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磚家”鼻祖:一直被打臉,從來沒對過,為何卻能位極人臣

他是“磚家”鼻祖:一直被打臉,從來沒對過,為何卻能位極人臣

東吳首席謀士張昭

公元208年春天,孫權召集文臣武將開會,商議討伐江夏太守黃祖,為父親孫堅報仇。

第一個發言的是文臣之首張昭,他說:“居喪(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於前一年十月去世)還不夠一年,按規矩不能動兵。”

很快,主張不出兵的張昭就被打了臉——在周瑜、呂蒙、甘寧等將領的鼓動下,孫權發十萬大軍攻打江夏。黃祖迅速兵敗,逃跑途中被甘寧一箭射死,又梟了首級。

從這件事起,江南大神張昭開始了他屢說屢錯、被一次又一次打臉的奇葩人生。

張昭被打臉打得最狠的那次,當然是赤壁之戰。

就在孫權攻殺黃祖的同一年,曹操率八十三萬大軍奔騰南下,先是收服荊州,追擊劉備,繼而兵臨長江,虎視東吳。

形勢危急,孫權立即召集文武官員,開了個高層戰略研討會。第一個發言的還是張昭先生:“曹操這次帶著百萬大軍,還假借天子的名義,咱們很難擋得住。本來咱有長江天險,但現在曹操得了荊州,等於說跟咱共享了長江天險。這共享經濟的大潮,誰也無法抗拒。曹操是央企,資本雄厚,咱一個鄉鎮企業哪裡比得上。我看,咱就交出控股權,讓曹操把咱們東吳併購了吧。”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智激周瑜,促成孫劉聯盟。緊接著,孔明草船借箭,蔣幹過江盜書;黃蓋玩苦肉計,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借東風,周公瑾燒赤壁;曹孟德大敗虧輸,華容道遇見關羽——好戲一幕接一幕,演繹出《赤壁大戰》這一千古名劇。

主戰派周瑜、魯肅大獲全勝,主和派領袖張昭的臉自然是被打得啪啪響了。這次打臉打得狠啊,多少年後張昭臉上“掌印”尚存——

《江表傳》中說,赤壁之戰21年後,孫權登基稱帝,開了個慶祝酒會。會上,回顧吳國的建國曆程,孫權把周瑜大大地表揚了一番,還對張昭說:“如果(赤壁之戰時)聽了你老先生的話,咱們現在就已經去當乞丐了,我哪裡會有登基稱帝的風光。”

張昭是江東的首席謀士,就是靠出主意吃飯的。雖然赤壁大戰前出了個投降的主意,被狠狠打臉,但他也不能向徐庶學習——一言不發啊。

於是,不久,張昭頂著臉上的“掌印”,又發言了。當時,劉備入川不久,正在葭萌關等待時機,孫權想要趁機攻打荊州。張昭出主意說:“別急著動兵,先寫兩封信。一封給益州的劉璋,就說劉備跟咱們東吳合謀,要一塊兒拿下西川,讓劉璋疑心,對劉備發動攻擊;一封給漢中的張魯,教他出兵來攻打荊州。這樣,劉備顧頭顧不了尾,咱們然後起兵,肯定可以實現拿下荊州的小目標。”

孫權採納了張昭的主意,馬上寫了兩封信,派使者分別送給劉璋和張魯。

結果如何呢?不久,劉璋就被劉備打敗,張魯也沒有出兵攻打荊州。劉玄德不但沒有陷入兩線作戰的泥沼之中,反而拿下了西川,大大擴充了地盤,還收服了名將馬超,人、地兩得,聲勢大勝。孫權,不要說拿下荊州了,連一個出兵的機會都沒找到。

張昭先生,又一次習慣性地被打了臉。

要說這張老先生精神真是可嘉,萬水千山只等閒,越是打臉越向前。很快,他就又出了另一個拿下荊州的主意。

張昭說:“不用動刀不用動槍,我有一計,讓劉備乖乖地把荊州雙手送還。”

這條絕妙無邊的好計策是什麼呢?張昭說:“劉備依仗的是諸葛亮,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就在咱們東吳當官。咱們把諸葛瑾的一家老小都抓起來,然後讓他到四川去找他弟弟孔明。孔明念起同胞之情,肯定會想辦法勸劉備送還荊州。”

孫權和諸葛瑾關係很好,說:“諸葛瑾是誠實君子,怎麼忍心把他一家老小都抓起來?”張昭解釋說:“咱們告訴諸葛瑾,這只是個計策,他自然就放心了。”

就這樣一個弱智計策,其失敗是可想而知的,猴精猴精的孔明怎麼可能上這個當?諸葛瑾從東吳到四川,從四川到荊州,又從荊州到四川,從四川到東吳,在“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來回奔波,被劉備和孔明耍得團團轉。結果呢,除了花掉不少差旅費,別的什麼也沒改變。

東吳奪取荊州、殺死關羽後,不長記性的張昭又跳出來出主意了:“劉關張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咱們這次殺了關羽,劉備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他必定會起傾國之兵,來給關羽報仇,江東大禍不遠矣。不過主公你不用擔憂,我有一計,讓西蜀兵馬不來攻打東吳,讓咱們的荊州像磐石一樣安穩。”

你發現沒,這張老先生講話,每次都是腔調誇張,一上來就把他的餿主意誇得跟孔明的錦囊妙計一般。這次他出的餿主意是啥呢?張昭說:“咱們把關羽的首級轉送給曹操。劉備一看,哦,原來東吳殺關羽,是曹操指使的,他就不會打咱,轉過頭去打曹魏了。咱就可以坐山觀虎鬥,說不定還能從中佔點便宜。”

又一個弱智主意,這張昭簡直把劉備和曹操都當成傻子了。不過孫權呢,也是不長記性,馬上就採納了,派人星夜兼程,把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去了。

曹操的謀士司馬懿一眼就看出了張昭的用心,他對曹操說:“這是東吳的移禍之計。想破解此計,也很簡單,大王雕刻一個香木身軀,和關羽的首級合起來,然後用大臣的禮儀,給關羽舉行一個隆重的葬禮。劉備一看就明白是孫權在搞鬼,他必定會去攻打東吳。咱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洛陽城南就有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關林。不久,劉備禦駕親征,率七十多萬精兵討伐東吳——張昭的移禍之計徹底失敗,老臉再次被打得啪啪作響。

劉備剛一出征,張昭就迎來了人生中最快的一次打臉。

川軍兵雄勢大,孫權愁得不行。諸葛瑾自告奮勇說:“我天天白拿工資,也沒做什麼貢獻。這次,我願意拼上這條老命,去面見蜀主劉備,跟他講講道理,讓他跟咱們東吳聯合,一塊兒去打曹丕。”

孫權想想,也沒別的辦法,就派諸葛瑾去見劉備。等了幾天,沒見諸葛瑾回來,臉都被打腫了的張昭對孫權說:“你被諸葛瑾騙了。他肯定是看蜀兵勢大,所以假裝去議和,實際上是背叛了咱們東吳,投降蜀國了。這一去,他肯定不會回來了。”

孫權這次沒有聽信張昭,說:“我和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瑾的字),是生死不易的關係。我不會辜負他,他也不會背叛我。你們的話,離間不了我倆的關係。”

正說著呢,已經有人通報,說諸葛瑾回來了。孫權對張昭說:“我說的不錯吧?”轉眼之間,就被打了臉,雖然張昭臉皮夠厚,也禁不住滿面羞慚,不尷不尬地退出去了。

他是“磚家”鼻祖:一直被打臉,從來沒對過,為何卻能位極人臣

諸葛瑾。張昭想黑一把諸葛瑾,沒想到瞬間就被打了臉。

這個張昭大概是屬金魚的,只有7秒鐘的記憶力。他因為諸葛瑾的事兒被打臉沒多久,就又跳出來了。這次,是關於陸遜。

劉備大軍所向披靡,東吳連戰連敗。孫權一籌莫展之時,曾在赤壁向曹操獻詐降書的謀士闞澤推薦了一個人:“陸遜陸伯言有雄才大略,不在周郎之下。前一段時間呂蒙奪取荊州、擒殺關羽,實際上都是陸遜的主意。主公如果能用陸遜,必定可以大破蜀軍。”

張昭立馬又伸著腫得不能再腫的老臉來捱打了,他說:“陸遜是個書生,不是劉備的敵手,恐怕不能用。”

孫權當然沒有聽他的,如果聽他的,三國的歷史說不定都要重寫。陸遜拜帥之後,沒用多長時間,就在猇亭放了一把大火,把劉備燒得一路逃回白帝城。

周瑜赤壁放火,救了東吳一次;陸遜猇亭放火,又救了東吳一次;此後徐盛放火,燒走了曹丕。諸葛亮更是燒博望,燒新野,燒蠻族的藤甲兵,上方谷燒司馬懿。三國的牛人,不少都是縱火犯。

陸遜勝了。張昭呢,又雙叒叕被打了臉,毫無懸念。

他是“磚家”鼻祖:一直被打臉,從來沒對過,為何卻能位極人臣

孫權。他一直讓張昭居於高位,是有原因的。

張昭是飽學鴻儒,東吳的謀臣之首,按理說智商不會太差,學問也是有的,為什麼每次出的都是餿主意?他說啥錯啥,簡直就成了一個反向指標,孫權為什麼還一直用他?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看到當代“磚家”的那些奇葩言論——收紅包讓醫患關係更和諧,北京太擁堵是因為房價還不夠高,自行車比汽車汙染更大——我才驀然明白,張昭之所以“一直被打臉,從未說對過”,不是因為他的頭腦不夠聰明,是因為他像那些當代磚家一樣,屁股坐在了某些利益集團的立場上。

張昭代表的是哪些利益集團呢?他的背後,是江南大族、東吳世家。這些大族世家不關心江南的地盤歸屬,也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不管曹操、孫權還是劉備,誰來統治江南,他們都沒什麼意見,他們只想保障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

實際上,東吳內部,一直有兩個重要派別在爭鬥,一派以張昭等文臣為代表,只希望保境安民,過太平日子;另一派以周瑜、魯肅、陸遜、呂蒙等為代表,他們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有強烈的擴張衝動,有統一天下的雄心。

從這一點出發,你就可以理解張昭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餿主意。他反對出兵打黃祖,是因為世家大族需要穩定,不想打仗擴張;他提議投降曹操,也是因為世家大族害怕在戰火中毀滅,想保住富貴;他一直阻止攻打荊州,只希望用一些外交手腕、無賴伎倆達成目標,自然還是由於上述原因;他獻移禍之計,想把戰火引到曹操一方,當然又是為了保護世家大族的利益;他砸諸葛瑾的黑磚,是因為諸葛瑾是他的政敵、主戰派魯肅引薦給孫權的(見《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他反對啟用陸遜,也是因為陸遜是有統一天下雄心的主戰派,不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

也正因為張昭是江南世家大族的代言人,有雄厚的政治根基,所以,雖然他從來沒對過,孫權也對他無可奈何,一直讓張昭居於高位,只是從始至終沒任命張昭為丞相而已。

張昭一直被打臉,不是因為他的腦袋問題,而是因為他的屁股問題。為利益集團代言,不怕被全天下打臉,他就是“磚家”們的鼻祖啊。



後記

以上的文字、觀點,依據都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不過,史書中的張昭,跟《三國演義》的張昭大不相同。在《三國志》中,張昭是一個嚴正剛毅的倔老頭,倔得簡直有點可愛。比如,有一次,因為孫權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張昭請了病假,不去上班。孫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派人用土封住了張昭的家門。張昭呢,你不讓我出去?我還不稀罕出去呢。他在門裡面用土又封了一道。

後來,事實證明張昭的意見是對的,孫權多次派人慰問感謝張昭,張昭還是躺在床上不起來。孫權像個追求女孩的小夥子一樣,假裝順路經過張昭的家門,想製造一次刻意的邂逅,好跟張昭和解。但張昭根本不買賬,說自己病重,不搭理孫權。孫權一怒,祭出了火攻的大招,放火焚燒張昭的家門,想嚇唬他。張昭呢,門一關,你隨便燒,我就是不搭理你。孫權沒辦法,只好派人撲滅了火,自己久久地站在張昭的家門口。

張昭的幾個兒子看老爹鬧得太不像話,就一塊兒生拉硬拽地把張昭扶了起來。孫權用馬車拉著張昭回到宮中,並向張昭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張昭沒辦法,這才重新開始上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