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词,可与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等相媲美

宋朝著名词人贺铸的妻子是赵克彰的女儿,赵氏嫁给贺铸后非常贤惠,贺铸曾经写过一首《问内》的诗歌,来描述妻子为自己在酷暑中缝补衣服的事情,夫妻两人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然而贺铸一生辗转,虽然才高,却始终抑郁不得志,他曾经和妻子在苏州闲居过三年,当是时,妻子亡故,贺铸伤心欲绝。

贺铸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词,可与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等相媲美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贺铸从北方回到苏州,自然而然想到故去的妻子,看到物是人非,不禁伤心落泪,于是写下了这首十分著名的悼亡词。词中通过故地重游的感慨,追溯了自己和亡妻同甘共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语调沉重悲凉,每一字每一句无不情真意切,动人肺腑,读之令人落泪。

半死桐·思越人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小注:(1)词牌名本调为鹧鸪天,因词中有“梧桐半死清霜后”之句,所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2)阊(chāng)门:是苏州城的西门,这里指代苏州。

贺铸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词,可与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等相媲美

上片首二句便直抒胸臆,“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词人回到苏州故地,想起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经长眠地下,不禁鼻头一酸,悲从心中来,只觉得看到的一切都令自己不顺心,所以他才在第二句中有这么一句无理的询问,因为无理,所以更显情多。

下面两句读来更加凄凉,以连理树的半死,鸳鸯失伴来比喻自己妻子的离世,“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秋天的梧桐枝叶凋零,生意全无,正如词人一般。而“头白”二字更是双关,词人当时年过半百,已经到了银发渐增的年纪。如此两句一出,将词人的悲痛、孤寂、凄凉之情,瞬间都表现出来了。这两句十分著名,可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

贺铸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词,可与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等相媲美

下片首二句采用比兴的手法,“原上草,露初晞”,以草原之露初晞来比喻自己妻子新丧,正如汉乐府诗歌中有句云:“薤上露,何易晞”。继而词人感叹道:“旧栖新垅两依依”,妻子坟头尚新,词人徘徊无依,所以漫漫长夜,他将如何度过呢?

所以他失眠了,他想起了补衣的往事,“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两句词的妙处,全在于细节,妻子的贤惠,让人一读而知,而且读来十分感人,要知道越是细小的事情,有时候就越能感人,相濡以沫的一片深情足见。读之,令人泪下沾衣,感慨万千。

贺铸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词,可与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等相媲美

总体来看,这首词,婉转缠绵,蕴含无限深情,词人善于把捉摸不透的感情形象化,这比单纯的抒情更能令人感动。这首词,是悼亡词中的名作,足以与元稹的《遣悲怀》、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名篇相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