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被簡介耽誤得完全不想點開的電影

《永不妥協》是一部被簡介耽誤得完全不想點開的好電影,橫掃了2001年奧斯卡多項提名,也入圍金球獎、金衛星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候選名單。

然而,只有茱莉婭·羅伯茨摘下所有提名的最佳女主角獎,而這也是她憑藉這部電影首次摘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桂冠。

除了茱莉婭·羅伯茨爐火純青的演技,還因為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變的電影能夠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更是因為它是一部全方位展示女性題材的縝密之作。

簡介的噱頭是,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

但是,真正震撼人心的是這位叫做埃琳的單身媽媽是如何從兩次失敗的婚姻中扛過來,帶著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孤身奮勇地衝出慘不忍睹的人生困境。

不得不說,茱莉婭·羅伯茨將埃琳作為獨立個體、母親、社會職工以及情人這些角色所呈現出來的性格和內心掙扎演繹得淋漓盡致,成為了一個很難被超越的經典人物形象。

讓我們來細緻地解讀一下埃琳這個角色,為何她讓茱莉婭·羅伯茨所向披靡地橫掃2000年和2001年跟電影相關的幾乎所有最佳女主角獎項。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通過著裝的改變展示埃琳內心力量的變化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埃琳在面試,導演特意以近景的方式將埃琳低胸吊帶的著裝風格暴露在觀眾眼裡。

在影片前半部分裡,埃琳一直保持著這樣的風格,直到她的老闆埃德委婉地告訴她改變一下著裝時,這條暗線才浮現,同時也揭示出埃琳隱藏在性感著裝下的真實性格。

埃琳未婚前是選美皇后,這確實是造就她與常人不一樣的穿衣審美風格。但成為選美皇后這一段生涯無形中給她灌輸了一種價值觀——利用性別優勢達到目的。

所以,在第一次面試時,她就是在利用性別優勢想得到一份工作。此時,她的低胸緊緻穿衣風格還只是一種純粹的審美觀。

直到她在整理文檔時無意中發現夾在其中的一份醫藥費單而展開一系列調查,並漸漸獲得別人由衷的尊重時,她的服裝風格不知不覺間改變了。

她的穿衣風格由一開始的性感漸漸偏向了休閒再到最後的得體,既襯托出她身上完美的部位,又帶著職場人士的練達利落。

她依然會在必要的場合用性別優勢的手段來讓工作進展順利,但這個時候的她已經不再將這個手段當成自己的生存技能,而是殺手鐧。

這種改變是她內心的力量發生變化的直觀體現,難得的是,這種改變依然保持著她的自我核心。

影片有個鏡頭,她的老闆委婉地建議她改變一下穿衣風格,沒想到得到的是埃琳霸氣坦蕩的回答。

“是這樣的,我覺得這樣穿好看,只要能保持我的好身材,我想怎麼穿就怎麼穿,沒意見吧!”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儘管碰了一鼻子灰,但是她的銳氣和鋒芒依然熠熠閃光。作為在操蛋的生活中摸爬打滾的成年人不會不懂得如何磨滅自己的稜角,掩蓋自己的鋒芒去迎合群體,討好別人。

可埃琳就是不屑那麼做,她有一個堅強篤定的核心,所以連殘酷的現實生活都無法讓她改變,更何況別人的三言兩語呢?

真正讓埃琳在穿衣風格上做出改變的,是她的實力換得尊重時。

“這份工作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感受到人們對我的尊重,在漢克利,當我走進一個小房間時,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只等著我開口說話,我從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她內心終於明確了,她是靠實力生存,而不再是形體外表上的女性優勢,所以建立在審美基礎上,她的著裝不再過分暴露和性感,而是結合了知性。

而這也正揭示了,埃琳由一開始的虛張聲勢轉向了向內紮根的性格改變,內心力量從虛無到飽滿的過程。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具有攻擊性才是被生活暴虐後該有的樣子

影片裡,埃琳東奔西走地收集材料,而誤以為她曠工的老闆把她開除了,於是她帶著一米八的氣場跟老闆對質,不忘怒懟在一旁挑撥的同事。

“難道你需要我每隔兩秒就給你打次電話?”

“是,這是責任。”

“我沒跟你說話,閉嘴。”

她那充滿攻擊性的火爆是職場裡最忌諱的樣子。

可是瞭解到她面臨著一大堆最後期限的賬單和要解決孩子的溫飽問題,將這份工作當做唯一的救命稻草,並傾盡全力付出的時候,才懂得體諒她的難處,嘆一聲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影片有個鏡頭,埃琳回到家裡,她一手抱著哭鬧的孩子,一手準備煮飯,就在這時一片狼藉的洗碗槽裡還爬出一隻大蟑螂。

這是引起眾多觀眾,尤其是成為母親的女性共鳴的一個鏡頭。只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我們才明白為母不得不強,因為背後無人可倚靠,眼前就是刀山火海也要替孩子架一座橋走過去。

難能可貴的是,儘管生活慘不忍睹,儘管她在外面碰一鼻子灰,可是她對孩子依然柔聲細語。 可想而知,這一切她是用盡了全部的心力。

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又是有限的,更何況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生活窘境。所以,面對外界時,埃琳充滿了攻擊性。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她有極強的危機感,而她的內核又是篤定的,所以這決定了她不會過多內耗,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她雷厲風行,果斷且具備攻擊性。

在以為她嘔心瀝血的案子被人搶走時,她在老闆面前是咆哮的樣子。

“那是我的工作,我的血汗,我犧牲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如果這些不算針對我,那什麼算是針對我?”

在被生活暴虐後,只有這份工作是支撐她和孩子活下去的口糧。所以,她隨時處於戰鬥狀態,而戰鬥就是充滿攻擊性。

這才是衝出突圍後,一個單身媽媽該有的樣子。在婚姻溫室裡的燕雀未必羨慕這樣的鴻鵠,可是沒有變成這樣的鴻鵠也就談不上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影片裡,埃琳的攻擊性也是她魅力和獨立的載體,她的攻擊性也側面地揭示了她性格里的剛強和自我。她攻擊的不僅僅是威脅她的人,更是困難重重的生活。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對愛情婚姻掌控主導權的背後是不被善待

喬治在她生活陷入混亂的時候闖入,因為愛她,所以甘願做了一年埃琳背後的全職奶爸。這讓埃琳沒有後顧之憂地在職場上戰鬥,也意味著她花在孩子和喬治身上的時間驟然減少。

以前在某本書裡看到一句話,“人可以是自私的,但是不能自私到以為別人都不自私”。

喬治在這場愛情裡就像所有一心一意付出的家庭主婦,在無止境的家務活和帶孩子的日常裡不得不壓抑自己的需求,卻只侷限於渴望得到伴侶在情感上的回饋。

但是埃琳沒有辦法滿足他,就像忙碌的丈夫無法滿足妻子的需求。所以,心灰意冷下喬治打算離開。在離開前,他嘗試著挽回,可是埃琳卻義正言辭地說。

“我這輩子從前都是圍著男人打轉,向來都是為了他們的需要而犧牲我自己,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現在不會了。”

不能說埃琳的選擇和言詞是錯誤的,甚至她這番話是值得被鼓勵,成為女性找回自我的指南。

問題是,埃琳不自覺地變成了那個自私到以為別人都不自私的伴侶,責備對方不體諒自己,要求對方證明愛自己就是留下來替她做免費的保姆。

喬治與埃琳家庭角色的轉換也說明了,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婚姻裡失去太多的平衡都會心生不滿,且想著逃離。

埃琳經歷了兩次婚姻,慘淡的收尾讓她不會覺得愛情和婚姻是她的人生必需品,而是變成了按需享用的其中一種情感之一。

她終於掌控了對愛情和婚姻的主導權,而這一切的背後是她忍辱負重的前行,是她脫胎換骨的慘痛蛻變,是她不被生活善待的孤軍奮勇。

《永不妥協》為什麼她能憑藉這部電影首摘奧斯卡女主角桂冠

選擇哪一條路都不好走

《永不妥協》之所以獲得最佳原創劇情不是一味以煽動性和傳奇性的角度鼓吹女性獨立,而是以一個縝密的態度,讓人看到獨立背後的那個過程。

很多情感類文章很擅長挑動情緒,讓人不加思考和分辨就將其奉為圭臬。

看過這部女性題材的電影后,再去品味那個擁有單身力的價值觀,才發現所謂的單身力根本不是一個長年浸泡在婚姻中的女性所能承受和理解的。

獨立女性不好當,那是用血淚汗水以及一切不為人所道盡的代價成就的。所以,她們值得社會賦予她們同等的回饋,更值得獲得孩子家人乃至整個社會的愛和疼惜。

同時,這也是一個對獨立女性越來越開放和包容的社會,因為女性所貢獻出的價值(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創造價值)改變了這個時代。

日本女性作家有川真由美說:“女性尋求安定,或是琢磨著想結婚穩定下來,或許都和想獨自佔有未來的想法有關。在女性具備了經濟能力的今天,這其中的意義似乎也正在改變。”

如埃琳,她的安全感早已經不需要建立在穩定的婚姻上,而是掌控在隨時反轉生活困局的雙手中。

獨立女性就好比是擁有了天高雲闊的鴻鵠,所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燕雀卻也未必羨慕鴻鵠,在他們的小天地裡也另有一番歲月靜好的風景。

燕雀雖免受九死一生的磨練,但他們也被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和失控裹挾著。既然無論是選擇哪一條路都不好走,何不就長歌當哭,放眼當下。

茱莉婭·羅伯茨在《永不妥協》裡的經典形象無論在何時對女性都有借鑑意義,她憑藉這個角色榮獲7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是眾望所歸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