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緯鋰能2021年擬將電池產能增至50GWh

“車不好,車好還不好賣嗎?”11月14日,在第四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9)上,對於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4個月下滑的情況,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面對現場媒體的提問“耿直”應答。

不過作為電動車上游的電池企業,劉金成並不擔心電動車銷量下滑影響公司業績表現,一方面是其已對電動車及電池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過預判,提前進行了風險控制;另一方面是公司多元化的電池技術路線和研發理念可以應對下游車企對其實施的成本降低、性能提升等壓力。

亿纬锂能2021年拟将电池产能增至50GWh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

據劉金成介紹,電池包價格方面,目前整車廠給出的報價已低於1元/Wh,而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的寧德時代甚至可做到0.8元/Wh左右,如果參與的市場競爭者不能跟寧德時代對標就難以在動力電池領域站穩腳跟,以致出現類似沃特瑪這樣的淘汰者;另一方面,嚴酷的市場環境也將倒逼電池企業提高產品可靠性,不能通過技術等創新維持行業地位的企業也將加速退出。

那麼億緯鋰能如何應對與競爭者的殘酷廝殺呢?劉金成表示,客戶是上帝,“如何抓住上帝的手”是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億緯鋰能通過與韓國SKI的合作認識到,要想與上帝握手,億緯鋰能第一步是要做到產品安全可靠。“安全性不是要達成的目標,也不是要在成本性能之間求取平衡,而是必須先有安全可靠才有動力電池。”

劉金成在演講現場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問同事,參觀完(今年的)上海電池展你有什麼感受?對方說,(動力電池)商業機會巨大,(電動)車很漂亮。劉金成則回答說,你想想如果車裡坐了4個人,年輕的夫婦帶著2個孩子外出玩,如果他們不能安全到達目的地或不能安全返回,你就不是車裡孩子的好阿姨好叔叔,而是一個“謀殺者”。劉金成以此強調,電池人不能在安全可靠和性能之間求取平衡,因為不能解決動力電池安全可靠的問題,不僅是對電動車駕乘人員生命的不負責,也很有可能摧毀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

為此,劉金成分享了他對公司的三個規劃方向,一是不追求無限大的產能規模;二是強調創造力,擬2020年建成千人研究院,並計劃每年投入10億元左右進行技術研究,及對生產工藝環節中的一些高標準進行實施和創新;三是將注意力持續到高可靠性的產品上。

劉金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戰略方向的把控對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公司要長遠發展,產品要滿足市場要求,資金也要控制得好,如果這些出了問題,神仙也救不了他。”億緯鋰能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77億元,同比增長52.12%;實現淨利潤11.59億元,同比增長205.94%,是12家上市鋰電企業中唯一一個實現淨利大幅增長的企業,淨利潤金額僅次於寧德時代(34.6億元)和比亞迪(15.7億元),位居電池行業第三名。

不過相比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來說,億緯鋰能的產能並不屬於大規模。劉金成介紹稱,億緯鋰能的目標並不是覆蓋所有車企的需求,而是選擇性地服務有技術、有資本、有市場的好客戶。目前,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產能規模共11GWh,其中方形磷酸鐵鋰電池4.5GWh,圓柱三元電池3.5GWh,方形三元電池1.5GWh,軟包三元電池1.5GWh。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1-9月,億緯鋰能實現動力電池裝機量共計907.33MWh,同比增加48.78%,佔國內同期裝機總量的2.15%,在全行業排名第五。

億緯鋰能的合作客戶主要有戴姆勒、福特、現代起亞等。不過億緯鋰能吸引外資車企一方面是其自身實力,另一方面是SKI為其做背書。據悉,億緯鋰能在2018年6月出資設立了子公司億緯集能,該子公司在SKI注資後成為億緯鋰能與SKI的合資公司,公司董事會成員也分別來自於億緯鋰能與SKI。與SKI的合作彌補了億緯鋰能在軟包領域的空缺,其目前客戶也多看重它的軟包電芯技術。2018年8月,億緯鋰能進入戴姆勒電池供應鏈中,雙方簽訂到2027年12月31日的供貨協議;2019年3月,億緯鋰能進入現代起亞供應鏈,未來六年的訂單預計需求達13.48GWh。

億緯鋰能未來規劃到2021年,動力電池產能增加到50GWh,這意味著億緯鋰能在接下來兩年將增加39GWh的產能,這並不是容易完成的挑戰。劉金成認為,在2015年準備進入動力電池領域時他們就知道,如果不做動力電池不會輸,但絕對不會贏,如今億緯鋰能依然抱有這樣的初心。

劉金成同時表示,作為企業,不能在單一技術路線上押寶,如今那些倒閉破產或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企業就是押錯了路線的後果。企業在向前發展時也要警惕技術路線的可持續性,即便億緯鋰能佈局了軟包/圓柱/方型電池,同時在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研發上努力,但未來的技術路線很可能並不是如今大家選擇或確定的某一方向,而一旦變革開始,市場將重新面臨洗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