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哪個城市在未來會成為一線城市?

FY太少


現在的人都這麼飄了?連貴陽都在討論進步成一線了?

恕我直言,10年之內沒有任何城市可以成為一線城市。即便某城在經濟總量上超過北上廣深,然而也無法達到或比肩北上廣深的高度,也就成不了一線。

一線城市更多的是一種代表中國經濟起飛的象徵,是一種時代賦予的認同感。

什麼是一線城市?

其實一線城市並非行政級別或官方指定的劃線標準。在十多二十年前,國內由北上廣深領銜發展,由於先入為主的概念,將四個發展得較好的城市喊成一線城市。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約定成俗的概念,現在則更多的用劃線標準代表著城市綜合實力的強弱。

成為一線城市有多難?

現在不少人有一種誤區,似乎某城只要經濟上趕上去了,直接升級成了五大、六大一線城市,實際並非如此。四大一線城市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值得稱頌的典範城市,它們代表時代發展軌跡。先行一步的經濟,又讓幾代人完成了夢想,獲得了成功,所以才得到國內民眾的高度認同。

北京:首都,經濟中心、文化科學教育中心,一切資源最集中的城市;


上海:長三角核心城市,金融商業貿易中心,港口航運中心,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廣州:商業貿易中心,廣交會永久舉辦地,最早的國內通商口岸,將近千年歷史;

深圳:改革開放才發展起來的城市,代表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縮影,是中國改革開放最為成功的例子,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

北上廣深的成功既有歷史機遇的原因,也有來自國家政策的原因,或是區域位置的優勢。最主要從物資匱乏年代開始就獲得了民眾的一致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其它城市很難取代複製的,這才是無法成為比肩北上廣深最難所在。

經濟上超越的可能性有多大?

個人覺得經濟上超越的可能還是有的,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地區之間差異已是在縮小。先來看看以GDP總量計國內TOP20城,其中最為接近北上廣深的是重慶、天津和蘇州,其餘城市包括成都離北上廣深差距都超過7500億,短時間內趕上的希望並不大。

雖然經濟總量並不代表其綜合實力,但北上廣深偏偏又在經濟領域獨領風騷,你連經濟都趕不上,何以成為比肩北上廣深的同級別城市?

從最近10年的同比增速和平均增速來看,重慶發展最為迅速,相比10年前經濟總量增長了2倍,平均年增速更是達到了12.3%。其次為蘇州的年平均曾長率為9.4%,而天津近10年的年增長率並不算出色。以此來看,重慶以其擁有3100萬人口的巨大基數成為一種規模優勢,極有可能在最近幾年內從總量上超越廣州。然而即便總量上超了,重慶仍然無法與廣州比肩。無論從國際化程度、商業聚集度、交通樞紐性、社會發展水平與人口城鎮化率來看,還相差太多。剩下的蘇州和天津從平均增速上來看,又並未趕上廣州,相差4000億的總量想要超越談何容易。

成不了的一線城市

現時來看,最近10年內暫時沒有城市具備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城,哪怕杭州這種幾乎無短板的城市也不行。雖然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已逐步減小,然而後來居上者很難收穫這種自帶自發的光環,也就再也無法被人叫成北上廣深渝、蓉、杭......

強者恆強,國內城市間這種以北上廣深為首的格局短時間是很難改變或扭轉了。


極度深寒


我國一線城市一直是四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座城市是目前公認的大都市,這四座城市不但經濟水平高,綜合實力也非常強悍,科教文衛水平都很好,特別是北上廣作為老牌一線城市,城市底蘊更是深厚。深圳作為一座年輕化的城市,高校數量上或許比不上前三者,但是近些年引進的研究院也不在少數。

當前我國除了一線城市外,還有幾座城市介於一線和二線,這些城市稱為“新一線”城市,這其中最看好成都,成都是西南地區第一城,區別於直轄市重慶,重慶是一座直轄市。成都相比與重慶是一座省份的首府,文化引領上更有統治力,並且成都近些年的城市建設也突飛猛進,加之成都本身底蘊深厚,也是鏈接我國西部與中部的節點城市,未來晉升為一線城市指日可待。

另外也比較看好杭州,杭州雖然處在長三角地區,這一地區有一線城市上海的存在,但是杭州的發展模式與上海+蘇州的模式不一樣,蘇州或許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上海的產業外溢,形成了上海總部,蘇州加工基地的格局。但是杭州更多是自身發展,杭州擁有很多知名品牌的總部,總部經濟的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走在杭州的街頭更加有大都市的感覺。

另外中部地區的武漢也具有很大潛力,武漢在某些場合被稱為“大武漢”,除了地域面積大以外,武漢當年的城建面積也很大,由武昌、漢口、漢陽三個重鎮共同組成的武漢,在華中地區妥妥的第一城。但是一線城市的發展與人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武漢高校眾多,但相比於沿海城市的人才彙集群羊效應,武漢獨自一座城市有些孤掌難鳴的感覺,很多學子畢業後還是離開了武漢。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所謂的一線城市,其實只是民間的一種叫法,官方並沒有“一線城市”的劃分標準。我們目前把北上廣深定位為一線城市,這更多的是先入為主的,它們經濟發達,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優勢,因此大家將四個發展得較好的城市喊成一線城市,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約定成俗的叫法。



其實一線城市實力雖然比其它大城市強上不少,但一線城市之間的實力也有差距,上海、北京的實力就比廣州、深圳強一檔。因此,並不意味著後來的城市需要實力趕上北上廣深才能算一線城市,出現實力不如北上廣深,而成為大家約定俗成稱為“一線城市”的城市,也並非不可能。

其實除了一線城市之外,近年來還出現了“新一線城市”的概念,以前叫強二線城市,它們的實力雖然比不上北上廣深,但相比普通的二線城市卻強上不少,如果未來一線城市數量增加的話,很大可能會從以下15個新一線城市誕生。

至於哪個城市會成為一線城市,這叫難說了,這些新一線城市各有優勢。如果唯GDP論英雄的話,顯然重慶、天津和蘇州與一線城市的差距最少,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等城市經濟實力要比這三個城市低一個檔次;如果從發展水平來看,杭州、南京、蘇州更勝一籌;而如果綜合各方面考量的話,成都和武漢的表現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短板……總之,它們各有優勢,都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


錦繡中源


因為所謂一二三線城市是民間搞的,沒有具體的量化考核標準。

看看現在的四個一線城市的共同點就知道哪個城市可以成為下一個一線城市了。

1、它們GDP都超過了2萬億,且上海北京還過3萬億了,因此,GDP達到2萬億是個硬標準。

2、“中超”球隊。四個城市中都有一支中超球隊,好象北上廣還有2支,所以有中超球隊也是個硬標準。

這樣一說,大家肯定猜到目前只有重慶了。但是,直轄市最好不要進來玩,而且憑感覺似乎重慶網友也不怎麼感興趣。


曉康929


中國一線城市的評比到目前為止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只是經過媒體,財經和專家對中國338個地級市的城市的房價,經濟生產總值,人們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城市發展狀況以及在社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包括經濟發展潛力及帶動力,成為地域發展中心等因素進行評選。

2018經過媒體,第一財經和專家的評選有l5個城市進入了一線城市名單,其中就有成都,重慶,武漢,西安四座城市,另外11個城市是杭州,蘇州,天津,南京,鄭州,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原來的北,上,廣,深變成了上,北,深,廣,重新進行了排列。





羅英華752


哪個城市能成為一線城市很難確定,因為各自的標準不同。我們有相當一部分人看問題不是以發展的眼光和國家的整體佈局的走向去分析事務,而是隻看眼前的優勢就斷定自己的判斷,完全無視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完全沒有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洞察國家的發展方向!只憑自己膚淺而略帶地域和狹窄的心胸及眼光來看待國家的發展走勢。在這一類問題上需要再次提醒各位,中央“二會”結束後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從現在開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發展不合理,不均衡的問題!從這個主導思想來分析,那就是要解決貧富差距!凡在改革開放中得到過優惠政策並發展的很好的城市將註定要失去這個機會!相反,有些城市在改革開放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而明顯落後的城市將獲得新生!


牧馬人1720


武漢和成都。一個代表中部一個代表西部。全國這麼大,為了均衡發展,中央對其政策傾斜以及城市自身成長性和地域輻射性都會使其兩個城市成為未來新一線城市之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分別代表的是東南西北中,輻射量基本覆蓋了全國。


麥丁dcj


所謂一線是指消費高的城市嗎😊?有些地方很重要,可是在地圖上連名字都沒有呢😊


魅影雪藏靜園林海


現在討論的一線城市其實沒啥意義,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你要說以宜居為標準,那北上廣怎麼辦?你說以經濟指標為標準,那經濟指標是多少?你說以空氣質量天數算呢,還是幸福指數算呢?這種所謂什麼哪些城市能成為一線城市的問題要麼是自我意淫,要麼是先入為主!說白了政府只要沒出指標 規範,就不可能有一線城市一說,都是民間自娛自樂自我抬高身價,甚至就是商業炒作。


Samuel寒珞


成都早已是世界一線城市了,未需等到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