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提琴——小提琴中的“蒙娜丽莎”

​西方音乐史上有一位被公认为最伟大的制琴师,名叫斯特拉迪瓦里。他一辈子制作了1000把大提琴和小提琴,仅传世的作品就有700多件。其中就有一把非常有名的血红色小提琴,名叫“吉布森”。今天我们就从这把红色小提琴聊起。

红色小提琴——小提琴中的“蒙娜丽莎”

吉布森1713年,由斯特拉迪瓦里制作完成,它的第一位拥有者就是英国著名小提琴家吉布森教授,这把琴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之后吉布森教授将小提琴赠送给了好朋友,另一位小提琴家胡贝尔曼,从此开启了“奇妙之旅”。

这位胡贝尔曼小提琴家,不知道是心太大,还是和大众一样对送给自己的东西不太上心,竟然先后两次弄丢了红色小提琴。一次在维也纳演出被盗,所幸警方及时破案找了回来;另一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他把琴放在休息室,又被小偷偷走了。这次红色小提琴就彻底离开了胡贝尔曼。

红色小提琴——小提琴中的“蒙娜丽莎”

这位偷走琴的小偷,不懂得琴的价值,由于手上急着用钱,就拿到夜总会上叫卖。恰好被同在夜总会拉琴的琴师奥尔特曼碰到,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把红色小提琴是个宝贝。在弄清楚叫卖者不懂琴后,他假装很不在意,讨价还价,最终以1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把小提琴。100美金在当时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奥尔特曼因此还被妻子训斥。但是奥尔特曼知道,他捡到了宝贝。从此奥尔特曼对这把红色小提琴爱不释手。但是他担心琴被盗,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把小提琴的真实身份。直到临死前,他怕妻子不懂得珍藏宝物,变卖自己的东西,他才告诉妻子红色小提琴的真实身份。

之后,红色小提琴一夜成名,又几经辗转,“吉布森”现由世界最顶尖的小提琴家约夏·贝尔持有,身价500万美元。约夏·贝尔每年200多场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都带着这把“红色小提琴”。场场爆满,经常一票难求。很多人不仅仅是喜欢约夏·贝尔的演奏,更多的是想一睹“身世离奇”的红色小提琴。最后红色小提琴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红色小提琴》,再次名噪一时。

红色小提琴——小提琴中的“蒙娜丽莎”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到底这把红色小提琴比其他优质小提琴好在哪里呢?它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能够让声音升华成人间仙曲吗?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红色小提琴的材质和工艺的确是精湛,毫无疑问出自名家之手。它的各个方面都要比普通小提琴甚至是一般顶级小提琴好很多。但究其本质,它对演奏的音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加成。红色小提琴的神奇效果,大多来自其背后的故事和各种“精英”、“名气”的粉饰。

持有者约夏·贝尔本人就做了这样的实验。2007年1月12日,他乔装打扮成街头艺人,站在美国华盛顿地铁站卖艺,他就用这把身世显赫的天价红色小提琴,演奏了六首巴赫最著名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在45分钟卖力的演出过程中,共有1097人经过,有的驻足欣赏,有的压根儿就没在意。最终仅有27名路人共给了赏钱32.17美金。这其中还有20美金是有一位老太太认出了演奏者就是约夏·贝尔。事后采访老太太,她说真没想到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平时生活竟这么辛苦,于是慷慨的捐给了他20美金。

同样的人、同样的琴、同样的曲、同样的组合,在市井和在高雅的殿堂受到的待遇完全不一样。对于普通人而言,红色小提琴和普通琴别无二致,没有什么特殊的加成。去掉了物质本身之外的各种“背景”和抽象“意义”,删除了各种名家、名琴的光环后,平庸和精品很多时候分得并没有那么清楚。

这就是为什么达芬奇最优秀的作品并不是“蒙娜丽莎”,为什么梵高在世的时候,只卖出去了一幅画,为什么米勒生前的画作连给孩子换几双童鞋都困难。因为没有人去解释他们的伟大,没有人为他们做背书,更没有平台让他们的作品“与众不同”。而一旦有质量的作品碰上了合适的解释,其价值就立即飙升。这就是为什么安迪·沃霍尔的复印画都能卖出天价,马塞尔·杜尚的一个普通小便池也能被载入了史册。

红色小提琴——小提琴中的“蒙娜丽莎”

我们总说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可是很多时候成功的天才都是99%的解释加1%的努力。就像劳力士和LV皮包,有了品牌的加持,它们背后的意义就是价值。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相比于动物,我们没有高大的鹿角,没有美丽的尾巴,供我们炫耀自身的特殊。所以能和各种普通、平庸区分开来的“意义”就成为了标榜我们身份和地位的最佳工具。对于很多人而言,奢侈品的功能并不在于使用,人们最看重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抽象意义和强大解释力。毕竟,奢侈品、豪车、名表一出现,什么都不用说,它们就在向你周围的人宣布你的经济或社会地位。

最后问大家,在你了解了以上背景之后,你还会花天价购买奢侈品吗?欢迎互动。这是与您分享的第481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

注释:创作材料来自得到APP郝广才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