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作家寫章丘」鄉村振興專輯——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2019百名作家寫章丘”在區委宣傳部、區文聯的領導下,結合我區中心工作,將活動進一步推向深入。廣大作者積極深入生活,創作出許多飽含章丘元素、章丘故事、章丘文化的好文章,作品體現出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文字精美的特點。 現將部分優秀作品陸續推出,以饗讀者。

「百名作家寫章丘」鄉村振興專輯——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這槐角茶,蒲公英茶,是俺們村的特色品牌,嚐嚐。”坐在臨河而建的民宿之中,茶香撲面而來,身前的茶桌上,一溜兒各色茶,菊花茶,丹參茶,蒲公英茶,槐角茶,石斛茶,均為吳家村的自產品牌,工藝成熟,品質優良,已經遠銷省內外。

“白蓮藕是俺們村今年引進的新品種,脆嫩爽口,供不應求。”秋色正濃,在蓮池挖藕的村民自豪不已。

“俺們吳家莊園的草莓採摘馬上就要開始,喝牛奶的草莓咱章丘獨一份。”吳家莊園草莓大棚裡一片生機,採摘季即將到來。

“城裡人都羨慕俺們村呢,空氣好,環境好,住在花園裡一般。”朝陽社區前闖關東文化廣場上正在散步的老人樂呵呵的說。

吳家村,隸屬章丘區官莊街道,東距辦事處駐地1公里,是一個全村僅有435戶、1430人的小村,但在2018年,村集體收入達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000元。問土地要效益,向時代求發展,吳家村的村民在村委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一路走來,風雨兼程,初心不改。自2008年至今,全國“文明村”、“敬老文明號”,山東省“鄉村文明家園省級示範點”,濟南市首個“中華孝心示範村”,濟南市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山東省鄉村振興三澗溪示範區核心村等榮譽次第而來。

“萬物土中生,全靠雙手勤。”在吳家村的當家人張新林的的眼中,土地就是農民的血脈,生生不息,是曾經棲身的老屋,也是今日高樓林立的家園,是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也是今日幸福生活的源泉,農村,必須在土地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之路。

走過七年風雨的吳家莊園,老產業新思路,集藥材生產、加工、展銷、觀光、生態旅遊於一體,成為村中龍頭產業。舊村改造,新建成的朝陽社區,高樓林立,道路寬闊,緩步其中,便見扶疏花木,春賞花冬看雪,美麗鄉村名不虛傳。2018年又引進泉城百花園田園綜合體這一項目,通過創客基地,溼地公園,把互聯網引進鄉村建設,打造“三澗溪鄉村振興學院→吳家村鄉村振興大講堂→朱家峪新時代闖關東精神黨員培訓基地”三點組成的文化與人才振興路線,以及“花鳥魚蟲市場→文化創意產業園→章丘驛站”三點組成的生態與產業振興路線。2019年河畔人家精品民宿落成,青瓦白牆,枕水而居,臨窗而望,便是數畝荷塘,夏賞芙蕖秋食藕,不似江南勝似江南。

吳家莊園:七年試劍展鋒芒

吳家莊園,這名字帶著幾分傳統的端莊厚重,又帶著一股子農村人特有的闖勁兒。

章丘儒商文化淵源流長,舊軍孟家以其“祥”字號享譽全國,吳家村的為商之道也是有跡可循。相傳韓氏昭宋家族,晚清時期在濟南同高唐商人王玉巖開“花行”(棉花加工業),商號“阜成信”,成為章丘東南有名的富商。同時,其嫡系家族在又在吳家莊開辦酒廠作坊,廠址就是現在的酒店衚衕,僱工達30多人,生意興隆,紅極一時。時隔一個世紀,在吳家村這片土地上,吳家莊園以其特有的種植採摘加工銷售生態旅遊模式,再次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典範,崢嶸畢現。

2013年,吳家村利用舊村改造整理出的330畝土地,投資建設濟南市現代農業園區“吳家莊園”,建成13280平方米智能連棟溫室和3600平方米日光溫室,發展鐵皮石斛、丹參等中草藥產業與花卉苗木產業。七年來,吳家村委領導班子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緊跟時代步伐,先後引進草莓種植採摘,蓮藕種植,特色茶加工等極具地域特色產業項目。

走進吳家莊園,這邊日光溫室,鵝黃嫩綠,四時之花不敗,那邊草莓基地掛果累累,眼看著就到了收穫的季節。不遠處,藥圃中淡紫色的鐵皮石斛,生機盎然。新引進炒茶車間更是一色先進設備,茶香馥郁,讓人沉醉。花卉園藝的負責人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他自豪的說,我們基地的中藥生長週期長,藥性醇厚,質量上乘,在銷售藥材的同時,我們自己也負責深加工。同時,還利用咱鄉鎮南部山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生產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槐角茶,酸棗葉茶,蒲公英茶,丹參茶等特色保健茶,目前已經形成完整的生產銷售體系。由此也帶動周邊村莊的經濟發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昔日草莽山野,今日成為吳家莊園的天然藥材基地,而吳家莊園又積極吸納貧困戶和本村村民到莊園工作,既實現了貧困戶脫貧,又推動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增收致富,這或許就是人與土地最和諧的相處方式吧。

跨過村中新修建的人工河,便看見荷塘數畝,雖然過了荷葉田田、荷花映日的季節,卻正是蓮藕出水的時候。留的殘荷聽雨那是文人的雅緻,借的藕瓜興農卻是村領導班子為村民謀福祉的途徑。去年新引進的蓮藕,今年已經走上了百姓餐桌。

數年來,吳家村在實現產業振興的過程中,一直堅持“四跟四走”的產業扶貧路子: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發揮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農業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龍頭帶動作用,打造“扶強帶弱”的產業扶貧模式。統籌整合吳家村產業品牌和市場資源,採取資金持股、技術服務和經營管理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貧困村的扶貧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之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2017年吳家莊園代銷盆崖村的小米、蘿蔔,趙八洞及閻家峪的蒲公英等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0餘萬元,帶動了7個貧困村200餘名貧困群眾每人實現增收500元。

新型市場,電商落戶,雙線並行,在走傳統銷售路線的同時,村黨委領導班子研究決定,引進優秀創業人才,整合各類資源,打造以吳家莊園農產品展示中心為載體的京東章丘館,展示獨具特色的扶貧農副產品。在吳家莊園農產品展示中心,吳家莊園的槐角茶,華民的鐵鍋,石匣的小米,石門的黑豬肉,居易的醬油,垛莊的核桃,真是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這裡,已經成為章丘農副產品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的窗口。

今日的吳家莊園,已成一處“集藥材生產、加工、展銷、科普教育、觀光、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土地,在吳家人的手中,煥發出了嶄新的生機。

「百名作家寫章丘」鄉村振興專輯——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花海築夢:桃源入世留鄉愁

社區電梯樓房,出門花海長廊,雨天湖中泛舟,河畔人家溫酒。

走進吳家村,現代化的朝陽社區與青瓦白牆的傳統民宿毗鄰,村中8000立方米的人工湖碧波盪漾,偶有垂釣人悠然自得。昔日雜亂的養殖區已經被花海林濤覆蓋,緩步其中,不時遇見鶴髮老者滿面含笑,垂髫孩童引伴呼朋。若是春日,定然是海棠花開櫻花落,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幾疑身在古人筆下的世外桃源。此刻,彷彿在時尚與傳統的間隙穿行,在歲月的光影之中徜徉。

2018年,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章丘市結合村莊特點,注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打造,保持鄉土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2019年,吳家村投資700萬元實施吳家村美麗示範村建設,投資四億元,引進由一景環美(北京)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北京章丘商會(公司董事長景華為北京章丘商會黨委書記、副會長)作為項目支持單位,佔地面積3000畝的吳家花海田園綜合體項目,包括立體花海、生態林海、綠色養殖等示範基地,河畔人家精品民宿,打造經十路沿線朱家峪-吳家鄉村振興精品路線。

而今,吳家村區域之內的花海已初見規模,櫻花成片,海棠掛果,虞美人、香石竹、魯冰花等多年生草本花卉形成花海景觀,青年創客產業基地、高檔花卉苗木研究所(園藝中心)、精品苗木繁育基地,配套雨水收集展示區、草坪開放示範區、生態停車場、立體綠化系統、水生植物淨化系統陸續投入使用。

為促進鄉村旅遊,吳家村於2019年成立山東吳家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首批四家精品民宿落成。周邊人工河道藻荇叢生,石橋飛架,遠遠看去均為傳統四合院,白牆青瓦若一痕水墨,推門而入卻別有洞天,茶社陶藝,農舍田園,風格迥異,特色鮮明。院內或植修竹百竿,或菜畦碧綠,或涼亭飛簷,或花木扶疏,以適應各類遊客的需求。無一例外的是,內部設施高標準嚴要求,標準間衛生舒適,餐廳寬敞明亮,配備的自助式廚房還可為擅長美食的遊客朋友提供小試身手的機會。門外小橋流水,院內田園風光,夏日可領略荷塘月色的江南風情,秋日可品嚐飄香瓜果的豐碩甜美。民宿提供的食材均來自吳家莊園,從源頭上保證飲食健康與新鮮,讓廣大遊客享受採摘果蔬時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在青年農業創業智谷的大門上,有兩行醒目的大字:“讓農村對青年發展更友好,讓青年對農村發展更有為!”曾幾何時,農村成了青年逃離的戰場,曾幾何時,故鄉成了遊子筆下的鄉愁,而今日的吳家村,則為有熱血有激情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採用“互聯網+鄉村振興”的模式,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強村富民之路。

負責花海田園項目的李主任,年輕而穩重,說起建設之中的乾河溼地文化公園的前景,說起園藝中心未來的藍圖,也說起當前黨委政府對花海田園綜合體的認同與支持,那份執著的熱情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名員工。

“你看,這樹上的海棠成熟之後是可以吃的,還可以深加工成系列產品,為鄉親們帶來經濟效益。”在這裡,經濟效益與精神文明並駕齊驅,實實在在為百姓謀福利,踏踏實實為村民求發展,是每一個固守家園的創業者心底裡最坦誠的聲音。

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什麼是鄉愁?鄉愁就是你離開後內心深處的想念。是身處繁華都市的遊子心底裡隱匿的一縷痛憷,是血脈深處生生不息的呼喚,是兒時的青山、綠水、白雲……記得住鄉愁便是要求我們保持鄉村傳統建築特色,傳承發展純樸鄉風、優良傳統道德。

東晉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人是“為避秦時亂來此絕境”,今日的吳家人打造的精品民宿花海田園則是為遠離城市喧囂的人們,創造了一方親近自然的精神家園。

以孝傳家:弘揚美德樹新風

“快快,善行義舉四德榜揭曉,看看這期上榜的是哪家?”

“俺家兒媳婦上榜好媳婦榜了,歡喜著呢。”

“老嫂子,俺們得像你學習,爭取下一期俺也上好婆婆榜。”

朝陽社區的宣傳欄前人頭攢動,笑逐顏開的大嬸大媽們喜滋滋的尋找著自己或家人的名字。

四德榜,好媳婦榜,好婆婆榜,好人榜,已經成為吳家村表彰村中家庭和睦的傳統形式,多年來頗受村民的歡迎,孝道文化若無聲春雨滋潤著吳家人的心田,生根發芽,開出幸福之花。

「百名作家寫章丘」鄉村振興專輯——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打造宜居社區,倡導孝德傳家。自2008年開始,在村支部書記張新林的帶領下,吳家村黨支部啟動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現已建成公寓樓34棟1320戶,高標準的闖關東文化廣場投入使用多年,,配套建設了社區服務中心、商貿市場、農機大院等。社區內實現水、電、路、有線、網絡、天然氣、暖氣“七通”。社區內所有道路硬化、綠化、亮化,按照城鄉環衛一體化要求,對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存放,垃圾日產日清,道路全天保潔。

走進吳家村,隨處可見的“孝”文化的影子,小區張貼宣傳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年來,村裡出臺了完善的尊老敬老規定等規章制度,每年為60歲以上老人支付合作醫療、新農保、意外傷害保險等費用。每年為老人發放1200元的生活補貼,為老人免費查體。同時,積極開展各類“以孝治村”的活動,成立孝心藝術團,樹孝風、開講堂、做孝事、定孝制。短短几年,村中就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孝老愛親模範,村民素質也大幅度提高。

為了讓村中孤寡老人能“老有所養”,村裡出資建老年公寓,推動居家養老。自2011年起,投資1180多萬元率先建設“居家式養老”模式的老年公寓兩棟,解決了社區91戶老年人的居住問題。

「百名作家寫章丘」鄉村振興專輯——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村裡還定期開展文化活動,提升群眾幸福感。村裡有集學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文化大院,配套建設了農家書屋、書法繪畫室、健身活動室等設施。在社區中心還有佔地面積7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式廣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成就,凝聚改革發展共識,營造幹事創業、奮發有為、敢於擔當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吳家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敬老文明號”、山東省“鄉村文明家園省級示範點”、濟南市首個“中華孝心示範村”、濟南市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山東省鄉村振興三澗溪示範區核心村。

「百名作家寫章丘」鄉村振興專輯——吳家村:桃源入世,築夢花海

站在中心大街,仰望在吳家莊園門前的牌坊,上面鏨刻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逢盛世駕長風捧舉起朝陽燦爛”,下聯是:“路漫漫越千年哺育了子孝孫賢。”或許,在吳家村經濟繁榮的表象之下,傳承數千年的“孝道”才是砥礪前行的吳家人固守的精魂吧!

簫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章丘作家協會會員,自媒體專欄作家,2019年出版長篇小說《何其有幸遇見你》、散文集《食物.戀》。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24小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監製:你好章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