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卫国从成立到灭亡一共907年,经历了41个君王,也是诸侯国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更是姬姓诸侯国当中最后一个才灭亡的,在卫武公的时候国家曾强盛一时,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卫庄公,他是卫国第十二个君王,公元前757年登基,公元前735年结束,他有个最宠爱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州吁,但这个儿子仗着卫庄公的宠爱就很任性,卫庄公明知道也制止,卫夫人就很讨厌他。

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这个时候有个叫公孙碏的人就曾对卫庄公说到:你要真重视他,就应告诉他如何做人,让他变得更好,而不是只懂得骄奢淫逸,沉迷于歪门邪道,所以要加以管教了。要是现在不赶紧管的话,将来会出大事情的,虽说历史上也有很多受宠还不骄纵的人,但是要地位突然下降心里面还不产生恨意,能克制住自己心态的,实在是少数,在之前人们都喜欢仗着身份高贵去欺负低贱的,仗着年龄大欺负小的,甚至还出现了“六逆”。

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也就是说国君不讲道义,臣子也不讲道义,父子也不讲道义,兄弟姐妹也无道义等这些“六逆”,那么这个国家的灾祸还会远吗?当时公孙碏已经如此掏心掏肺的和卫庄公说了,但是卫庄公本人是一点儿没放心上,就连他自己的儿子石厚也不听父亲管教,而且他因为从小和州吁在一起,两个人基本都是一气贯通,干啥也是一起,虽然说公孙碏不想让儿子和那他交往,但是儿子不听。

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后来太子当了国君,也就是卫桓公,他就告老还乡了,在他心里觉得州吁早晚会惹出祸患的,不如自己先躲远,果然在卫桓公没登基多长时间,州吁就因为自己做事太霸道,卫桓公罢免了他的一切,州吁心里很不爽就逃到其他国家去了,但是还遇到了共叔段,他联合其他卫国人杀掉了卫桓公,夺取了政权,在他当上国君后,对共叔段也是很好,后来联手宋,陈,蔡三个国家打郑国,但是打了五天就撤退了。

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因为他脾气不好让很多人都害怕他,不想拥护他,于是卫国出现了内患,当时州吁还去请公孙碏帮自己解决问题,公孙碏只给他说,你去找周天子,只要他承认你的地位那你就不用担心了,那他又问,我怎么去找周天子,公孙碏又说,你可以试着去找一下陈国君主,他和周天子关系还不错,可以帮你引荐,于是州吁和公孙碏的儿子石厚一起去了陈国。

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当时公孙碏知道他上当了,就立马联合当初卫桓公的母亲,两个人开始了行动,他早早就去找了陈桓公,说现在卫国只是个小国家,而如今我也半截入土,只是不甘心那州吁,居然杀死卫桓公篡位,所以希望您帮助我杀了他,我一定好好谢您。后来当州吁等人来了后就被囚禁在了陈国,然后公孙碏就派人杀掉了州吁,连自己的儿子也一起杀掉了,当时也有人说可以放过他儿子,但是他不答应。

因儿子误入歧途还不知悔改,他毫不犹豫杀掉,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所以就有了“大义灭亲”这个词,是春秋史学家左丘明对他的称赞,“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后来让卫桓公的弟弟当上了新的国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