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藥企“創新藥”接連上市 小型藥企也能“逆風翻盤”

11月13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結束百濟神州PD-1替雷利珠單抗註冊申請的技術審評工作,品種技術審評建議結論為“批准生產”。換言之,距離百濟神州PD-1替雷麗珠單抗的正式獲批僅差臨門一腳。

11月2日晚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原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上市,商品名為“九期一”。

中國的創新藥從無到有,我們看到它發展的腳步正在變得越來越快。這並不是簡單的提速,它是和生命的一場賽跑。當“創新”和“藥”這兩個名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創新在這個領域,頓時有了生命的厚度,因為它關愛,更希望。

也正是因為社會對創新藥的需求,迫使國家讀新藥的加速審批,而加速審批又提高了企業研發動力,研發動力。

大型药企“创新药”接连上市 小型药企也能“逆风翻盘”

作為製藥大國,中國的醫藥行業的崛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弱到強,從稚嫩走向成熟,每個階段都遇到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而現在“創新藥”已經成為製藥公司及中國醫藥市場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增長引擎。

而在中國製藥行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是相關的政策改變,正如恆瑞董事長孫飄揚在CCTV2對話節目中提到的:“審批時間的大大縮短,使得我們可以儘快地將產品投放到市場,滿足眾多患者的盼望,藥物儘快的上市,又促成了良性的循環,我們就更有積極性做更多的新藥,來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所以說政策對於我們國家的創新藥,就是一個春天的到來。”

大型药企“创新药”接连上市 小型药企也能“逆风翻盘”

的確從政策層面來看,加快了新藥審批的速度,這對藥企來說,降低了時間成本,大大提升了藥企的創新能力。國家藥監局臨床實驗登記平臺上,從2013年的1月1日到現在,已經有1400多項抗腫瘤藥物的臨床實驗,涉及涵蓋了中國老百姓,高發的腫瘤。未來,中國本土的生物醫藥公司會不斷地乘著整個我們生物醫藥產業的黃金時段的到來,來不斷地發展,不斷地進步,中國的抗腫瘤的新藥會源源不斷地進入臨床,獲得政府的主管部門的批准,讓時代給予了藥品創新的土壤,給老百姓的治療帶來新的選擇。

另一方面,如果說政策是創新藥發展的第一前提,那麼人才與資金就是創新藥發展的剩下兩者,恆瑞的卡瑞利珠單抗,10年時間花費20人民幣,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7年時間,花費15億人民幣,可謂是燒錢至極,所以說基本每個創新藥的誕生,都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當然人才也是同樣如此,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曾分享:在南舊金山市被全世界稱為生物醫藥誕生地,原因就是因為在這裡誕生了世界第一家生物醫藥公司,而功不可沒的就是處於當地的斯坦福大學與加州大學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的人才,所以說搞創新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拼人才。

大型药企“创新药”接连上市 小型药企也能“逆风翻盘”

但是,作為中國傳統醫藥行業,做了一輩子的仿製藥,所有產業鏈都與仿製藥掛鉤,就算明明知道中國醫藥產業的未來或許屬於創新藥市場,沒有足夠資金揮霍,沒有足夠人才支撐,也無從下手!難道就只有活活等死?

其實不然,在12月4日,即將於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的2019藥交會創新藥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眾多國內創新藥領域專家、醫藥企業、行業媒體等共聚一堂;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共同探討新藥研發趨勢與關鍵技術等熱門問題,想必你心中的諸多疑惑或許就能在此刻得到解答,退一步說,與其呆坐家中苦思之冥想,何不覽大家之所長,解心中之疑惑,而後創不世之輝煌,何樂而不為啦!!!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