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記芝陽鎮張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紅泉(圖)

今年7月,位於韓城市南部山區的芝陽鎮張家莊村終於通了自來水,作為全市少見的沒有水吃的村子,當張家莊村村民在家裡看著白花花的自來水從水管流出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他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用來感謝駐村第一書記李紅泉。

“吃水不忘挖井人”——記芝陽鎮張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紅泉(圖)

2017年,李紅泉作為韓城市工商聯工作人員下派到芝陽鎮擔任第一書記,當時由於單位人手不足,領導決定下派人員時,有著23年工齡的李紅泉主動要求到村上去。他這樣做,一方面為了照顧年紀大的同志和家裡孩子還小的女同事;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使然”。“我就願意幹事,既然組織需要,我就想去好好幹一番事業,為脫貧攻堅盡一份力。”李紅泉說。

2017年5月12日,李紅泉走出舒適的辦公室,來到芝陽鎮壽寺村擔任第一書記,就這樣走進了田間地頭、走進了農民群眾的生活中。之後的一年,他適應著身份的轉換,學習基層工作經驗,承受著和妻兒的聚少離多。為了走進群眾心裡,他頂著烈日修水管,下著大雨抬三輪;為做好主導產業的幫扶工作,他四處託人牽線搭橋,開展技術講座、辦理花椒保險、建立農產品交易市場;父親的心臟支架手術,他只在床頭盡孝了兩個鐘頭。但在他的工作日誌上,卻詳細記載了每一名貧困戶和其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每天不忘打電話提醒貧困戶按時吃降壓藥。妻子的抱怨與日俱增,可當她來到村裡,看到李紅泉的辦公環境時,淚如雨下。已經工作好幾個月了,卻來不及給辦公室的窗戶掛一條窗簾,甚至沒個吃飯的地方。李紅泉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為村民辦著一件又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妻子深深理解了李紅泉工作的意義。


“吃水不忘挖井人”——記芝陽鎮張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紅泉(圖)

“我相信,我做的一點一滴,村民都記在心裡。我現在已調離原來的村子,但壽寺的村民遇到困難時,還給我打電話,他們已把我當成家人了。”李紅泉說。2018年3月,李紅泉調任張家莊村擔任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有了一定的農村工作經驗後,李紅泉在張家莊和村幹部的第一次會議,就詳細探討有關基礎設施、扶貧、產業發展等亟待解決的大事。“吃水問題是當時最迫切的。全村1000多戶人基本靠三輪車拉水,更別提灌溉了。經過與市水務局、水務集團溝通協商,自來水管順利接到村組,解決了芝陽鎮8個村子的吃水問題。考慮到9戶30名貧困戶的家庭條件,李紅泉又多方協商,聯繫水務局為貧困戶免費安裝管道,每一家的位置和戶型,李紅泉詳細畫成圖紙交給施工人員,和施工人員一起幹。

10月17日,在李紅泉的建議下,張家莊村黨支部邀請市林業局林木病蟲防治檢疫站技術專家,為貧困戶和群眾在田間實地講解花椒樹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樹枝修剪、幼苗培育和季節性合理施肥等現代化農業管理技能。對這種技術培訓,李紅泉有自己的想法,他說:“根據村民對不同產業、不同季節的需要,讓技術培訓成為常態化、持續性的產業發展扶持內容,以此幫助更多的貧困戶,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記芝陽鎮張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紅泉(圖)

對張家莊的產業發展,李紅泉還有更多設想:建立大型養殖小區、發展大棚蔬菜、解決900畝耕地引水上塬灌溉……他相信,張家莊正朝著富裕之路大步邁進。

“吃水不忘挖井人”——記芝陽鎮張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紅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