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自古人傑地靈,雲南出過的歷史名人

雲南省,簡稱“雲”或“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界於北緯21°8′-29°15′,東經97°31′-106°11′之間,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雲南省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雲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8.64%。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雲南省地跨長江、珠江、元江、瀾滄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雲南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屬高原山地氣候。

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戰國時期,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 ,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彩雲之南,人傑地靈,自古至今,孕育了不少文人英雄。

雲南自古人傑地靈,雲南出過的歷史名人

雲南名人,古代:莊礄,鄭和,孫髯,蘭茂

皮邏閣,沐英,雍闓,李恢,呂凱,爨習,孟獲,孟琰,爨寶子,閣羅鳳,段思平,段功,段正淳,段正嚴,張勝溫,把匝剌瓦爾密,木青,木增,楊一清,傅宗龍,雷躍龍,張志淳,李元陽,沐天波,沐劍屏,杜文秀,朱嶟,錢灃,何桂清

近現當代:李公樸,盧漢,唐繼堯,聶耳,艾思奇,龍雲,熊慶來,卓琳,袁嘉穀,李根源,顧品珍,周保中,張開儒,楚圖南,楊增新,楊傑,張衝,曾澤生,寸開泰,曲煥章,浦在廷,庾恩暘,張耀曾,馬堅,和志強,張麗珠,羅炳輝,刀安仁,寸性奇,張問德,侯松容,徐洪剛,繆雲臺,姜亮夫,方國瑜,劉堯漢,李埏,朱培德,鄭易里,鄭成思,李椿萱,張在明,李家明,宋文驄,王希季,孫漢董,胡永康,戴永年,陳景,張亞平,王祖訓,寸尊福,朱啟,陳世俊,馬子龍,楊善洲,桂濤聲,史光柱,褚時健,普朝柱,王兟,楊麗萍,馬雅舒

雲南自古人傑地靈,雲南出過的歷史名人

擇其重要者簡介:

鄭和(1371-1433),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十歲時被入侵雲南的明軍擄走,成為太監入朱棣府中。為朱棣立下赫赫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1405-1433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羅炳輝

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之一

羅炳輝(1897.12-1946.6)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漢族貧苦家庭。17歲離開家鄉,到昆明參加了滇軍,作戰勇敢從士兵升至營長,曾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率眾舉行了著名的吉安起義。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歷任紅軍獨立第五團團長、紅六軍第二旅旅長、紅六軍二縱隊司令員、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1934年10月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1938年1月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開展統戰工作。1939年5月任第五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皖中。

聶耳,天才音樂家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4歲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彭寂寬過著貧苦的生活。很小的時候,聶耳對音樂的興趣和才能就顯露出來,他喜愛玉溪的花燈、滇劇,小學時就會演奏笛子、二胡、三絃、月琴等民族樂器。1927年他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他自學了小提琴,鋼琴,並與友人組辦了“九九音樂社”。在這之後,聶耳便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活。先後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畢業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同時譜寫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曉》、《昭君出塞》等民間器樂合奏曲。1935年,創作了偉大的《義勇軍進行曲》,不幸的是聶耳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年僅23歲。

雖然聶耳生於昆明,但他從小就受到來自家鄉玉溪文化的薰陶,特別是音樂文化,比如玉溪的花燈。當然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他流淌著一半傣族人的血統,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給了他很好的音樂啟迪。

袁嘉穀

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

袁嘉穀(1872-1937年),21歲到昆明應試,22歲應科試,23歲應優貢試,又應鄉試,因常列榜首,被學友尊為“課(考試)王”。31歲再次應試,榜發,取在二甲第六十二名,入翰林院。不久清廷開“經濟(經世濟民)特科”,袁嘉穀名列一等一名俗謂中了狀元。1921年,袁嘉穀任雲南省立圖書館館長,1922年,雲南第一所大學私立東陸大學(即今雲南大學前身)任教。

袁嘉穀在雲大執教十餘年,是雲南文化名人,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袁嘉穀的字,自創一體,世稱“袁家書”。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現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袁嘉穀是教育史上負責編寫中小學教科書的第一人。

皮邏閣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併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後又加封"上柱國",並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龍雲

龍雲(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雲,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為唐繼部將,1927年胡若愚等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成功,龍雲相繼任雲南省常務委員員主席、38軍軍長、雲南省政府主席、13路軍總指揮、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滇黔綏靖公署主任。抗日戰爭時期,組織第58軍、第60軍參加中原抗日,後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等職。

唐繼堯

唐繼堯 (公元1883~1927年)字螢賡,別號東大陸主人,會澤人,清癢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員。1909年回滇後歷任清陸軍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陸軍講武堂教官、監督、新軍管長。1912年率軍北伐,任貴州都督,次年調任雲南都督。19015年與蔡鍔等通電全國反對袁世凱稱帝,任護國都督兼第三軍總司令。

熊慶來(公元1893~1969年)字迪之,彌勒人。曾赴比利時、法國留學,專攻數學,獲碩士學位。在法發表《無窮極之極函數問題》等論文,嶄露頭角。1920年創辦清華大學算學系及研究部,陸續寫成《高等數學分析》、《方程式論》等著作。1932年赴蘇黎世參加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後留法國從事數學研究,撰寫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極的亞純函數》等論文,其創見被學術界稱之為“熊氏定律”,1934年回國,重主清華大學算學系。

盧漢

盧漢(公元1896~1974年),原名邦漢,字永衡,昭通人,彝族。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戰爭時期任第60軍軍長,參加臺兒莊戰役,後任第13軍團軍團長、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勝利,率滇軍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龍雲被迫下臺後,調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任雲南省臨時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職。盧漢繼龍雲之後,在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為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的重要人物。

雲南自古人傑地靈,雲南出過的歷史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