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諾思,開闢中間領域如何幫助大國崛起

東方與西方的發展差距,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和今天聊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North,1920.11.5-2015.11.23)有關。

諾思1920年出生在美國,他在73歲獲諾貝爾獎。得獎後,他沒躺在成績上,安享生活,而是一直在拓展新研究,甚至還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知識。看到他90來歲還寫論文,非常令人佩服。諾思其實有點像老頑童。學者韋森就說過諾思不少可愛的小故事。比如諾思很能喝酒,有次他們在芝加哥開會。諾思藏了半瓶白葡萄,放在衣服內。趁著太太沒注意,就猛的一大口灌下去。結果不小心被太太看見了,自然沒給好眼色。他縮縮脖子,做個鬼臉。轉身悄悄告訴身邊的韋森,我從不喝水。意思是,他只喝酒。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諾思,開闢中間領域如何幫助大國崛起

道格拉斯·諾思

諾思和哈耶克有點像,年輕時成績一般。但從本科起,他就涉及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這種跨學科背景,構成了他研究的支點。是他最早將計量方法引入歷史學。這意味著,歷史研究,有了統計數據為基礎。這讓諾思的研究成為了一門新學科,他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經濟史這門學科的奠基人。得獎後,他視野更廣闊。將經濟人、產權概念、公共產品、交易成本等經濟學概念,運用到經濟史分析中。由此,開創了另一門新學科,叫作新制度經濟學。

能成為兩個新學科奠基人。諾思的確不同凡響。多數學者,往往是某個領域很出眾。諾思則有點不一樣。在史料、模型、數據等等這些方面,很難說他在某個領域特別突出。但是諾思最出眾的,恰恰是他的綜合能力。整合多個學科多種知識,從中創造嶄新的框架。這樣一來,諾思之後的學者,比如歷史學家弗格森與經濟學家阿西莫格魯,雖然也很優秀,但只能在諾思的基礎上做貢獻。諾思這樣的通才,這些年越來越少。原因在於,學科分工越來越細。這一現象,也符合諾思自己的理論,他很早就說了,制度就是遊戲規則,規則改了,結果要跟著改變。

1、諾思看東西方差距

那麼諾思的理論,為什麼能夠幫助認識,造成東西方差距的原因呢?

說到東西方對比,應該聽過李約瑟之謎。李約瑟是英國人,研究科技史。逐漸,他就有個困惑。那就是中國古代,有很多重要的科技貢獻。為什麼卻沒發生工業革命?不同學科,有不同答案。李約瑟自己呢,認為中國人太講究實用,很多發現留在經驗階段。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是沒掌握數目化管理。社會學家韋伯認為,儒家觀念束縛了思想。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古代金融制度落後是重要原因之一。經濟人讀書會的書友董潔林就認為,李約瑟前提就錯了--中國科技,整體上從沒有領先於西方。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諾思,開闢中間領域如何幫助大國崛起

聽來都有理,該信誰?我們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一下。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方式。除了數據,還應結合邏輯與歷史。中國為什麼落後的關鍵,不在中國。而在於,西方為何崛起。因為,從全球看,崛起是特例,落後是常態。對西方的崛起,還是要回到諾思。對此,他提供了一套綜合框架。

回顧一下中國的歷史。古代國內生產總值GDP,看起來很龐大。1820年佔全球33%,當時英國5.2%;到1900年,還有11%。有人就說,明清經濟很不錯啊,後來的落後局面是一個偶然現象。可是,怎麼解釋大清先敗給英國,再敗給日本?

前面這種看法,錯在沒有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增長。諾思,第一步就打破對於GDP總量的崇拜。他強調關注人均GDP才是重點。真實的增長,就是持續的人均GDP增長。按照這個標準,東西方實力對比就很清晰。清朝經濟實力絕非世界第一。真相是清朝的經濟長期停滯,而且這種停滯很早就發生了。 儘管難以相信,但是數據顯示,19世紀的中國人均GDP,與1500年以前相比,完全沒增長,甚至還有些下降。而當時的西歐,早已經出現在了真正的增長。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諾思,開闢中間領域如何幫助大國崛起

2、制度變遷的關鍵

那麼,如何實現人均GDP持續增長?面對這個問題,諾思挑明瞭要害,那就是制度變遷。正是制度決定了西方發展的速度,也是制度決定了工業革命爆發在西方。有人喜歡談論創新、規模經濟、資本積累等等。這當然是好東西。不過諾思明確指出,這些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而是,增長的表現。

制度變遷的成功關鍵,是建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我們前面講過斯密的經濟人假定,也進過赫維茨的激勵兼容理論,還有科斯的交易成本。諾思結合這些看法,提出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有效率的組織,需要建立在對經濟人的激勵效應上。自然,這就需要產權等制度安排。對於西歐而言,最典型例子就是保護商人權益。

以前可能聽過,西方崛起,主要靠侵略殖民與壟斷全球貿易。從諾思的框架看,這個看法並不全面。首先,從美洲等地的歷史來看,拿到好處最多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但之後這些國家反而最落後。沒有制度,外來金銀再多,也沒法轉化成生產力。所以兩牙並不是西方崛起的起源。其次,從貿易看,歐洲從內部貿易取得的收入,遠多於歐洲外部貿易的收入。

進一步看西方崛起的過程。其實就是英國的崛起。如果你去看近代之前的英國,其實看不出它會成功。制度上,英國落後於荷蘭,人口土地呢,落後於西班牙、法國。那麼,英國為何笑到最後?諾思指出,關鍵在於英國開闢了中間領域。所謂中間領域,就是開拓新市場,學習新制度。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諾思,開闢中間領域如何幫助大國崛起

確實,近代英國起步較晚。無法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樣,獲取美洲的白銀。然而,通過學習荷蘭等國家的經驗,英國十分重視商業。商業要繁榮,離不開商人的支持。於是,英國就出讓一些權益給商人。比如特許經營權,甚至政治權利,來換取商人的支持。商人日子好了,商業發達,政府稅收也高了。就這樣,16世紀落後的英國,才能在18世紀領跑。這裡需要強調一下,很多經濟學家常說小政府好。但小政府,不等於好政府。最典型就是稅收。英國當時絕不是小政府。稅收比例,不僅高於同期的明朝,也遠高於同期的法國。稅收高了,國家能力也強了。才能建設海軍,捍衛貿易等等。

3、人類的社會秩序

諾思的理論,能解釋歷史。也可以解釋當下。所謂現代化,極端地說,就是成為英國這樣的社會秩序。這種社會秩序是什麼樣的呢?諾思對於社會秩序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將人類社會秩序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原始型社會秩序。競爭規則是以暴力為主,拳頭大就是老大。這種社會的好處,是保護種族生存,缺點是協作困難。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模式逐漸被淘汰。

第二種,是限制進入型社會秩序。所謂“限制進入”,意思是普通成員分享政治和經濟權利的通道,是受到限制的。這是歷史上大部分國家的社會形態。政府壟斷暴力,而少部分人壟斷權力。這樣的社會的好處是,暴力得到有效控制。社會成員的權利,也得到一定的保護。你走在路上,不會動不動被打劫。這樣,社會出現更多分工,經濟能發展。

但這種社會的缺陷,是精英受到保護,普通人保護就不足。所以,社會對普通人的權利承諾,可能得不到普通人的信任。因為權利得不到保護,經濟就會喪失很多發展機會,社會也會增加不穩定性。

經濟學大師的頂級智慧:諾思,開闢中間領域如何幫助大國崛起

第三種,是開放型社會秩序。英國就是一個模版。權利對所有人都開放,無論精英還是普通人。顯然。最後一種社會秩序最好。這樣的社會如何才能達到?這是極其艱鉅的任務。

諾思研究過許多國家的成功案例,並總結了國家發展走向成功的路線圖。第一步,給精英法治。也就是充分保護精英的個人權利。你可能會說,精英也需要保護?這是當然,要知道在有的國家,有權力的人,也不一定意味著有個人權利。這個時候,法治更像一種特權。

第二步,將這樣的法治,逐漸擴散。也就是,由特權變為普通人的權利。注意,權利的擴散,往往不是一步到位。就像英國,最開始主要針對是貴族,後來是資產階級,接著是成年男性。最後,才是擴展到所有人。特權的出現,有時候恰恰是平等的開始。

2015年11月23日,諾思去世。在很多人心中,他有英雄一般的地位。時間不會因誰的偉大,就會停滯,幸好思想可以超越當下。因此,諾思對制度和經濟史的思考,也讓我們永遠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