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一德格天1


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源自于日俄战争时期,并非张作霖引狼入室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国,占据了朝鲜半岛和辽东地区,为此日本要求清国承认朝鲜王国独立,并割让辽东、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对于日本的要求,清国是无力反击的,但是与之有利益相关的沙俄、德国、法国却不愿意看到日本染指东北,于是“劝告”日本放弃辽东。

此时的辽东已经是日本口中之物,日本当然不愿意轻易给吐出来,但摄于三国威胁,日本也做了妥协,表示只只占领旅顺与大连两海港。可日本的提议却遭到三国断然拒绝,日本转而向美英求救。

英美两国长期奉行“离岸制衡原则”,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国在华独大,于是就劝说日本接受三国的要求。当时的日本刚刚结束战争,国库已是空空如也,军事损失也比较大,无力去招惹俄、德、法三国,于是在勒索了清廷3000万两的赎辽费之后,将辽东归还给清国。

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政府深感耻辱,也推迟了日本进军中国大陆的脚步,此后日本开始专心经营朝鲜半岛,以期尽快吞并半岛。

在威逼日本吐出辽东后,1899年8月16日,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借辽东半岛南部3200平方公里为租借地,由于中原地区的百姓称呼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称作关东,因此沙俄将所占之地取名“关东州”,至此沙俄首次在东北驻扎军队,开启了对东北的图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沙俄在参加攻打北京的战事同时,也派出了18万大军入侵中国东北。在此期间清军虽然进行了抵抗,但鉴于双方实力差距巨大,俄军还是在三个月内占领整个东北。

俄军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表示既然来了就不打算走,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各国都按约撤兵,唯独沙俄还待在东北不挪窝,让其他列强十分不满。

在英法德美等国的压力下,1902年沙俄与清廷签订《中俄收交东三省条约》,表示将在一年半之内从东北撤军。但是向来言而无信的俄国人很快就自食其言,压根就没有撤军的意思,这让英国非常不满。

眼瞅着沙俄赖在东北不走,英国就苦口婆心的开导俄国人,劝其放下屠刀,但俄国人根本不搭理英国佬。在几次谈判无果后,英国人决定与日本结盟,借日本人之手将沙俄赶出东北。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日本并不愿意与沙俄开战,毕竟沙俄可是老牌帝国,日本当时还没有蠢到目空一切的地步。

在沙俄占领东北之后,日本曾主动向沙俄示好,表示承认沙俄在东北的特殊地位,但东京也要求沙俄尊重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然而沙俄并没有把日本防到眼里,圣彼得堡很快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并准备南下朝鲜半岛。

俄国狂妄彻底触及了日本的底线,于是日本与英国一拍即合,由英国和美国向日本提供贷款,日本决定与沙俄一战。

经过国内多轮讨论,日本决定在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之前打响战争,于是1904年年初日本主动突袭旅顺,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日军投入总兵力约40万人,沙俄也出兵50万人,这场战争前后共计持续一年半时间,最后以日本的胜利告终。(日俄战争形势图)

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的撮合下,日本与沙俄签订《朴次茅斯和约》,该条约中涉及中国东北的条款有:

俄罗斯承认日本对朝鲜政治军事经济上均享有卓绝的利益,如指导、保护、监理”的权利。凡是日本认为必要的措置,俄罗斯不得阻碍干涉。

俄罗斯政府以中国政府之允,将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

俄罗斯政府将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均移让给日本。日、俄两国可在各自所占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十五名。

《朴次茅斯和约》使日本获得了在南满地区驻军的权力,而俄罗斯强占的关东州也一并交由日本。到1915年,日本与中国北洋政府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北洋政府将关东租借地租期延长至99年。到1919年日本正式成立了关东军,这只军队也成为日后侵华急先锋。(日军将官在关东军司令部门前合影)

所以早在张作霖全面控制东三省之前,日本在东北南部就已经驻守有大量军队的。在张作霖控制东北后,面对就在家门口的日军,张作霖也只能是以合作周旋为主,毕竟奉军在绝对武力上是比过日军的。(在东北的日军真的不是张作霖放进来的)

不过即便如此,张作霖时期还是大力推进东北工业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军工体系,外加他手中的30万奉军,也让日本非常忌惮。为此日本选择暗杀张作霖,制造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以期趁东北混乱之际浑水摸鱼。但好在张家人平稳地将权力过度给了张学良,让日军未敢轻举妄动。

然而张学良的能力远不及张作霖,在张学良上台后先是不顾部下反对,执意与苏联打了一场中东路战争。由于张学良指挥无方,这一场战争以奉军的完败告终,也让日军更加轻视奉军,以至于日军敢于以区区2万人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而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又不放一枪,直接将东北拱手让与日本人,大大助长了日本的侵华野心,也为日后日本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


千佛山车神


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盘踞在东北三省,成为赫赫有名的"东北王"。

于是有人就会认为,是张作霖把日军这个祸端招到东北来的,而且张作霖在统治东北三省期间,主动和被动的投靠过日本,也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和协定。所以在大家眼里就应了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后来张大帅看着日军势力越来越大,他自己又没有办法,最后还被日军在皇姑屯炸死,可谓是玩火者必自焚,是因果报应。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张大帅表示,这口大黑锅他可不背!

那么在张作霖时期,东北驻扎着大量日军,大帅又委屈的明确表示这跟他无关,这群日军到底何时而来呢?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总是少不了狼子野心的国家前来窥视,沙俄和日本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日本自不必多说了,自从遣唐之后就被中华文化所折服,老想着把中国取而代之。所以从唐朝开始,他们就计划入侵中国了,可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日本人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唐朝在白江口爆发了战争无疑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后来他们自然是被打的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回到老家,还不忘学习唐朝文化。

明朝时期,丰臣秀吉又妄图征服中国,结果又被生生地打回去了。

可近代以来随着西风渐进、中国国力的衰落,日本终于逮到了机会,开始不断向亚洲大陆进行侵略。就如其著名的《田中奏折》所说的那样,先占领朝鲜,再占领满蒙,然后占征服全中国,最终称霸全世界。

而沙俄野心也是不小。

沙俄最早进入黑龙江流域是在1636年,沙俄雅库次克统领彼得·戈洛文派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132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当地居民严正告知他们说:这里"从属于满族王公,而满族王公则属于中国皇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但侵略者无视中国人民的警告,窜入精奇里江上游的达斡尔入村庄抢掠粮食皮毛。当他们窜到黑龙江和松花江口、乌苏里江口掠夺时,遭到当地人的狙击,才狼狈逃回雅库次克。

到了清朝,大家也都熟悉,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沙俄又明目张胆入侵东北,也被打了回去,才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弱,日本和俄国因为地缘优势,再加上一直以来野心不灭,所以对中国的瓜分侵略相当严重,东北日本后来驻扎大量的日军,就是二者相争的结果。

1894年,嗜赌成性的日本发动了第一次赌上国运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人举全国之力的赌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廷战败之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赔款就超过2亿两白银。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台湾岛和位于东北的辽东半岛。这也是日本最早将触角伸到了东北地区。但这又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此,俄国纠结同样野心勃勃的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中国逐渐收回了被占领土。这辽东是回来了,可请的这些"打手"也不是白干的主。1898年,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这个州便是历史上的"关东州"。

关东州的"关",指得是"山海关"。所以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意思。

后来俄国的野心是越发的膨胀了,庚子年间,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出动十七万大军占据了整个东北地区,清王朝打不过俄国,与其谈判又未果。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清王朝使出了一招引虎搏狼之计,请求日本政府帮助,许给日本东北铁路的修筑权以及各项权益,想要引得日本人和沙俄大拼一场。

而且俄国这一做法本就引起了日本的极大不满。1904年,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对沙俄的进攻,持续一年之久、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日俄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的过程就不说了,从性质上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正义战争。所以无论他们哪方获胜,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最终日本以阵亡八万余人的代价在海陆两个战场都击败了俄罗斯,迫使俄罗斯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日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

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后,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其附约。

在此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东北的驻军权,并租借大连和旅顺。此后日本人大批移民旅顺和大连,他们将这个地方称作"关东州",并设置关东都督府作为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并成立了满铁守备队,后来满铁守备队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口,这便是关东军的最初由来。

所谓的满铁,也就是全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公司,负责经营由长春到旅顺之间的东清铁路及其所有的支线。这个满铁,也因此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最有力的爪牙。

而根据中日条约的追加条款,日本有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具体的细则是:每公里可以驻扎15名士兵。因此在第二年,日本成立守备队,守备队名义上是负责守备满铁及其附属地,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保持其殖民扩张及特权的武装力量。刚成立的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编成6个大队约4000人,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的一个日本常驻师团。

这两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关东军。

也就是说,最早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驻扎军队时,东三省尚属清朝的统治之下,东北王张作霖只是东北无数地方保安队伍中的一员。

当所谓的关东军成立之时,张作霖也刚刚投靠官府成为巡防营管带。因此,无论是日本在中国驻军还是日本关东军兵力特权不断扩大,刚开始时都与张作霖没有什么关系。

而大帅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成功的抱上了日本这条大腿。他利用日本人的势力挤掉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随着其一步步增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1918年,张作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

日寇在东北的实力和势力也因此进一步膨胀,野心也逐步增强,而这又与将东三省视为个人地盘的张作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才导致其被日军设计炸死。

可是说到底,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张大帅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隐形的"东北王"。


历来现实


张作霖表示,东北有日本驻军这个锅他不背,因为这是日俄战争造成的后果,要怪就怪清政府去。

甲午战争清政府失利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沙俄就强行租借了旅顺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此外还迫使清政府同意沙俄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并获得了铁路沿线的警备权。

沙俄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引起了同样对东北有野心的日本的不满,两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果是沙俄大败,最后不得不和日本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在旅顺和中东铁路的南段(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满铁路)的权益全部割让给日本。

日本得到旅顺以后,在1905年5月将其命名为关东州,随后又设立了关东总督府,成立了关东军负责守卫工作。此外日本还成立了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负责南满铁路沿线的警卫工作。关东军大约有1个师团的兵力,加上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这就是日本在东北驻军的开始。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历届政府都继承了清朝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权自然也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日本借以扩张在东北势力的重要工具。

张作霖在早期虽然一直和日本有勾结,而且曾经借助了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力量,但是日本在东北驻军这事,真不是他开的头。


不沉的经远


从1918年担任东北三省巡阅使,一直到1928年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在东北王张作霖统治东北三省的10年间,包括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继任东北统治者之后的数年时间内,东北三省一直驻扎有人数上万且实力颇为不弱的日本军队。


张作霖时期,为什么东北会有日本军队驻扎呢?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驻军,还要追溯到清朝。


1894年,嗜赌成性的日本发动了第1次赌国运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的第1次赌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廷战败之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赔款就超过2亿两白银,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台湾岛和位于东北的辽东半岛。


这也是日本最早将触角伸到了东北地区。

日俄战争结束到满铁的建立,加剧日本的侵略



1904年,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对于沙俄的进攻,持续一年之久、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日本因此取得了南满地区的种种特殊权益。例如,日本获得了旅顺、大连及其附属领土、领海的租借权,同时,沙俄政府也将长春旅顺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所有权让给日本。

而早就对东三省觊觎已久的日本,在取得日俄战争胜利,与沙俄签订《普利茅斯合约》之后,有了“合法”的名义,日本以维护“满洲利益”为口号,开始对东北三省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


1906年底,日本成立了所谓的满铁,也就是全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公司,负责经营由长春到旅顺之间的东清铁路及其所有的支线。


这个满铁,也因此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最有力的爪牙。


中日条约的追加条约


而根据中日条约的追加条款,日本有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具体的细则是:每公里可以驻扎15名士兵。因此,在第2年,也就是1907年,日本成立守备队。


守备队名义上是负责守备满铁及其附属地,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保持其殖民扩张及特权的武装力量。刚成立的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编成6个大队约4000人,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的一个日本常驻师团。这两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关东军。

也就是说,最早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驻扎军队时,东三省尚属清朝的统治之下,东北王张作霖只是东北无数土匪队伍中的一员。当所谓的关东军成立之时,张作霖也刚刚投靠官府成为巡防营管带。


因此,无论是日本在中国驻军还是日本关东军兵力特权不断扩大,刚开始时都与张作霖没有什么关系。

张作霖崛起后的态度


但是,张作霖在崛起过程中也敏锐的发现了日本对于东北三省巨大的影响力和势力,因此,张作霖多次向日本靠拢,并数次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表达所谓的“忠诚”。所以,虽然张作霖投靠日本更多的是基于与日本相互利用的目的,但是,张作霖的确有出卖国家利益的行径,日寇也给了张作霖不小的帮助。


随着张作霖一步步增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1918年,张作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而日寇在东北的实力和势力也因此进一步膨胀,野心也逐步增强,而这又与将东三省视为个人地盘的张作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总结:虽然张作霖并不敢直接对日本动用武力,但是,对于日本的种种侵略行径也开始阳奉阴违,百般抵赖。包括郭松龄反奉之后,面对老巢可能被攻陷的危机,张作霖在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日本帮助,最终消灭郭松龄之后,马上又改变了态度,开始对日寇承诺的条件百般推脱,翻脸不认人。而张作霖的这一近乎无赖的行径,自然使得日本关东军极为愤怒,最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


路之意


张作霖被外界称为“东北王”,但这个东北王当得非常不容易。

因为既要想方设法保持所管辖土地的完整,又要根据内地情况,抓住扩大影响力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还要和在东北的日本军队,控制好距离。

有人问了,张作霖时期就有日本军队了吗?没错,不仅有,而且数量不少。

日本军队驻扎东北,起初是在战争后

日本人崛起的起点,是在明治维新后。从1868年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韬光养晦,经过近三十年的处心积虑,经过近三十年的情报工作,日本人在1894年,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

结果不用多说,大清败了,日本胜了,于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了,协议规定,台湾归日本,辽东半岛归日本,澎湖列岛归日本,朝鲜问题大清不能再干涉,另外,大清必须支付两亿两白银。

这协议整的,全国人民都愤慨了。

但是,大清政府腐朽无能,整个朝廷落后不堪。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会受尽欺负。

日本要占深水良港旅顺,他们很兴奋,但是有个国家很不高兴,那就是俄国。俄国联合法国、德国,对日本说:“你们不要太过分,不要欺负老实人”。日本一看俄国那情况,惹不起,人家是“三兄弟”。于是,辽东半岛重新回归了大清。

难道俄国是“好人”吗?绝对不是,如果是“好人”,之前就不会乘人之危,逼迫大清割出去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的担心是:如果日本占了辽东半岛,那么海参崴风险就会大增,因为辽东半岛被日本控制了,再加上日本已经控制了朝鲜,整体连成了一片,海参崴出口会被严重干扰。

基于各种风险的思考,俄国看似帮了大清,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何种情况,有一点可以确定,俄罗斯“并不是诚心的帮助”,但有一个目的达到了,让日军失去了驻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第一次机会。

这个时候,张作霖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毕竟只有二十来岁。

沙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辽东半岛,控制了南满铁路

(红圈里的就是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后,在1898年,大清和沙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对外宣称“沙俄租借大清的辽东半岛”,允许俄国修建中东铁路,允许两国水师共同驻防此地。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俄国人的伎俩,喊着租借,实际是占领,说的是共同防守此地,实际上,当时的大清哪里还有水师?只有沙俄海军雄踞在辽东半岛。

如果仅仅这样就好了,实际上八国联军进中国后,俄国人18万大军进入了中国大地,去了北京的有一万多人,其他人呢?留在了东北。

从1900年开始,东北大部分地方被沙俄控制,时间长达5年,直到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东北大地爆发,日本战胜了沙俄,俄国人才退了出去。

沙俄战败离开,日本人重新控制了辽东半岛,并且把这区域称为“关东洲”,意思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区域。

除了旅顺、大连、丹东等地归了日本,从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也归了日本。日本人行动很迅速,既然占了此地,马上开始增兵驻守此地。刚开始,有六个大队,总共有6千多人。

(红圈内为南满铁路)

到918前夕,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有一万五千人左右。这个人数不算很多,但是日本人的厉害之处在于,这些军队装备先进,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这让后来的张作霖头疼不已。

而且,无论是在大清晚期,还是民国初年,或是张作霖得势时,日本人对关东洲的控制和对南满铁路的控制都非常厉害,根本不让中国军队靠近,否则兵戎相见。

所以说,张作霖时代的日本兵,基本都是日本关东军,他们大部分驻扎在辽东半岛,还有一些守护在南满铁路沿线,打着租借的名义,实际上当成了自己的土地。中国人一靠近,日本军人就开始呲牙,就像一条看护地主大院的恶狗。

在张作霖被炸后不久,随着九一八的爆发,张雪良放弃了东北大地,日本人快速发力,飞速发展,到二战快结束时,日本关东军已经有了百万人了。

综合来说,张作霖时代的日本军人,来源于日俄战争后,驻扎在辽东半岛的日本士兵,以及南满铁路沿线进行驻守的士兵。张作霖得势时,这些日本军队已经存在不短时间了。否则,张作霖又怎么会轻易让日本人驻扎东北?


蓝风破晓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时代,东北地区之所以有日本军队驻扎,实际上是日俄战争的“遗产”,追根溯源起来,则和甲午战争还有点关系。

(1905年,日俄两国进行讲和谈判会议的情景)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日本凭借马关条约强占了包括旅顺、大连湾地区在内的辽东大片区域。对此妒火中烧的俄罗斯乘着当时日本羽翼未丰,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向日本提出“劝告”,迫使日本吐出了已经到嘴的辽东。之后1898年,俄罗斯软硬兼施,逼迫清政府将旅顺、大连湾租借给俄国,成为了俄国殖民地。同时将西伯利亚铁路修进中国境内,连通至大连,即中东铁路。据此,当时俄国军队可以在旅大地区驻军,同时以保护中东铁路未有,可以在沿线驻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以俄国的战败结束。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对旅大地区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将中东铁路的南满段(长春至旅顺)转让给日本,由此日本就具有了在旅大以及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海研会


最早的南满铁路是俄国人修建的,当时叫“中清铁路”,1904年日本打败了俄国以后以长春为界,长春到旅顺归日本人经营,长春以北还归俄罗斯经营,那个时候长春城区铁路以北是俄罗斯的租界,铁路以南大约一公里多的地区是日本人的租界,再往南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路以南才是中国居民的居住区,最早的关东军就是日本的护路队。张作霖的东北军实际是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1928年之所以要炸死张作霖是他想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东北正式归入中华民国的管理是在1929年,那个时候张学良才把国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在此之前东北是相对独立的地区,有自己的旗帜,也可说和日本的附属国差不多,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的“易帜”,日本看要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权,最后才发动9.18事变重新取得对东北的控制权。东北的抗战时期也是比较相对独立的,民国政府不出钱不出兵,共产党当时的能力很有限,不管是东北义勇军还是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都是孤军奋战,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东北被苏联和民主联军接管,当时东北工业发展的相当好,对国共双方都是一块肥肉,国民党也派部队前往东北,而且宋美龄亲自到东北和苏军协商后,共产党才被迫撤出长春、沈阳等大城市,苏联红军也撤离了东北,国民政府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948年11月共产党又全部占领了东北。


关东汉子6


日本在中国东北驻军的历史要从1895年的甲午战争开始说起。当时的张作霖还不是东北王,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1895年,日军在陆战中击败清军,在事实上占领了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企图割走辽东半岛,但是这一举动遭到德国、沙俄等国的干涉。最后清政府在《马关条约》赔款的基础上又多支付了三千万两白银,才算从日本手里又赎回了辽东半岛。

1898年,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这个州便是历史上的“关东州”。

关东州的“关”,指得是“山海关”。所以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意思。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东州这个名字是俄国人命名的(俄语为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跟日本的关东平原、关东地区没有任何关系。此关东非彼关东,名字一样只是巧合罢了。

1900年庚子国难,八国联军组团侵华,沙俄除了派遣18000人参加八国联军外,又独自出动了13万大军入侵东北。

在经过了四个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战后,清军驻守在东北的九万官兵被全歼,东北三省全境在事实上被沙俄侵占。《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忽悠七国联军从中国撤军,而被它独自侵占东三省,它却一直不撤军。

从1900年至1905年,俄军在东三省非法驻军了五年之久。

这里说一下张作霖。他在沙俄侵占东三省的这一时期,趁乱发了家。

由于当时俄军吹枯拉朽的团灭清军,盛京将军望风而逃。官军跑了,地方大乱。很多财主害怕被洗劫,就邀请像张作霖这样的绿林好汉出来维持治安。张作霖也不含糊,他在奉天赵家庙组织了一支队伍,严明军纪,保境安民,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他由此声名鹊起,这为后来他称霸东北积攒了基业的第一桶金。


沙俄在东北赖着不走,让英国很不满意。因为英国一直视中国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沙俄一口气吞了东三省,它很嫉妒。为此,英国通过外交斡旋让沙俄撤军。但是沙俄拒不理会,于是英国决心拉拢一个马前卒对沙俄开战。而这个马前卒就是日本。

为什么是日本呢?因为沙俄在中国东北驻扎重兵,威胁到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起先日本还主动向沙俄示好,希望通过放弃它在东北的利益,换取沙俄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然而沙俄看不起日本,坚持要把朝鲜半岛变成中立区,并且俄军还进驻朝鲜,故意威慑日本。这一下触动了日本利益,使得日本下决心掏老本对沙俄开战。

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明确支持日本打沙俄。

签约后,英国放出狠话,声称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战,如果谁敢帮沙俄,就是与英国为敌!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立即响应英国,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支援。

欧洲大陆的国家由于都惹不起英国,便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沙俄,只有德国和法国私底下帮忙,但最终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比较搞笑的是,英俄后来和解,德俄反而还翻脸了。一战期间掐的那叫一个狠呐。



1904年,日本完成战备工作,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出兵三十万,攻打沙俄驻扎在东北的驻军。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这场战争的过程就不说了,从性质上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正义战争。

1905年7月,持续1年零5个月的日俄战争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沙俄根据《朴资茅斯条约》,将自己在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无条件的转让给日本。

于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租借的关东州,就变成了日本人的关东州租借地。日本人获得了在关东州的驻军权和治理权,并且还获得了南满铁路的经营所有权。当时的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实际上就是日本在中国的殖民地。

在当时,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后来的张作霖政府,都无权进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如果不经同意擅自进入,就形同于对日本开战。


日本接收关东州后,没有改名字,而是继续沿用了关东州这个名称。据说不少日本人当时想改一个威风的日本名字,但是伊藤博文认为不应该刺激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隐藏日本对侵吞整个满洲地区的野心,便没有改名字。只是把被沙俄改为达尔尼的大连又重新改回为大连。

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在日俄战争前后的这段时间,张作霖利用东北大乱的局面,成功的从一名绿林土匪改头换面的变成了清政府的巡防营长官,并且还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

1901年,张作霖被土匪金寿山偷袭,兵败之下的张作霖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1902年,张作霖接受诏安,被任命为奉天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他先是为俄军效力,后来看到俄军不行了,就改投日军,为日军效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为日军效力的经历,张作霖后来才会得到日本的支持。



日俄大战之后,日本开始经营关东州和南满铁路。

从日俄战争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派出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率领一个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进驻关东州,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关东军的前身(当时还不叫关东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东北政局变得不稳定起来,日本为了更好的管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就将原隶属于关东都督府的陆军部独立,直接归日本军部直辖。于是历史上的关东军便由此成立。

当时的张作霖刚刚挤垮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他对盘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关东军是既不服,也害怕。

不服的原因,是关东军垄断了东北的所有重要资源,比如铁矿、煤矿,只要是值钱的玩意都是日本人的。还比如铁路资源。当时张作霖要想用铁路运兵,他还得经过日本同意才行。若是关东军不肯借给他用,他也只能私下里骂骂娘。

害怕的原因也跟铁道网有关系。当时东北的铁路干线被日本和苏联控制,奉军的兵力调动被日本人掐的死死的。张作霖想要打关东军,他连门都摸不到。而关东军想要打张作霖,只要沿着南满铁路就可以从大连一路畅通无阻的打到沈阳城下。

卧榻之侧竟然有野兽虎视眈眈,换作你是张作霖,你能不又气又怕?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后来会特别重用不太懂打仗,但颇有实干精神的杨宇霆的原因。


杨宇霆留学过日本,懂什么叫近代化。在他的辅佐下,张作霖对东三省和整个奉系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建立东北海军,使奉军自成体系,增强了张作霖部队的实力,降低了奉军对关东军的依赖。

比如绕开了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单独修筑了奉军自己的战备公路,使奉军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挟制。假如一旦跟日军闹掰,奉军可以利用公路与日军周旋。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制约。

比如创建了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使奉军的后勤不再受制于日本关东军。(奉军也是当时少有的能在武器方面做到自给自足的军阀)

公正客观的说,杨宇霆的改革帮助张作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关东军的依赖。

但是,这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呐,奉军在整体上还是受制于日本,张作霖依然还要看日本人的脸色行事。


总的来说,日本人在东北驻军时,张作霖还是个绿林草莽。不是张作霖卖国,要放日本人进入东北。而是早在清末,日本人就已经进入了东北。当张作霖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的“主”,他们是看着张作霖这个“客”,从一个绿林草莽一步步得成长为东北王的。


Mer86


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一手掌控东北数省军政,他当然也不想日本军队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是,日本能够在东北驻军,能够影响或者操控东北局势,是晚清留下来的烂摊子,并不是张作霖引狼入室。

当时的张作霖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便他想引狼入室也没这个资格。

日本屯兵于中国东北,始于甲午。

日本觊觎中国也不是什么秘密,丰臣秀吉这边才统一了日本,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出兵朝鲜,想将朝鲜作为入侵明朝的跳板;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崛起,便又打起了中国的主意,从吞并琉球到染指朝鲜,从染指朝鲜到挑起甲午战争,日本所为不也一样是为了入侵中国?

1894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作乱之际,获知清朝将出兵朝鲜的消息之后,也迅速派兵赶赴朝鲜,一则争夺朝鲜的控制权,二则趁机挑起甲午战争。

清政府一见打不过日本,又迅速使出了惯用并且有用的“绝招”——割地,赔款!

日本顿时“慌了”,然后成为了清政府的“手下败将”,乖乖坐到了谈判桌上,和清政府谈和了,最终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为此,李鸿章还挨了日本人一枪,险些丢了性命。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什么呢?日本拿到了清政府赔的二亿两白银,同时,还迫使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是的,是割让,不是租,也不是借。

日本拿到了辽东半岛之后,哪能不驻兵?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东北便已经有日军了。

不过,隔壁的沙俄看到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心里也不爽了,于是联合德国、法国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戏。

日本和清朝打完甲午战争之后,正值疲惫之际,虽然得到了很多好处,可是还没来得及消化,所以不敢和俄、德、法三国闹翻,最后只能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吐出了吞下去没多久的辽东半岛。

当然,日本虽然不得不还辽,可又趁机敲了清朝三千万两白银。

俄国则趁机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朝索要好处——打着所谓的“互相援助”的旗号,迫使清政府向俄国军队开放口岸和铁路,将辽东的铁路筑路权交给俄国,这为俄国日后渗透和侵占东北提供了便利。

俄国虽然联合德、法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打破了日本独吞辽东的美梦,也加快了对辽东半岛的渗透,可是日本军队可没有因此退出辽东。

日本也不甘心吐出辽东,所以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再一次吞下辽东,这便有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并且日本在此役中打败了俄国。

如此一来,日本成功地取代了俄国在辽东的地位,俄国被迫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永远地让给了日本。

所以,日军更不可能离开东北了。

张作霖崛起以后,东北为什么仍然驻有日本军队?他为什么不驱逐日军?

原因也很简单,不论是执掌东四省的张作霖,还是执掌北洋政府、势力直抵上海的张作霖,他都没有足够的实力驱逐日本人。

清朝被洋人欺负了这么多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不也仍然受着洋人的气?这个局面不可能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便能够改变。

更何况,当时国内各系军阀林立,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盯着对方,盯着北京政府,可是他们想要逐鹿中原的话,首先便得有枪,枪从哪来呢?向列强们或借或买,所以,军阀们谁还没有个“外援”?

张作霖的“外援”实际上便是日本人,所以,即便他不想日军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是他能有什么办法?

打,他打不过日本人。

他不仅打不过日本人,还得因为武器装备的事受到日本人的钳制,这也是他后来投这么多钱去发展兵工厂的原因。

此外,他为了能够坐稳自己“东北王”的位置,也不得不和日本人进行选择性的合作,因为他要是拒绝合作的话,日本肯定会扶持别的人来和他对着干,威胁他“东北王”的地位,1928年日本不正是因为张作霖不肯合作而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所以,张作霖在不可能一步便能够驱逐日本人的情况下,只能缓缓图之,一边尽量维持现状,一边发展自己的实力去摆脱日本人对自己的钳制。

只可惜局势太过复杂,变化得也太快,张作霖至死没能统一中国,也没能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反倒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


吾与吾国


张大帅的领地上驻扎着日本人,对于张大帅而言,这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说是好事,是因为张作霖之所以能成为东北王,日本人在其中助力不小,而说是坏事,也是因为日本人对于张大帅而言,也是如噎在喉,十分难受。



普遍知道的,日本人在东北的时候,张大帅经常空手套白狼,许诺给日本人空口白话,借此从日本人那里窃取利益。

张作霖的确是左右逢源,在各个势力之间游走,慢慢的发展壮大自己,但张作霖对外国侵略者,绝对是零容忍的。

也正是因为张作霖的空手套白狼,最终惹怒了日本人,这才有了后来的皇姑屯事件,日本军部主动出击,派出奸细掌握了张作霖的动向,最终将张大帅击毙于皇姑屯。

由此可见,张作霖的确不应该是一个忍受日本人在自己地盘上作威作福的人,但为何张作霖统治的东北三省,却常年驻扎着日本人呢?

要看日本人从何时开始驻扎在东三省,还得从清末的那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

甲午中日战争,无论对日本人而言,还是对中国人而言,都是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经历了明治维新,日本人早已经脱胎换骨,而经历了洋务运动,清庭同样受益匪浅,这时的欧洲侵略者其实已经不再小看亚洲的这两个国家了。

但是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暴露了清庭软弱的本质,本应该是亚洲最强海军的清军北洋舰队,最终却是落得大败而归,借此机会,日本人讨要了中国台湾岛,辽东半岛的统辖权。

日本人的举动,激怒了同样打算在中国土地上窃取利益的俄国人,正是因为日俄在东北地区利益分配不均,这才有了后来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之前,沙俄就已经向清庭索要了东三省部分地区的权益,日俄战争之后,沙俄索要的权益也都归属了日本人,此外,日本人还向清庭索要了东北地区的铁路修筑权,根据中日之间签署的条约,日本有权利在铁路沿线驻扎士兵,这也是后来张作霖时期在东北地区驻扎日本士兵的由来。

这时候,才是1905年,清庭尚未垮台,张作霖甚至都还没有归顺清庭。

等到清庭垮台,张作霖已经成为了东三省地区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阀,经过张作霖的各种算计,张作霖终于成为了东三省地区实际上的掌控者,然而,张作霖却是如噎在喉,因为,日本人虽然帮助张作霖成为了东三省的实际掌控者,也在后面制衡着张作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