校园、宽阔的操场、设施齐全的专用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的变化, 在我市城乡中小学里都能看到。为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审慎对待学校撤并,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围绕“乡村弱”难题,大力实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资11亿元,新建校舍56.7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宿舍楼101幢,食堂85处;改造厕所79处,标准运动场地、足球场地102处,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重点推进了北辛街道中心小学通盛路校区、实验幼儿园香舍水郡校区、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建设,极大缓解了入学压力,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中小学早餐、午餐和下午放学后的延时服务问题,是改善教育总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一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小学解决早餐、午餐和下午课后延时服务问题,让接送学生的时间与家长上下班时间基本一致,极大减轻家长接送负担,解放家长的时间,让家长安心工作、创造社会价值, 让学生家长拥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记者来到滕南中学,看到学生正在食堂就餐。每份饭菜都是标准化配备:两菜、一汤和面食。当天的食谱是豆芽炖肉和沙丁鱼、大米稀饭和馒头。汤菜都是定额,馒头随便吃。学校本着“营养均衡 平衡膳食”的原则,合理搭配营养午餐,注重学生每天午餐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每餐两菜一汤,每周五天合理搭配,做到菜品不重,让学生吃得饱,更吃得好。

“每天的饭菜不重样,午餐在学校解决,帮父母减轻了很大负担,他们不用特地赶回家做饭, 而自己也可以省出时间,用来休息和看书。” 正在就餐的九年级11班学生邱一诺说。采访中,多数孩子表示,在学校用餐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省时间,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不用来回接送。

据滕南中学校长孟楠介绍,10月份在校用餐学生达1600人,每人月餐费200元。学校一手抓餐厅建设“, 明厨亮灶”工程扎实有效,创建“阳光厨房”;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校长陪餐制,通过家校合作,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 定期把家长请进餐厅,品尝饭菜, 同时征求学生和家长建议,增加饭菜花样,平衡营养,不断改善食堂管理水平。

全面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听课评课、联合教研、赴外地名校跟岗培训等方式, 积极参与年度培养计划。 同时, 为发挥名师辐射效应, 市教育和体育局全面实施“抓名师带队伍”战略, 实现名师人选“引领一个团队、引领一个学科、 引领一个学校”。 像这样的教学教研活动, 在我市各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 校际之间的教学活动互动,使得教育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这得益于实施教师队伍建立名师、 名班主任、 名校长“三名” 工程。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为此,我市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实施了我市“名校长培养工程”、 “名师培养工程”等。去年以来,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85人,公开招考新教师530人, 城区新招考教师一律到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组织6名中小学干部到威海挂职学习, 出资150万重奖教育教学先模人物。2018年以来,4人被评为枣庄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和第二届最美教师,获评第三期枣庄名师、名校长和首届最美教师20人, 全省高职院校教学名师1人,4人入选第四期齐鲁名师、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国巾帼标兵、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群众评判教育的“晴雨表”。加强中小学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高效课堂三级建模活动,重点推进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教学质量监测、新优质学校创建、创新实践比赛等行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2+1”文体工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今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6169人,比去年增加76人;枣庄市理科前10名滕州占据6席,有8人超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

近年来, 我市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市、 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市、 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为打造“学在滕州” 金字招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 我市将围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着力办好有质量的公平教育、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智慧教育水平、 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等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立德树人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约记者 连英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