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董大,原名董庭蘭,開元天寶年間著名琴師、音樂家。在家行大,世人稱其為董大。董大可謂天才,一生清貧,卻給我們留下了《大胡茄》、《小胡茄》、《頤真》等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他的弟子也很出名,我們熟知的有鄭宥,善“沈聲”、“祝聲”,另一位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稱為“沈、祝兩家皆絕倒”,可見水平之高,也為當時人稱頌。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董大五十歲之前的境遇,史書著墨不多,我們只知道他家底殷實,卻不事詩書,整日浪跡市井,過著“隨心、隨意、隨性”的生活。很快家資被他揮霍殆盡,只好乞討為生。

董大明顯是個不會管理自己的人,這或許是“天才”的共性,倘若他能在家底尚且殷實之際,做一些所謂的“正事”,或讀書做官,或經營田產,一生絕對不至於那麼困頓潦倒。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可是“天才”永遠都是隨性而為的,他們從來都是自視清高,視金錢如糞土。你不愛財,財不愛你,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要生存,都希望過著“體面”的生活,錢是血脈,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另一位“天才”蘇老泉是40歲開始發奮讀書的,董大更是任性,到了50歲才知道要做些“正事”,於是學習詩書,並且拜鳳州參軍陳懷古為師,學習“沈家聲”、“祝家聲”,把自己擅長的《胡茄》整理成琴譜。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天才”畢竟是“天才”,董大一努力,就沒其他普通人啥事了。很快他就超越了老師陳懷古,聲名遠播,世人皆知。唐朝詩人李欣曾作詩《聽董大彈胡茄聲》,開頭幾句寫的是:“蔡女昔造胡茄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白雪。”

我們熟識董大,概是因為唐朝大詩人高適寫的《別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大與高適相識的時候,已經天下聞名了,而高適送別董大,他們相識也一定是很久了,不然不會有那麼深的感情。名人的“朋友圈”,大多還是名人,談不上是誰沾了誰的光,只不過歲月流逝,高適的詩名更加為後人所知罷了,而在當時,董大的名聲卻是一點不比高適“遜色”的。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高適不可能和很普通的人做朋友的,能成為高適的知己,肯定有高適特別欣賞的地方。這個道理放在今天,依然適用。

“丈夫貧賤應為足,今日相逢無酒錢”,此句可以看出,在高適別董大的時候,董大依然是“不達”的,他就像天上的鳥兒一樣,隨遇而安,四處飄蕩。天寶末年,董大應宰相房琯的邀請做了“清客”,專門負責“音律”方面的事。後來房琯因為攻打長安城,紙上談兵,遭到大敗(文人打仗,畢竟差一點兒)被貶。董大的“好日子”也告一段落,不是杜甫捨命說情,說不定腦殼早掉了。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離開房琯之後,董大又回到了隴西老家,繼續山村生活。只到公元765年去世,享年70歲。

通過董大的故事,是我們明白了幾個道理:

第一,學習的時要趕早,實在太晚的話,也不要放棄,夢想從來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堅持,晚點也沒什麼;

第二,不管什麼時候,不要“玩物喪志”,更不要無限“沉淪”,要有個好身體,不然一切都等於零;

別董大: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第三,不要過於清高或者佯裝清高,談錢沒什麼醜的,要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和緊迫感,掙點錢,沒什麼錯。不要淪落到到“丈夫貧賤應為足,今日相逢無酒錢”這種“不達”的狀態,更不要讓“妻兒老小”衣食成憂。不管你做什麼職業,哪怕是“無業”,也不要讓自己陷入這種“窘境”。

離別容易相聚難,願我們相遇之時,都有“酒錢”,痛飲三百杯,彼此“不差錢”!

特別聲明:個別圖片取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先表示感謝。

海舟原創,敬請關注。誠意十足,乾貨滿滿。欣喜相逢,相知相悅。把酒詩話,引吭高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