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靚號”碰上“攜號轉網”,網友:進退兩難啊

為相應工信部對攜號轉網的要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於11月10日在全國試行“攜號轉網”服務,並於11月底前在全中國範圍內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

當“靚號”碰上“攜號轉網”,網友:進退兩難啊

據《人民日報》最新消息,不少用戶發現,如果自己之前在一個運營商是“靚號”,那麼轉入其餘兩個運營商後需要繳納高額的違約金;同時,如果自己之前在一個運營商是普通號,在轉入其他運營商後竟然變成了“靚號”,需要簽訂每月最低幾百元的消費套餐協議和預付1萬元到兩萬元的高額套餐費。於是,“靚號”這一特殊的服務類型再次“備受爭議”,不少用戶反應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境。

當“靚號”碰上“攜號轉網”,網友:進退兩難啊

靚號,也被稱為“吉祥號”,一般以尾號為1、5、6、7、8、9的“連續號”(如“666”、“888”)或組合號(如“618”、“18”,“517”等),“吉祥號”有很深的文化淵源,它來自於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因為按中國傳統看來,“6”表示“大順”(六六大順)、“8”表示發財(“發”的諧音)、“1”表示“第一、No.1”、“5”表示“我、唯我獨尊...”、“7”代表“起、升官”,組合號“517”、“618”則分別代表“我要起”、“就要發”等等,所以具有這些數字的連續號和組合號都比較受歡迎,售價也比較高昂,從幾千到甚至幾十萬不等,同時“靚號”也是三大運營商發展高端用戶業務的一種資源,從“靚號”身上獲取的收益也比較高。

當“靚號”碰上“攜號轉網”,網友:進退兩難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進退兩難的困境呢?其根本問題在於三大運營商關於“靚號”的判定標準不一致,資費標準也不一致,雖然工信部有了明確的指導性規定,但是三大運營商還沒有形成統一、明確的細則,容易讓用戶摸不著頭腦。

當“靚號”碰上“攜號轉網”,網友:進退兩難啊

當然,到目前為止,三大運營商的“攜號轉網”服務還在試運行階段,並未在全國正式地全面實施,所以運營商在一些規定不夠明確、認識不夠一致的部分出現以上問題也是比較正常的,關於“靚號”轉入和轉出時存在較大的資費差問題應該會隨著試運行的“測試”提出和完善解決方案,在該服務正式運行時解決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