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荔湾区海龙街道面积9.49平方公里,是广州最大的街道之一,也是广州有名的城乡接合部——一边是闹市,一边挨着佛山郊区。这里既有村民和居民,又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社情复杂,矛盾纠纷较多。荔湾区司法局海龙司法所为了更好地服务街道,坚持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第一道防线。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01 广州首个社情观察调解室

在海龙司法所里,有一间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门前挂着“老何社情观察调解工作室”的牌子。据了解,该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8月,是广州首个社情观察调解工作室,也是广州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召开调解会议。海龙司法所供图

门牌上的“老何”是指海龙司法所所长、社情观察调解工作室主任何成义。在辖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何成义为“老何”。虽然挂名“老何”,但工作室实际拥有36名观察调解员。

为推动观察调解机制常态化,老何将街道划分为3个调解片区,每片区设立小组长、联络员。除整合海龙街社区调解员外,还选聘了36名海龙地区不同村舍、厂矿、企业中威望高、党性强、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群众作为社情民意观察员暨调解员。

这些调解员由自愿报名和联社推荐产生。其中,33人来自辖内33个自然村,另外3人来自企业。他们当中有民兵、妇女主任,也有企业主管、出租屋管理人员等,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调解员来自村居社区,也服务于村居社区,他们会定期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并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突出人民调解植根基层、贴近民生、服务群众、灵活便捷的特点。

据统计,成立以来,老何社情观察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各类纠纷618宗,调解成功率98.6%,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99.88万元。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何成义在伏案工作。

因工作突出,老何2017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并在2018年“12·4”全国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广东省主题活动上进行宣讲。

在此基础上,为将老何社情观察调解工作室打造成荔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展示点,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广州实践,荔湾区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新模式,全力将其建设成集社情观察、矛盾化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室。

02 基层工作的十六个春秋

2003年,在海军某部担任副政委的老何转业到了荔湾区司法局工作。党旗又伴随他走过了基层调解工作的十六个春秋。

为了服务好群众,老何时常行走在田间,穿梭在社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为民调解。在众多案件中,一件难度不是最大、金额也不大的案子让老何记忆犹新。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了解辖区工厂经营情况。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前,老何正在司法所整理材料,突然来了7名50岁左右的妇女,喊着要找老何。

她们诉苦说:“我们给刘老板打了一个多月的工,刘老板一直拖着不给我们工钱,躲着不见我们,打电话也不接。听人说要走法律途经,我们都是农村妇女,不知道怎么走。又听人说海龙街有个调解室,能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就来了,希望你能帮帮我们。”

老何劝她们坐下来慢慢说,一边了解有无合同等详细情况,一边拟写了7份起诉书。

处理完后夜已深,老何回到家后依然惦记着这几名外来工。他知道,一场官司打下来至少要几个月,但眼看就要过年了,可不能让劳动者过不好这个年啊!于是,老何决定去找刘老板进行调解。

第二天清晨,老何骑着摩托车,冒着凛烈的寒风,几经周折,终于在佛山南海某地找到了那名刘老板。

通过老何几个小时法律法规的宣讲,加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刘老板最终答应将全额支付7名女工的工资。

当7人拿到自己血汗钱的时候,一起哭着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拉着老何说:“好人啊!好人啊!”

老何告诉记者,就是这简单质朴的一句话,给了他无比的勇气,让他在面对群众时,为了法律的公平正义,能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03 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设

今年10月27日,荔湾区公安分局拘留所打电话给老何,希望他帮忙调解一宗拘留在押人员的赔偿纠纷。

原来,谭某与扶某都在荔湾广场负一楼E区经营生意,两人的档口相邻。10月22日,因打扫卫生时产生矛盾,双方争吵进而斗殴,结果均有受伤并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因为受伤医疗赔偿纠缠不清,双方在拘留所不肯认错服管,于是警方找到老何求助。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驾车赶往纠纷现场开展调解工作驾车赶往纠纷现场开展调解工作。

通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谭某承担医疗费、后期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费用共2万元,以价值2万元的货物(粉晶)作为替代现金,并约定交付时间和地点。

同月30日,双方从拘留所拘留期满出来后,因不能履行调解协议,于是一起来到司法所再次进行调解。

调解员对此纠纷作了深入分析、做出调处方案,并耐心做通两人的思想工作。经过几个小时的劝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并当场交付赔偿金。

老何告诉记者,海龙司法所非常重视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在工作中有四个坚持,分别是:坚持“访调”结合,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主动与街综治信访相关部门对接,联合开展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坚持“警调”联动,指导派出所、拘留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将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坚持“诉调”对接,充分利用荔湾区法院地处海龙辖区的资源优势,依托荔湾区司法局驻法院人民调解室,将婚姻家庭、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关系复杂等类型的民间纠纷适时和法院调解室进行共商共议;坚持“边界”对接,依托荔湾区政法委和南海区政法委签订的化解边界纠纷协议,在发生跨区域矛盾纠纷时,主动协助当事人联系周边区域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处理跨区域矛盾纠纷,实现荔湾区与南海区的纠纷处置无缝对接。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记者 尹利勇 通讯员 许珮瑶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本报记者 韦昌鸿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