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轻机枪的诞生历史其实是一部机枪(又称机关枪)的“减肥”史,顾名思义,所谓“减肥”就是让最初的机枪变得越来越轻,从而更适合步兵的携带与作战。据资料记载,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枪叫做“蒙蒂格尼”(或译为“蒙蒂尼”)机枪,是一个叫做法尚普斯(T.H.J.Fafchamps)的比利时上尉于1851年设计,并由比利时工程师约瑟夫·蒙蒂格尼(Joseph.Montigny)负责监制生产的,之后将其定名为“MontignyMitrailleuse”,如今法语中“Mitrailleuse”一词就是“机枪”的意思。

起初该枪是以37根膛线枪管固定在一个熟铁筒内,并将子弹装在圆形枪机闭锁块(铁盘)上的37 个小孔内。枪手把装好子弹的闭锁块放在枪身后端的缺口处,再推动一个杠杆,将闭锁块向前推,完成闭锁, 此时子弹正好跟每个枪管对正。然后枪手转动位于后方的一个摇杆,击发装置就将这37 颗子弹逐一击发,一圈转完后正好所有子弹都被击发出去。这时枪手拉动杠杆,闭锁块后滑,枪手将闭锁块取出,再将另一个装好子弹的闭锁块放入,开始下一轮射击。这个设计听起来好像非常复杂,其实十分简单,一组经过训练的士兵,每分钟可射出12 组即444发子弹。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化的排放枪。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被视为机枪的始祖。

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装在轮架上的“蒙蒂格尼”25管机枪

此武器一经面世便引发了法国陆军的极大兴趣,因为他们已看到当时的普鲁士正在不断崛起,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跟普鲁士人打一仗。所以法国人很担心普鲁士著名的“德莱赛”M1841针发枪的威力,虽然他们当时也发展了类似的“夏赛波”1866 型后装步枪来对抗,但由于产能不足,短期内无法全部换装,因此他们把“蒙蒂格尼”机枪当成了战胜普鲁士人的杀手锏。

同时,法国人使用的“蒙蒂格尼”机枪也是法国上校瑞菲斯(De.Reffyse)精心改良过的产品,他将原本的37根线膛枪管减少到了25 根,使用的是法国陆军装备的“夏赛波”子弹。法国版“蒙蒂格尼”机枪从1867 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但在之后的普法战争中因为运用不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倒由于外形太像火炮,而且又装着轮子,大部分竟然被当作炮兵武器使用,闹出了射程不到400米的“蒙蒂格尼”去对阵射程超过4000米的德国“克虏伯”大炮的笑话,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世界上第二种手动击发的机枪是美国著名机枪发明家理查德·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设计研发的。加特林原本是一名医生,却从小对机械设计有着无比的热爱和兴趣。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加特林从军当了一名军医,他在军队医院看到后送的死伤官兵实在太多了,除了战场上的死伤外, 还有很多士兵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加特林认为减少士兵的数量就能拯救数以千计的生命。于是,他希望能发明一种枪,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枪能顶多支枪,让一个士兵拥有很多士兵的战斗力,从而减少战场上士兵的人数,达到减少战争伤亡的目的。没想到这位本以治病救人为生的医学博士却最终制造出了令世人惊憾的一代杀人利器—“加特林”机枪,当时被称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这也是对他及整个人类的一种天大讽刺!

1861年夏天,加特林开始构思机枪的设计,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机枪模型,并于翌年进行了验证。1862年11月4日,加特林获得转管机枪的专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机枪模型的技术说明外,还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枪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1、一个提供锁膛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同旋转;2、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撞针。这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理查德·乔登·加特林和他设计的机枪

“加特林”机枪发明于1861年,在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由4管改为6管。1867年-1868年又增加到10管,并开始分发给美国边防部队使用。1870年,英国政府经过对比试验后,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并更名为“戈洛夫”机枪。从此“加特林”机枪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加特林”机枪从设计到使用都可称的上是现代机枪的先驱!

1872年,美国柯尔特公司开始向中国清朝政府出口“加特林”手摇机枪。这便是理查德·乔登·加特林的杰作。他把6-10根枪管焊接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一个熟练的射手可在一分钟内打出400发子弹,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加特林”机枪广泛用于美国南北战争和西部拓荒运动,成为仅次于大口径榴弹炮之后的“杀人机器”。“加特林”机枪的降临使中国如获至宝。清政府相继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产线,进行大规模仿制。由于这种瞬间吐出大量弹药的机枪发出类似火炮的声响,于是清军便把它称之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曾多次遭到清军携带的“加特林”机枪的重创。这些情景被日本随军记者一一记录在册。另外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清军和义和团也曾用这种速射兵器保卫过北京和天津。

据参加过八国联军的美国士兵回忆:“一挺‘加特林’机枪可以封住宽阔的大街。它的杀伤效果相当厉害……我们必须顶着中国人射来的弹雨前进。”

“加特林”机枪作为世界上第一款被广泛使用的机枪,在世界枪械史上留下了绚丽的身影,但还是因其最大的缺陷(射手在战场上长时间射击作战后会产生情绪失控和操作变形的现象,因此很容易造成机枪过热卡壳或炸膛的情况发生)而很快被日后诞生的“马克沁”机枪挤出了战争史的舞台。

1882 年,美国工程师海勒姆· 史蒂文斯·马克沁(Sir Hiram Stevens Maxim)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马克沁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发现枪弹在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是一种相当大的能量,同时也是武器自动连续射击的理想动力来源。

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彻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 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机械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于是,他于翌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到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同时,为了给连续高速射击后发热的枪管冷却降温,马克沁还采用了水冷降温的方式。就这样,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到了每分钟600发以上。这便是世人皆知的“马克沁”重机枪。他本人也因这款机枪的诞生而被载入世界轻武器发展史的史册。

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1840年2月5日—1916年11月24日),是马克沁机枪的发明者。出生于美国缅因州,后来移居英国。1901年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爵士

1893-1894年,英国殖民军在南中非洲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与马塔贝勒-苏鲁士人爆发了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战争期间,曾有一支由50余人组成的英军仅凭4挺“马克沁”机枪与5000多名马塔贝勒人交战。尽管马塔贝勒人充分表现出了本民族的顽强精神,但最终还是不敌机枪的密集火力,3000多人倒在枪口之下,这就是“马克沁”机枪在战场上的首次战例。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与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衍生出了英国的“维克斯”重机枪和前苏联的“马克西姆”重机枪等一系列著名重机枪!

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一战时期德军使用的“马克沁”MG08型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的成功带动了世界枪械史的新变革,重机枪已成为世界各国步兵最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同时它的发展也是百花齐放,各国名枪争奇斗艳。在“马克沁”问世不久后的1892年,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家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和奥地利陆军上尉阿道夫·冯·奥德卡里克(Adolphvon Odkolek)几乎同时发明出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所采用。而美国枪械设计师本杰明·伯克利·霍奇基斯(Benjamin Berkeley Hotchkiss, Hotchkiss或译为哈乞开斯或哈奇开斯)设计的1814型机枪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虽然人类拥有重机枪后,在某种意义上增强了步兵的火力配备,但由于其笨重的体积,重机枪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极其不便。即使是体积较轻的气冷式重机枪的重量也将近20公斤,就更不用说(含枪架及装满冷凝水后)总重量在50——60公斤左右的水冷式机枪了。如果重机枪想机动的话至少也需要3-4人以上才行,而且在移动中的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成为打击的对象。所以,各国军队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于是轻机枪便呼之欲出了!

本文摘自《单兵装备002》

机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减肥”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