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融合 順德再當排頭兵 灣區機遇 文化名城潛力足

新型城鎮化篇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順德排行第二

讓城市擁有鄉村的生態、鄉村擁有城市的功能,構建起城在園中、園中有城,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城市新形態。這正是順德這座產業之城對於新型城鎮化的構想。

這個構想,正逐步走向現實。在最新出爐的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排名中,順德排行第二。

這個排名依託於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指數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從城鎮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四個維度,剖析評價中小城市的城鎮化質量。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城市生活愈發便捷、教育醫療充足保障、文化生活日趨豐富、社區服務持續覆蓋……當下的順德,正築起宜居宜業的時代新城。

2019年11月7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順德美食文化周”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落下帷幕,為期7天的美食盛事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到場。作為活動的主會場,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自今年9月13日開業以來就備受關注,它不僅是國內文旅產業集團“文化+旅遊+城鎮化”發展模式在大灣區的一次探索,也成為了順德進一步踐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標杆項目和成果。

在最新出爐的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排名中,順德排行第二。2018年,作為製造業強區的順德,其一、二、三產業結構佔比為1.4:56.1:42.5。隨著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示範區的推進,順德在穩固第二產業的同時,也加緊推進與之匹配的服務業提質增量,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再當新型城鎮化建設“排頭兵”。

五大製造業特點 撐起產城融合

雙11購物狂歡剛剛結束,不少順德企業就曬出了成績單。美的系列全網銷售總額突破74.4億元,小冰火人電商雙11總成交額3.9億元,大自然家居天貓平臺雙11銷售額破2.5億元……

這些驚人成交額的背後,是順德強大製造業和現代電子商務的雙重助力,也正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比翼齊飛”的結果。2018年,順德全區生產總值(GDP)3163.9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5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774.40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342.98億元,增長3.5%。一、二、三產業結構為1.4:56.1:42.5。

順德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的領跑者,實體經濟、製造業一直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2018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家用電器製造業、機械裝備製造業、電子通信製造業、紡織服裝製造業、精細化工製造業、傢俱製造業、印刷包裝業、醫藥保健製造業共八大支柱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

“實體化、本土化、民營化、高度市場化、高度競爭性,這也使順德的產業非常穩健且具有活力。”早在2017年舉行中國新型城鎮化(佛山順德區)經驗交流會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就這樣總結了順德製造業的五大特點。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的領跑者,順德憑藉著鮮明的產業特點和日趨合理的產業結構,探索出產城融合的“順德樣本”,並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路上一路高歌猛進。

智能化轉型 提升產業服務業

城市化滯後於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滯後於經濟建設,一度成為制約順德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進入轉型發展新時代,順德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也正面臨更大的挑戰。

一方面,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4%、69.2%、38.6%。高技術製造業佔比較低,意味著本土製造業在高技術領域仍有突破。

另一方面,當前佛山城市化率達到94%,順德的第三產業佔比剛過40%,與國際上很多發達城市相比,服務業佔比過低,說明在產業產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上還有空間。

今年上半年,順德區共有22個重大產業項目新開工,2個重大產業項目完工,其中,博智林機器人谷項目完成年度投資進度45%;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產業基地一期實現試產;大疆創新順德項目預計年底實現部分投產,中韓設計(順德)中心投入運營,廣東傢俱設計谷、陳大滘設計創新產業園、樂從國際創新城建成並啟動招商工作。不難看出,順德製造業加快向智能化邁進,推動產業升級的發展思路,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更多依託於研發、設計等具有創新性的生產性服務業正成為焦點。

不久前,順德區市監局發佈了一組市場主體的數據,也足以印證順德第三產業發展的迅猛趨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順德區市場主體數量超過了25萬戶,同比增長15.46%。其中餐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出現井噴式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0.79%、47.48%和57.33%。

打造文旅品牌 為城鎮化安裝加速器

餐飲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市場主體數量的井噴式增長,不僅體現了順德美食、龍舟、武術等一系列非遺文化的傳播集聚效應,也表明瞭如今順德新型城鎮化建設到一定階段以後,人們對於城市化文化娛樂等精神文明範疇的需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要抓住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文化創意產業機遇,建設大灣區文化名城。”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在今年8月召開的中共佛山市順德區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表示,而當前,順德文化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文化品牌。

事實上,近年來,順德一直在挖掘文化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在發展鄉村遊、美食遊方面都做出了全市的示範效應。去年,順德全區旅遊總收入17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旅遊創匯4.86億美元,增長1.59%。全年共接待過夜遊客人數454.9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其中,逢簡水鄉在國慶黃金週期間就接待遊客24.8萬人次。

2019年除夕,順德光影文化展《鳳起滄瀾》在順峰山公園登場,以水幕、光影展現順德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文化底蘊、人文風俗、歷史故事、城市風貌等,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獲評為國家級“最佳文旅融合夜遊創意獎”;9月13日,作為廣東省“十三五”旅遊業發展重點規劃項目的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試營業,開創性地將文化旅遊、商業娛樂、休閒度假和生態溼地融為一體,成為大灣區新的文旅地標;11月2日,第一屆中國龍舟大獎賽暨2019佛山(國際)龍舟嘉年華在順德桂畔湖開鑼,這是繼中華龍舟大賽、中國龍舟公開賽之後,由中國龍舟協會主辦的第三個全國性高級別龍舟賽,全國41支龍舟強隊近900名運動員展開為期兩天的角逐。

更值得一提的是,11月1-7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順德美食文化周”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舉行,尋味順德、大灣區美食、“一帶一路”美食、灣區小食及文創展示區等五大美食展區130多個展位名廚薈萃、美食飄香,短短7天吸引超過50萬人次。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澳門、廣州、佛山(順德)弘揚特色飲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後,順德以美食為媒,加快融合灣區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交流的探索。

深挖本土資源 建設大灣區文化名城

在製造業轉型升級邁向智能化,生產性服務業持續提質增效的同時,文旅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內容和城市發展的軟實力體現,或將是順德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潛力所在。

郭文海提出,要抓住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文化創意產業機遇,建設大灣區文化名城。在新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方面,要學習青島國際啤酒節、澳門美食嘉年華經驗,引入市場資源,選建固定會址,融入順德元素,打造大灣區乃至全國有一流影響力的美食盛宴。以華僑城歡樂海岸、潭洲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勒流黃連順德廚藝博物館、大良蘇崗—舊寨片區改造提升等重點項目為引領,推動10個鎮(街道)規劃建設不同類型的美食集聚區,打造亮點紛呈、永不落幕的文化盛會。探索成立國資文化產業公司,撬動社會資本,培育有影響力的區域文化品牌。

此外,深入挖掘順德狀元文化、工業文化、華僑文化、粵劇文化等,精心打造一批新的文化地標。將順德古城片區打造成為傳承順德歷史文脈、展示城市文化底蘊的綜合功能片區;穩步推進順德美食博物館、華僑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文博場館建設,為城市增添文化記憶;繼續豐富光影文化展內涵,展現順德改革精神,呈現嶺南人文之美,將順峰山公園打造成全面展示順德獨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會客廳”。

指·標

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體系由城鎮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四個方面構建。其中城鎮化水平主要體現為二三產業比重之比,採用適中指標。即當一個地區的二三產業比重之比越接近一個適中數值,就表明該地區城鎮化水平越高。

數·據

2018年,順德全區生產總值(GDP)3163.9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5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774.40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342.98億元,增長3.5%。產業結構為1.4:56.1:4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