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電裝Global R&D Tokyo:全力以赴2030年實現L4自動駕駛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成為全球零部件企業追逐的熱門領域。傳統的零部件企業,要有更多的故事可說,主宰未來汽車產業的話語權,自動駕駛佈局的力度關乎未來成敗。 世界頂級零部件供應商電裝必然不甘落後。如何轉?電裝獨樹一幟。2018 年4 月,電裝成立以自動駕駛開發為核心的Global R&D Tokyo,通過 IT 和移動的融合,降低交通事故、緩解交通堵塞、實現對高齡者的移動支援以及物流配送中的駕駛員不足問題的改善等社會課題的解決,尤其是加速實現先進移動系統的開發以及面向 OEM 的提案。 那麼,Global R&D Tokyo成立以來,都經歷什麼?目前發展狀況如何?未來將如何定位?《中國汽車報》記者一行來到電裝Global R&D Tokyo自動駕駛開發據點,近距離了解電裝這把自動駕駛領域的“殺手鐧”。 ■電裝理想:構建安心、安全的交通社會 電裝成立於1949年,現在電裝在全球有17萬的員工,全球關聯公司達到211家。熱處理系統、動力傳動系統,電動化、智能移動系統等產品總銷售額達到5.4兆日元,約為3500億人民幣。 株式會社電裝執行董事隈部肇表示,電裝對於2030年的願景,就是實現綠色環保,並且所有人都能安心安全地享用交通的社會,所以我們希望實現環保、安全,並且所有人都能夠綻放笑容的社會。 根據電裝2025年長期構想,將重點發展電動化,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和非車載事業四大領域。在自動駕駛方面,電裝的理想是實現沒有交通事故的汽車社會,為實現這個願望,我們一直以來在品質和可靠性方面積累我們的經驗。 ■L2、L3及L4級別自動駕駛多點發力 電裝先進移動戰略室室長樋口正浩向記者介紹了R&D研發中心概況。資料顯示,電裝成立Global R&D Tokyo 公司,主要是和合作夥伴及客戶一起攜手加速高度駕駛輔助、自動駕駛以及駕駛艙領域的先進技術以及系統的企劃、研發及實證,能夠實現早期市場投入。重點項目包括加速 ADAS・AD的先行開發、社外協作的強化和促進、都市型自動駕駛的實際驗證以及 AI 人才和高端IT 人才、軟件工程師的人才確保。根據計劃,2020年6月,電裝還將在羽田機場周邊繼續開設附帶測試道路,實驗車輛準備大樓和辦公室區域。 “Global R&D Tokyo作為先行的移動系統前期開發,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自動駕駛上面,包括前期ADAS等開發的業務,也是我們現在的實施範圍。”樋口正浩表示,電裝在“關注周圍環境”、“趨勢先行解讀”、“創造與人和社會的聯繫以及“以備不時之需”的技術研發領域進行投入,在 Global R&D Tokyo,今後在一般道路上的 Level2 及 3 的自動駕駛,在限定地域的共享出行的 Level4 的自動駕駛領域發力。 ■電裝自動駕駛:五種技術十分必要 電裝先進移動系統開發部部長岡田稔指出,要發展自動駕駛,五種技術十分必要。首先是周邊監測功能,通過我們車輛傳感系統,我們的雷達、攝像頭,可以發現很多人眼無法識別的潛在危險,通過這樣的技術來提高我們對於周邊的監測能力。 第二點是預測。就是通過包括我們現在已經有的地圖,越來越發達的智能網聯,可以掌握更多的前方道路的一些信息,預測交通狀況。 第三點是與人的連接。比如人機界面系統HMI,可以更多瞭解汽車的現在的狀況,以及將來汽車可能要做哪些動作,這樣可以讓乘車人更加放心。第四點是社會連接。車輛本身連接,以及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都需要信息對接。 第五是安全。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保護我們乘客,是汽車安全的基礎。“目前來說, L2、L3的自動駕駛階段,電裝已經擁有成型技術,在此之上,針對更高級別的L4的傳感器的研發,我們通過AD傳感器組件的測試來推進技術的研發。”岡田稔說。 問與答:電裝自動駕駛面面觀 Q1:電裝使用的自動駕駛傳感器的配置方案是什麼? A1:電裝自動駕駛車輛主要是用GPS來進行定位,包括周邊車輛通過圖像傳感器和雷達,主要是這幾個技術。基於各種經驗和技術的進步,電裝得產品能夠達到能夠抗極寒或極熱的技術條件。我們目前考慮的傳感系統,是整個打包的系統研發、還有它的售後維護。像我們車輛具體的配置,是由我們合作的主車廠商來決定。具體的傳感技術研發、測試是我們來做,然後搭配在整車上。 Q2:它是怎麼樣來預判行人已經到達車前的?怎麼來判斷行人是否要過馬路? A2:這是一個預測技術,通過人現在的行為的動作模式來判斷他下一步要做什麼動作。不光是人本身的動作的一個趨勢,還有他周邊的比如說人行橫道的位置,周邊有沒有其它障礙物和行人,來根據這些數據推測這個人下一步會進行什麼樣的動作,通過這兩點來判斷他下一步要幹什麼。 Q3:我們現在L4級自動駕駛全球有多少測試車,總計測試了多少里程? A3:測試車輛大概是十幾臺,總的綜合測試里程是兩萬公里。自動駕駛的行駛里程和實際里程的定義先說一下,可能自動駕駛測試之外,我們事先比如收集道路情況,測試我們的傳感器,這個公里數其實每個項目都不止150萬或者200萬公里,但是我們可能沒有把它計算作為專門做自動駕駛綜合測試的里程,綜合測試的話我們計算是兩萬公里。那麼像虛擬環境評估的話會有更多里程數據。 Q4:羽田試驗場總投資是多少?建築面積以及目前建設進程如何? A4:我們是使用羽田機場測試場周邊環境,並不是我們購買或者是租賃的,所以具體面積我們也不是特別清楚。羽田機場的整備大樓,包括測試道路,我們2020年6月份會正式開放。屆時可能會有進一步詳細的數據。 Q5:電裝在自動駕駛方面有多年技術積累,其中哪些部分是自研的,哪些部分是需要依靠合作伙伴的幫助來完成的? A5:最早電裝是跟博世有過技術合作,學習到了很多像怎麼提高品質的一些製造方法。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不斷提高了我們在空調方面以及發動機方面的技術實力,包括電子控制ECU等等技術不斷地在研發。到現在我們又把技術領域擴大到了像自動駕駛,包括ADAS等系統的整體的調配。同時擁有熱處理的技術,像空調系統技術是電裝獨有得。 隨著我們汽車越來越先進,自動駕駛所利用的芯片組件會越來越多,所以發熱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通過電裝的冷卻技術,包括我們的電動化方面技術以及傳感技術,為將來的自動駕駛提供更優化的系統。以上說的都是電裝自己開發的技術。自動駕駛方面,圖像傳感器的攝像頭軟件都是電裝自主開發的,其他一些零部件是採購的。 Q6:今年的4月,電裝內部成立先進移動戰略室,又和合作夥伴成立新公司推進自動駕駛業務,兩者在人員技術上還是業務上是否有重合或者衝突? A6: J-QuAD Dynamics是日本愛信精機株式會社(AISIN)、日本愛德克斯株式會社(ADVICS)、日本捷太格特株式會社(JTEKT)以及日本電裝(DENSO)公司聯合成立,定位於整個自動駕駛技術的一級供應商。合作伙伴中各自都生產汽車組件,我們購買組件產品後形成一個最終產品。我們把幾種不同的系統組合起來,控制他們的整體配置的軟件是我們公司來開發的,把硬件採購、軟件開發結合起來一個最終產品再賣給客戶。這個軟件開發過程,有的是公司內部自己開發,有的是和合作夥伴合作開發,像R&D所研發出來的一些東西我們也可以拿過來用,技術上是有互助。 Q7: 2025年的長期構想,其中提到了2020年預估是增長8%,2025年預估是增長10%。自動駕駛部分希望能夠佔多大比例? A7:我們是做比如移動系統事業整體的銷售額這樣的計劃,裡邊沒有特別具體細分哪個技術是多少。剛才說的可能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具體對於自動駕駛需要哪些產品的定位也不是特別統一,所以我們定位是移動系統整體的到2025年的話是1兆1400億元,基本這個數字的話一兆大概是650億,是這麼一個數字。 Q8:電裝目標是2030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為什麼定在2030年? A8:2030年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是我們作為事業推進的一個計劃和願景。我們公司的一個可能是特點,就是我們要定一個比較高的這樣一個目標,然後我們就是假定大概2035年的時候可能這樣的一個時代會到來。那鑑於這樣的一個假設,我們肯定會相應的做我們的產品的研發,並會全力以赴。但是這個實際上是一個假設,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還有技術這些也有不可控的因素。這樣有可能到來的時間會提前,但是對我們來說,如果這樣的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些萬無一失的準備。 來源:中國汽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