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正文共2678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今年9月阿里创始人马云退休后,有媒体问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接班人为什么是财务而不是HR?


这个段子戳中了很多HR从业者痛点:

人才和资金对公司来说同等重要。我们要像管理资金一样的去管理人才。

那凭什么管钱的CFO比管人的CHO拿更高的薪酬、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光辉国际北美业务负责人艾维·贝克说:

“CHRO的价值被普遍低估了,他们的薪资水平通常只有CFO的50%~60%,在选择CEO接班人时,通常也不会考虑CHRO。”

拉姆·查兰在《识人用人》(我们推出的第一期读书笔记重点拆解了《识人用人》中的敏捷型组织,具体内容可以点击阅读《Facebook、海尔、麦肯锡都在用的组织形式,到底有多牛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个不正常的现象,在通过对很多国际标杆企业的调查研究,他就HR应该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给出了很多建设性观点。观察员通过本文为大家分享大师最精彩的干货。

拉姆·查兰把企业人力资源一把手定义为CHRO,观察员认为这个定义不适合中国企业,我们对HR一把手的称谓更多的是HRD,HRVP、CPO等,为避免混淆,观察员统一称为HR一把手。

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这几年企业人力资源都在喊转型变革,但能取得效果的屈指可数。拉姆·查兰认为光有理念还不够,还需要能落地的方法和持续行动。


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人力资源一把手要足够优秀,精通业务是必选项;

2、拆分人力资源部,让有限的精力去做战略性、高价值的东西;

3、HR要去贴近业务,更要吸引优秀的业务人才加入队伍中来;

4、业务单元有HRBP还不够,还要有TVL。

一、HR一把手不行,公司变革无从谈起


企业人力资源变革是否能成功,离不开公司CEO以及其他核心层的支持,即在顶层组建G3团队。

但是有个前提条件:

这个HR的一把手必须足够优秀!


那什么样的一把手才能担负起变革组织、重塑人力资源的重任呢?

美国泰科公司的CHRO拉里·科特斯洛就是个优秀的例子,他被CEO称赞为“最具战略思维的高管之一”。


科特斯洛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源于他身上几个关键因素:

1、精通业务:这是成为主导变革一把手的首要条件。


阿里巴巴CPO童文红曾表示:

“人力资源不见得非要找一个HR专业的人来负责这件事,但一定要找一个最懂你们公司、懂业务的人来。”

HR负责人要懂业务,最好的方式是去做业务、有意识深入一线与业务人员接触交流、勇敢地在业务及战略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2、善于发现内部人才并将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同时关注外部人才,持续提升核心人才水平,保持竞争优势;

3、善于进行组织诊断,发现问题并修正问题、敢于打破现状,推动组织变革;

4、胜任G3并懂得与CFO协同合作:有能力把人力资源同业务运营、公司战略相结合,在关键议题上能做出决策;同时理解财务工作,与CFO紧密合作;

5、正直勇敢,敢于讲真话,有大局观,不计较个人私利。

二、请拆掉人力资源部

很多从业者都明白,人力资源能够在企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但是尴尬的是很多HR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
了薪酬福利、政策制度这些琐碎工作上。

拉姆·查兰把人力资源工作分为两类:

一是行政性的、重复的工作。如薪酬福利、员工激励、员工帮助等;

二是战略性、创造性相对较高的工作。如人才战略、组织发展、关键人才招聘与培养等,而这恰恰是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工作。

将人力资源部门拆成两个部分,分工处理两类不同的工作。

这种思路其实在国内已有尝试。

比如华为公司在2018年提出:

“把原来在人力资源部具体管人的权限拿出来,建立一个总干部部”。

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一方面,对于重复、低价值的工作。

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外包、成立共享服务中心(SSC)等方式,这些手段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将节省下来的资源持续投入到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中去。

三、为什么HR总贴近不了业务?


人力资源要贴近业务、为业务创造价值,很遗憾这个口号喊了20多年,至今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

什么原因?

第一、现有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跟上时代需求。


过去很多人都把人力资源等同于发工资、做福利这些行政事务,从业人员都是毕业就从事人力资源。

现在不一样了,根据光辉国际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有41%的CHRO表示很难找到精通业务、懂数据的HR人才。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业务能力迫在眉睫。


第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业务骨干、战略人才不愿意加入人力资源,觉得hr没前途、薪资低。


怎么解决?

一是CEO和HR负责人要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的角色,最明显的就是把HR一把手和CFO放到同等地位。

二是人力资源一把手突破传统的招募思路和渠道。


比如谷歌公司前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就用了“3个1/3”的方法来打造人力资源部门,即1/3的人是传统人力资源背景,1/3来自战略咨询公司,还有1/3则是数据分析方面的专家。

三、双向轮岗

现在很多公司采用的单向轮岗制度,能够帮助科班的HR了解业务。

但这个制度的作用其实很受限,HR对业务的理解有限、其他职能的人不愿意加入人力资源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而双向轮岗就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制度:

让有潜力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人员双向流动轮岗,帮助业务加深对组织人才工作的理解,也是吸引优秀业务人才的重要手段。

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要推动这个制度落实并不容易,光靠人力资部门及其一把手无法落地。

必须由领导者亲自主导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比如要担任HRD,必须有相应的业务经验,同理要担任业务部门的领导,就必须有人力资源经验。


美国健康保险巨头哈门那就是通过轮岗完成HR体系升级。该公司的CHRO蒂姆·胡瓦尔在CEO的支持下推动轮岗制度:

鼓励HR和业务骨干主动请缨去轮岗,轮岗期间岗位保留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轮岗期满可以选择回原部门或其他部门。


其中有个叫安吉拉的HRM,她去医疗保险质量部门轮岗了一年之后回来做HRBP。这段轮岗经历让她收获很多。


“轮岗之后,我会从业务负责人的角度来考量人力资源工作,深入思考到底哪些组织人才举措最能为业务创造价值;


对于人力资源相关工作,我也不会局限于自己的汇报部门和业绩目标,而是会主动地从整个人力资源体系、公司大局出发,思考如何为业务发展、为组织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建立基层业务单元的G3团队


顶层有三人核心小组(G3),要想深化变革,可以考虑将G3落地到业务单元,即由业务、财务、人力资源负责人组成的单元G3。

拉姆·查兰:是时候炸掉人力资源部了


这个小组中HR负责人不能只是HRBP,只是给业务负责人提供建议,而应该是关键决策的重要推手。

作者给这个新角色起了个名字—人才价值官(Talent value leader)。


这个TVL主要的职责是干什么?

1、主导组织人才的相关政策,对组织绩效和人才绩效负责,但很多人的决定权还在于业务领导;

2、为业务转型、打造敏捷组织查阅,今天我们继续拆解招到急需的人才、有针对性进行组织设计;

3、从业务队伍吸纳优秀人才充实HR队伍。

一家公司人力资源变革效果如何、组织有没有便捷起来,看看你们组织单元里有没有TVL就知道了。

下一次,我们将与您深入分享黑岩集团是如何通过内部人才培养与挖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管公司。敬请期待第3期《这家公司用30年创造一个神话,拉姆查兰用一句话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