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定價迎歷史性一刻:淡水河谷、萊鋼簽訂合同“連鐵”期價首次成基差貿易基準

每經記者:謝欣 實習記者:唐宗全 每經編輯:何劍嶺

铁矿石定价迎历史性一刻:淡水河谷、莱钢签订合同“连铁”期价首次成基差贸易基准

11月14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發佈消息稱:“近日,巴西淡水河谷金屬(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淡水河谷)與山東萊鋼永鋒鋼鐵貿易公司(以下簡稱萊鋼永鋒)簽訂了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以下簡稱“連鐵”)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合同。”

根據大商所披露的信息,“雙方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2005合約為價格基準,參考國內期現貨價差等因素確定基差。此次雙方採用了典型的賣方叫價模式,淡水河谷作為賣方行使點價權,萊鋼永峰作為買方通過在期貨市場對沖的方式鎖定採購成本。”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淡水河谷與萊鋼永鋒的基差貿易合同礦種設定為巴西混合粉(BRBF),交貨地點為青島前灣港。

“連鐵”期價首次成為基差貿易定價基準

基差貿易是一種定價方式,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比較流行,業內俗稱“點價交易”。基差貿易的邏輯基礎是存在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公允的市場價格。具體來說,基差貿易合同以“公允價格+基差”為結算價格,交易雙方談判主要談價格“升貼水”,也就是所謂的“基差”。達成框架協議之後,由買賣雙方的一方行使“點價權”,如果點價方認為價格合適即可行使點價權,“點價”+“基差”即為成交的結算價格。

大商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對於境外礦山來說,通過基差貿易可以在不直接參與期貨市場的前提下,以人民幣計價、以期貨價格為基準銷售港口現貨,有利於對沖價格波動風險、鞏固與下游中國客戶的貿易關係。

“基差貿易具有靈活性,為買賣雙方提供了管理價格風險的工具。隨著港口貿易和人民幣計價方式的日益普及,基差貿易模式可以豐富現貨貿易定價方式。”淡水河谷相關負責人說。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以來,淡水河谷嘗試在中國港口進行混礦生產和人民幣現貨銷售,以進一步貼近中國市場,滿足終端客戶的需求。2018年,淡水河谷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鐵礦石銷售量達到1800萬噸。此次使用期貨價格為參考進行現貨銷售,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首次利用我國鐵礦石期貨價格作為參考進行貿易定價,也是境外礦山繼長協定價、指數定價模式之後,對衍生品定價模式的全新嘗試。

對國內鋼廠來說,通過基差貿易可以提早拿貨、靈活定價,以鎖定成本和利潤。相比於絕對價格變化,基差波動幅度更小,開展基差貿易有利於鋼企減少交易風險。

“相比於傳統的長協、普氏指數定價等模式,基差貿易模式的定價週期更加靈活,企業可以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定價週期,不必像傳統長協及指數定價模式,將週期限定於某一個時間段內。同時,期貨市場提供了公開透明和實時的價格信號,讓企業根據市場變化動態管理交易和庫存,大幅降低違約風險。”萊鋼永鋒總經理李超表示。

鐵礦石基差貿易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2013年10月18日,大商所上市交易鐵礦石期貨,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目前日持倉量長期維持在200萬手以上,日成交量長期維持在數百萬手的水平,多空廣泛參與,多空充分博弈,價格是客觀記錄的市場成交價。國際化後,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以完稅後的62%鐵品位的進口粉礦作為交易基準品,境外交易者可以直接參與交易。

市場人士表示,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開始利用我國鐵礦石期貨價格作為參考進行貿易定價,也是境外礦山首次利用期貨價格開展基差貿易,對於在全球鐵礦石市場中推廣基差貿易、優化定價機制和提高中國價格影響力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相關市場人士介紹,鐵礦石期貨價格由大量產業企業和投資者公開交易形成,價格形成機制更為公開透明和公允,反映了鐵礦石供需格局。尤其去年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後,得到了境外市場的高度關注,境外客戶遍佈澳大利亞、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未來將在中國形成以人民幣計價、具有全球代表性的鐵礦石價格基準,在國際市場發出中國的買方聲音,提升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推動我國鋼鐵行業從價格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價格制定參與者。此外,隨著更多境內外企業採用以中國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模式,未來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結算和支付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推動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幣國際化。

“普氏指數定價”地位開始動搖

記者注意到,據統計部門的權威數據,2018年中國自己的鐵礦石產量約為7.63億噸,從國際市場進口量約10.38億噸,2018年中國消耗的鐵礦石約為18億噸。10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9月鐵礦石進口量為7.84億噸。中國是毫無爭議的鐵礦石消費和進口第一大國。

但是,一直以來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定價就是個問題。具體來說,先是搞“長協定價機制”,維持不下去之後又搞“指數定價模式”。目前,除了國內部分大型鋼鐵企業跟幾大國外礦業巨頭有部分“長協”以外,中小鋼廠採購進口鐵礦石普遍採用“普氏鐵礦石指數”作為基準。

但是,這個“普氏鐵礦石指數”一直就有瑕疵。它不是建立在廣泛的市場成交和多空博弈基礎上,不是一個客觀記錄的價格指數,而是一個按照一定方式人為編制的指數,所以市場及各利益相關方對其頗為詬病,“陰謀論”時有耳聞。

如今,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開始被淡水河谷認可,成為淡水河谷鐵礦石貿易的定價基準,說明“普氏指數定價模式”的市場地位動搖了。

目前,澳大利亞和巴西是中國進口鐵礦石的主要渠道,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高達7.24億噸(2018年),約為同期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七成。同期中國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約為2.05億噸,佔比約19%。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儘管淡水河谷已經開了人民幣期貨定價的先河,但在力拓、必和必拓採用“連鐵”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準之前,普氏指數定價的影響力依然強大。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