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改調解的難題,為什麼一到這個90後手裡就迎刃而解?

舊改調解的難題,為什麼一到這個90後手裡就迎刃而解?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文、圖

今天,楊浦區大橋街道88街坊徵收基地“二次徵詢”正式簽約首日,協議達到生效比例條件。88街坊徵收基地“二次徵詢”的成功,標誌著今年楊浦完成徵收超過10000戶。

在所有的在場工作人員中,“90後”老孃舅李陽陽顯得有些特別,儘管年紀很輕,但因為有口皆碑,在居民中他成了紅人。身體抱恙的他一直“不敢”去動手術,因為動手術後他就開不了口,搭不了平臺了。希望等今天這個節點後再去就醫。

旧改调解的难题,为什么一到这个90后手里就迎刃而解?

為堅守到最後一天推遲手術

“我昨天搭平臺搭了12個時間。私房共有人的情況很特殊,有失蹤的、有死亡的、有在外地的。談到晚上的時候,有個安置對象要上夜班去了,然後我們在那邊等他上好班回來繼續搭平臺。”坐在記者面前的1991年出生的李陽陽看上去不太像“90後”,聲音嘶啞的他說話十分老成。這位大橋街道88街坊舊改徵收基地的“90後”老孃舅,年紀輕輕就自創了一套“李陽陽工作法”,搭平臺成功率高達90%以上。

李陽陽吐露說,之前他對舊改徵收工作一無所知,幾個月前他只是參加了大橋街道90街坊舊改工作,為家庭矛盾突出的居民搭建了15次平臺,竟成功了14例。如今,參加大橋街道88街坊舊改工作,搭建22次平臺成功了20例,成功比例90.91%。“我在做90街坊舊改的時候,聽經辦人說、聽律師說,學到了很多技巧和方式方法。我覺得自己有點調解的才能,在調解和搭平臺小有名氣,很多人會找我來做協調工作。這次在88街坊舊改又做出了一點名氣,找我做協調工作的人越來越多。經辦人搭平臺時會經常叫我一起搭,我基本上是為‘重點戶’搭平臺。”

李陽陽的喉嚨有一陣一直不舒服,今年10月下旬到醫院檢查,扁桃體上照出了一塊陰影。醫生建議他儘快動手術。“可以不動手術嗎?”他弱弱地問。醫生明確告知:“動了手術才能知道是惡性還是良性的。雖然恢復期不長,但肯定要影響講話的。”

“那怎麼行!”李陽陽急了。“基地矛盾爆發早,平臺搭建多。不要說手術後恢復期影響開口講話,就是按時動手術,眼下基地上下都在鼓足勁加油幹,有很多平臺要搭,有很多矛盾要調解,我怎麼能離開崗位?在11月14日不完成預簽約任務,我寧可不動手術。”

醫生拗不過有點倔的李陽陽,同意將手術延期到11月16日,但要求他多休息,少說話。

“就這麼定了!”從醫院回到舊改基地,李陽陽講話的語速加快了,走路的速度加快了,搭平臺的頻率加快了,幾乎每天是第一個到基地,最後一個回家。

旧改调解的难题,为什么一到这个90后手里就迎刃而解?

隨機應變贏得領導、居民交口稱讚

杭州路居委會主任蔡永華介紹說:“他能吃透政策,充分發揮自己善於調解的特長,用‘青年人對話青年人’的方式,首先做好產權人第三代的思想工作。搭平臺越多,成功越多,找他的人也越多。很多經辦人都預約他搭平臺,每天時間都排得滿滿的。”

居委幹部朱老師說:“居民不喜歡與說話比較生硬的人交流,陽陽他年紀輕,腦子比我們活絡。他會隨機應變,從來不會和居民‘扳道理’,對每個人的調解策略會不同,用各種方法迂迴作戰。”

居住在杭州路的居民顧阿姨說:“我今年60多歲了,我家兄弟姐妹6個,加上第三代,人口多,一拆遷,矛盾太多。我天天睡不好覺,不曉得哪一天全家人會鬧翻。聽說陽陽有辦法調解,我趕快直接去找他。陽陽脾氣真的好,他搭平臺調解,不要看他年紀輕,調解起來真的像是‘老孃舅’,擺出問題一一商量解決,結果矛盾統統解決了。真的很感謝他,我一定要送錦旗!”

有一天,李陽陽早早來到基地,為即將搭建的4個平臺做準備工作。杭州路居民區總支書記周美珍隨之趕到,問他早飯吃了沒有。得知沒有吃過早飯,她聲音大了:“你不要不把自己當自己,身體要當心。今天要忙一天,早飯一定要吃的。”說完,她招呼同事買來早飯,逼李陽陽吃了早飯再工作。

周書記一直把李陽陽當成是自己的兒子,心疼地說:“陽陽這個人很謙遜,做事比較有公信力。他自己又喜歡這項工作,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成功率特別高,我們都喜歡他。但有一點不好,他老是這樣忘我工作。要麼早飯不吃,要麼中飯來不及吃,要麼晚飯不及時吃。”

耗時9個多小時搭建的4個平臺,成功了3例,為三戶人家先保住了“大蛋糕”。另外一戶人家想再考慮考慮,過兩天再給答覆。當然,過了兩天之後,李陽陽是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再考慮考慮”家庭的,他要竭盡全力再為這家居民做思想工作。

“88街坊與90街坊相比較,最大特點是私房多,矛盾突出,因此平臺搭得比較早。居委書記、主任衝在最前面,指導我們工作,要我們盡情施展才華,我們年輕人敢說敢當。加上居委幹部積極配合我,主動去找居民談,再把情況反饋給我,這就是給我了敢說敢當的機會,我才會成功。”

==舊改故事==

一家四口擠在9.5平米的蝸居

今年57歲周輝盼舊改已經盼了40多年。之前,他一家四口擠在100多年的老宅裡,父親、他和女兒都在那裡出生。整個蝸居僅9.5平方米,他搭出了一個閣樓,94歲的老父親住樓下,他和妻子、女兒擠在閣樓。直到7月底搬走前,他們還是過著拎馬桶的日子。

周輝告訴記者,老家對面就是28路、135路車站,早上剎車聲不斷,一旦路邊有大車開過感覺整個房子都會震動。“有幾次我到外面住賓館,竟然睡不著了。你猜是為什麼?因為太安靜了。平時,老宅里老鼠、蟑螂不斷。我們只能把它們當‘寵物’養。”

這次舊改徵收,周輝選擇了貨幣安置。“85後”女兒早早選定了松江泗涇地鐵站旁的一套房子,付了定金。“目前我們在小區借了套房子。就等貨幣一到位,付了尾款,就能入住新房子了。”

大橋街道88街坊堪稱是楊浦大橋板塊最難啃的舊改基地。項目地塊內房屋建造時間較長,均為舊裡房屋,由於年久失修,房屋結構破舊,牆體開裂、屋頂滲水等情況頻發,每逢夏季大雨、颱風、暴雨等自然現象時,房屋內積水現象較嚴重。

在對近兩年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實施效果充分評估的基礎上,楊浦區對房屋徵收補償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堅持房屋徵收補償方案一竿子到底,設立“首日生效簽約獎”。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