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登港交所,原来其业务核心是AI?

时隔7年,刚结束以2684亿元交易额刷新双十一记录的阿里巴巴,又重新踏上了回港上市之路。

阿里巴巴集团(纽交所代码:BABA)于11月1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了初步招股文件,计划通过向全球发售5亿股普通股新股以及15%的超额配股权,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将成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且此次阿里巴巴成功完成融资后,其融资规模将超过Uber成为2019年全球最大规模IPO,对港交所来说,也将使它再次登上全球交易所总融资额排行榜首。

阿里再登港交所,原来其业务核心是AI?

根据阿里招股书显示,阿里在技术基础设施、分布式云架构、大数据分析、AI、物联网、通信、仓配及物流系统、中间件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发了大量自有技术(包括专利技术)。盘点阿里的业务布局后不难看出,从商业起家的阿里巴巴也被认为是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中最擅长运营的一家公司,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对核心科技领域进行大量投入,而今科技已经成为其成长的第二驱动力。不仅如此,它的科技力量,也正在改写全球信息技术的进程。

不得不提的阿里心脏

1997 年 10 月,德克萨斯大学的切拉帕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即将以大型机为基础的结构进化到以网络为基础的结构进行计算,他将这种计算模式命名为“云计算”。2009 年,阿里云成立,开始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2010 年,开始研发 OceanBase 数据库,逐步摆脱对 IOE 的高度依赖。2015 年,阿里云资源开始支撑双 11 流量,出于控制风险考虑,当年只分配了总流量的 10%,任务圆满完成。在第二年比例就提高到了 50%,接下来几年,阿里“云化”进程不断加速。

截止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首家将核心系统 100% 运行在公共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是连目前亚马逊、微软、Google 等云计算巨头也尚未做到的事情。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系统等核心技术不仅是技术,更是IT基础设施,然而很长时间里都是国际巨头的天下。如今,云正在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而阿里云则作为中国势力的代表,在这个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阿里再登港交所,原来其业务核心是AI?

阿里CTO张建锋曾表示,“不是任何一朵云都能经受这样的考验,只有阿里云可以,飞天云操作系统是一朵完全自研的云,也是中国唯一自研的云。”阿里云是全球第一个做到可以承载阿里巴巴这样万亿规模的核心系统。

阿里所有的业务,包括交易、支付、物流、供应链服务等等各类业务,它们的成长都是依赖于建筑底层的阿里云支撑,它们的成长更离不开阿里云的强大。其次,阿里云业务也在快速增长中,从阿里云的业绩可以看出,从去年Q2的46.98亿,一路增长到今年Q3的92.91亿。众多数据可说明阿里云已成为阿里整个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阿里招股书中看出,阿里云不仅是世界第三大、亚太地区最大的IaaS及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服务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包括PaaS和IaaS服务)提供商。阿里云向我们的数字经济体及外部机构提供一整套云服务,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虚拟化服务、大规模计算、安全、管理和应用服务、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平台以及物联网服务。可以看出,它早已融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定义也早已不止是狭义的“云计算”。

在构建智慧城市方面,杭州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数得清实时车辆的城市,通过架设在阿里云上的城市大脑,获取到实时机动车数量,不再像以往通过在各个路口派驻交警用来疏导车人流的老方法,杭州的城市大脑可以对各个路口信号灯进行动态调节,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全局优化。数据显示,目前杭州高架道路匝道上 50% 的信号灯已经实现了智能控制,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 15.3%,这也为如今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同样在工业领域,阿里云在 2017 年就发布了工业大脑,用于参与新能源、化工、汽车、轻重工业等不同领域的工作之中。举个例子,在光伏切片的生产极其精密,上千个参数实时影响着最终的成品率,依靠人力经验已经不可能完成监测任务。而依靠工业大脑,所有端口可以被实时管理、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动态控制与调整。2018 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超过 30 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云计算带来的数字化工业进程正在改写行业局面。

阿里云在农业上也同样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阿里云与特驱集团等合作布局AI+养殖业。特驱集团作为国内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光凭在生猪养殖方面,预计到 2020 年可突破 1000 万头。阿里云便可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能够自动为每一头猪建立档案,对其每天的进食情况、运动强度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全天候监测,目前还能够做到对猪的咳嗽行为辅助判断其是否患病,提升猪场的经营效率。

可以发现,从第一到第三产业,阿里云正以科技提供发展的原动力,也为其在推进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中奠定重要位置。在今年9月的第10届云栖大会上,张建锋还进一步明确,云计算、海量数据、IoT和移动化四个技术将构成数字经济整个核心的基础。基于此,阿里云升级成阿里云智能,不仅提供云的基础设施,也提供四大核心技术综合性解决方案,这也是阿里云智能接下来几年的重点。

阿里的AI伟大宏图

此次阿里的招股书中也一再强调数字化经济体。“围绕着我们的平台与业务,一个涵盖了消费者、商家、品牌、零售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战略合作伙伴及其他企业的数字经济体已经建立。”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数字化经济?通常来讲,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互联网经济,或者”互联网+“(互联网赋能)。根据IDC最新发布的《2019年数据及存储发展研究报告》中称,2019年企业数字化转型IT支出首次超过非数字化IT支出。IDC称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拐点——开启新数据时代元年。这也就意味着由数据驱动变革的“智能+”时代的到来。

阿里再登港交所,原来其业务核心是AI?

显然,技术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从过去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化为赋能产业数智化转型,实现全生态可持续发展。目前直至未来,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抓手,数字经济体正在演变成人工智能经济,及“智能+”。

相比亚马逊、微软、IBM和谷歌,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方面起步较晚。当阿里AI产品还未步入稳健发展时期,阿里AI便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成立前沿技术研究机构——达摩院。达摩院是于2017年10月在阿里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的全球研究机构。其研究对象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在机器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基础性技术领域进行深度布局。

可以说,达摩院是孕育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的技术沃土。在达摩院的推动下,阿里巴巴在AI平台、AI算法、AI引擎框架、AI云服务、AI芯片、产业AI等多个领域进入市场,以“云+AI+IOT”的模式完成从单点系统到技术生态的全面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AI和云计算之间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算法将逐渐集成到芯片,集成算法的专用芯片则为云服务提供了更强的性能,而云计算本身则加速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大规模落地。所以,拥有自己的芯片,不仅可以降低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计算的成本,还可以以云服务的方式赋能更多的客户企业。为此阿里巴巴在中天微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芯片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意在打造“AIoT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和“普惠性芯片”战略的重要载体。

2019年7月,平头哥先是发布了行业内性能最强RISC-V处理器玄铁910,这是一款基于RISC-V开源架构开发的针对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性能计算的IPcore,可以理解为是系统级芯片SoC里的CPU,是芯片设计最核心的组件,可以为AIoT场景提供强大算力。8月,平头哥又发布了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无剑SoC平台,该平台涵盖CPU、GPU等领域,目的是降低企业的芯片设计门槛。

在9月举行的2019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平头哥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又重磅发布了为人工智能场景深度定制的含光800芯片。之前发布的玄铁和无剑分别是处理器IP和芯片设计平台,致力于帮助企业制造芯片,而含光芯片是阿里巴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成型的AI芯片。当然,对阿里而言,这还只是芯片战略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平头哥还需更进一步完善产品形态。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数字经济基础建设也拉开大幕,AI技术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迎来全新挑战,考验着玩家的研发、管理、培训、商业化等各方面的综合竞争实力。未来如何利用现有生态去实现更多的创新生产、逐渐提高行业效率改进实施流程,更需要阿里AI技术研究机构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与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