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中歐高鐵即將開工

2019年3月20日,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以紀念剛剛卸任總統職務的哈薩克斯坦第一任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

1940年7月6日,努爾蘇丹出生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1991年12月,他當選為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後來他連續擔任5屆總統直到2019年3月才退休,任期長達28年。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中歐高鐵即將開工

79歲才退休,可以看出這是蘇聯時代老人政治的延續。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首都竟然用最高領導人來命名,可見哈薩克斯坦的專制和個人權威的盛行,試想一下,中國的首都北京叫做毛澤東,我們會有什麼感覺?

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斯坦的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阿斯塔納。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2019年人口有187萬人,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但因為位置太偏,所以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遷都到中北部的阿斯塔納,這樣更有利於全國的開發。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中歐高鐵即將開工

一晃20多年過去了,阿斯塔納從一座人口只有20萬的小城市發展成大城市,到2019年,人口已經有150萬,成為了中亞最現代化與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2019年1月9日,阿斯塔納市市長巴赫特•蘇力坦諾夫在會議上表示,首都常住居民2030年有望增長至200萬人,而到2050年將突破300萬人,屆時將成為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作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雖然在地圖上佔據一大片,但存在感卻很低,平時在新聞上很少看見有關它的消息。哈薩克斯坦的面積達272.49萬平方公里,世界排行第八位,比印度稍小一些,2019年人口只有1840萬,比上海的2400萬要少四分之一。和新疆的面積166萬平方千米、人口2487萬相比,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更小,每平方千米只有6.75人。試想一下,面積比新疆還要大很多,而人口卻比上海還要少,可想而知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有多低,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荒蕪人煙的地方。這樣低的人口密度,交通成本會非常高。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改名為努爾蘇丹,中歐高鐵即將開工

從蘇聯獨立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和俄羅斯一樣沒有起色,主要靠賣資源、農產品為主。這個也和它的國情有關,這麼大的面積、這麼少的人口,很難發展什麼工業,光靠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和牛奶、糧食等農產品也差不多夠了。

同時哈薩克斯坦不斷推行去俄化,把首都遷到阿斯塔納就是其中一個手段。從19世紀開始,哈薩克斯坦就被俄羅斯統治,境內的俄羅斯人比例很高,特別是北部地區,俄羅斯族和哈薩克族人口的比例差不多。蘇聯解體前夕的1989年,哈薩克族的人數為653萬,俄羅斯族則為620萬,只比哈薩克族人數少一些。把首都遷到阿斯塔納後,哈薩克斯坦北部的哈薩克族人口比例得到迅速提升。

2017年11月,努爾蘇丹簽署法令,要求把哈薩克語現在採用的西裡爾字母分階段轉為拉丁字母。法令稱,政府將組建相應的國家委員會,編寫新的教科書,確保最晚於2025年實現全部官方文字改版工作。這是一個世紀以來哈薩克斯坦第三次改變書寫系統——1929年從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1940年從拉丁字母改為西裡爾字母,2017年又宣佈從西裡爾字母改回拉丁字母。

未來哈薩克斯坦將何去何從呢?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哈薩克斯坦的兩大鄰國是俄羅斯和中國,因此如果哈薩克斯坦想去俄化,那麼未來就必須傾向中國,引入中國力量和俄羅斯平衡。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有兩條橫貫歐亞大陸的高鐵正在規劃,其中一條是從北京到柏林的,途徑烏魯木齊、努爾蘇丹、莫斯科等城市,總長度是9447公里。按照時速250-300千米,屆時從北京到歐洲坐高鐵只需要30多個小時。

目前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等國家正在大力推行中歐高鐵的建設,預計幾年後將開工。一旦這條高鐵完工,哈薩克斯坦將更傾向中國,中國將取代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